付費限定

〈編劇課筆記〉你以為的主角不是主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重點:
1. 確定主角後,才能釐清故事主線
2. 主角在三幕劇結構中的各個節點所展現的意涵
很多人看完電影仍搞不清楚主角(PROTAGONIST)是誰。
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譬如《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有人說金家爸爸是主角,有人說是哥哥金基宇,有人說兩家人都是主角;譬如《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2006,有人說小奧莉是主角,有人說舅舅法蘭克、有人說爸爸理查,甚至說全家都是主角。兩部片都是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都是標準的三幕劇結構,應該不難看不出來主角是誰的。回顧一下電影三幕劇的敘事方式:「一個人物的某一段足以改變自己人生的冒險歷程。」電影三幕劇中最重要且最好辨識的元素就是主角(人物),而且只能有一個,要釐清故事主線就必須先找出主角。
若是自己創作的故事呢?當然你很清楚故事的主角是誰,但為何寫完故事大綱後發現其實你以為的主角不是主角呢?當我們檢討故事大綱時,第一個審視「你的主角是誰?」,目的是要釐清故事主線副線(稱前景故事背景故事)的位置。簡單的故事找出主角當然沒問題,但多數學員的故事既龐大且複雜,主要角色有好幾個,一旦追究起主線故事,經常發現是錯亂的,以至於無法確定主角是誰。舉三類在課堂上常見的例子:第一類常發生在劇情、情感片等類型:在第一幕開始介紹A,貌似是A的故事,A卻拉著B一同面對挑戰,第二幕B成為主要事件主導者與解決者,A則被動無作為,第三幕竟然是C幫A解決問題。
第二類常發生在動作冒險科幻恐怖片等等類型:第一幕一開始介紹三個或多數主角,ABC是好友或者明爭暗鬥關係,他們必須抵禦外敵入侵保護家園,第二幕ABC一同攜手打怪又得對付私人情感上的威脅與衝突,退無可退時找到秘笈,第三幕ABC和好,憑著秘笈攜成功打敗入侵者。
第三類常發生在取材自真實事件或報導文學,因為故事大綱是按照事件的時間序來寫,人物的塑造與情感薄弱,既找不到故事的主題,也缺乏情感上的衝突。這樣的事件充其量只能當成故事背景,嚴格說來主角缺席。
那怎樣才算是主角,主角又需有甚麼樣的規格?綜觀大部分的三幕劇電影 (以110分鐘概算),主角出場幾乎有一定的通則,我依照時間順序,將通則整理如下,若有缺失歡迎補充:
· 通常在影片一開始的「發聲」者
· 通常在影片一開始「現身」者
· 聲張主題者(約5min前後)
· 在觸發事件(inciting event)中首當其衝者(約12-17min)
· 決定轉捩點者PONR(point of no return)( 第一幕結束前約25min)
· 迎向全劇中點者(固定第60min,特殊定義Pt. HOSH下回分解)
· 面對最低點抉擇者(約75min)
· 迎向高潮(climax)並行動者 (第三幕開始約80min-)
· 達成或未達成目標者(第三幕終)
· 全程參與故事者:從故事開始到結束都還活著的,或者結束時才死。目前所知唯一例外為希區考克的懸疑偵探片《驚魂記》,女主角在此劇中點時住進旅館,洗澡時被殺。
現在我們試著用《寄生上流》以及《小太陽的願望》兩片做例子來找出主角是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3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編劇課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04會員
28內容數
『編劇課筆記』收集我在電影編劇課程以及實際參與拍片的心得。 劇本從一開始的創作上就受到諸多限制,為的是讓電影能更自由。聽起來很矛盾,但只要了解到一部電影從無到有得耗去多麼鉅額的成本,動員幕前幕後多少的專業合作,那麼,劇本從一個點子芽開始就受到種種限制與挑戰,不但合理,也是對觀眾必需的尊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找一個好地方 的其他內容
我一直認為劇本創作應該是一門人生課程,相同的故事一直重複不斷的發生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劇中人物耗盡心力只為找到的一個答案,但常常那個答案就大喇喇的擺在伸手可及處,一轉念就看到
「故事大綱」SYNOPSIS,不管用在小說或是電影,跟前一篇所介紹的LOGLINE和 TAGLINE一樣,寫故事大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買家讀懂你落落長的故事,然後賣出去。故事大綱最大的三個部分為人物、衝突、故事線;書寫故事大綱在格式上要注意下列幾點:
重點提示:TAGLINE與 LOGLINE的定義與用法是全然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目的:推銷你的故事  「請用一句話說你的故事。」「你的故事在說什麼?」” What is your story all about? “  以上問的都是同一件事:LOGLINE,中譯「綱要」,是編劇/導演在故事提案時最常
當一個導演創作一個故事時,創作的不單只有故事文本這件事,他必須開創一個四維的虛擬世界,用盡一切的可能與技巧,一磚一瓦堆砌出他的夢想王國,將觀眾帶入他建造的世界,身歷其境體驗一場英雄的冒險。母題設定愈深入,感染力與後座力就愈強,所有經典好片都有這樣的特質
回頭看看《小鎮醫生的愛情》,並非是「秦漢」才讓小鎮醫生成為一個活生生有血肉的負心漢。小鎮醫生之所以讓人掬一把辛酸淚,是因為作者對負心漢的刻劃深入,他是一個受人尊重的醫生,也是個有著七情六慾的男人,他跟任何一個男人包括他兒子一樣,喜歡看美麗動人的年輕女孩兒,喜歡觸摸光澤有彈性的肌膚,喜歡她們甜美的聲音
然而你發現,不管你怎樣寫,你的英雄總在最長的第二幕就卡住了,儘管你設定了許多驚天動地的事件讓你的英雄去突破萬難,但怎麼就是愈寫愈歪?英雄怎麼不像英雄了?於是,你陷入寫作瓶頸(writer’s block)。第二幕,是所有寫劇本的人最弱的一幕,也是觀眾最常睡著的一幕。雖然大部分失敗的電影在第一幕就被
我一直認為劇本創作應該是一門人生課程,相同的故事一直重複不斷的發生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劇中人物耗盡心力只為找到的一個答案,但常常那個答案就大喇喇的擺在伸手可及處,一轉念就看到
「故事大綱」SYNOPSIS,不管用在小說或是電影,跟前一篇所介紹的LOGLINE和 TAGLINE一樣,寫故事大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買家讀懂你落落長的故事,然後賣出去。故事大綱最大的三個部分為人物、衝突、故事線;書寫故事大綱在格式上要注意下列幾點:
重點提示:TAGLINE與 LOGLINE的定義與用法是全然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目的:推銷你的故事  「請用一句話說你的故事。」「你的故事在說什麼?」” What is your story all about? “  以上問的都是同一件事:LOGLINE,中譯「綱要」,是編劇/導演在故事提案時最常
當一個導演創作一個故事時,創作的不單只有故事文本這件事,他必須開創一個四維的虛擬世界,用盡一切的可能與技巧,一磚一瓦堆砌出他的夢想王國,將觀眾帶入他建造的世界,身歷其境體驗一場英雄的冒險。母題設定愈深入,感染力與後座力就愈強,所有經典好片都有這樣的特質
回頭看看《小鎮醫生的愛情》,並非是「秦漢」才讓小鎮醫生成為一個活生生有血肉的負心漢。小鎮醫生之所以讓人掬一把辛酸淚,是因為作者對負心漢的刻劃深入,他是一個受人尊重的醫生,也是個有著七情六慾的男人,他跟任何一個男人包括他兒子一樣,喜歡看美麗動人的年輕女孩兒,喜歡觸摸光澤有彈性的肌膚,喜歡她們甜美的聲音
然而你發現,不管你怎樣寫,你的英雄總在最長的第二幕就卡住了,儘管你設定了許多驚天動地的事件讓你的英雄去突破萬難,但怎麼就是愈寫愈歪?英雄怎麼不像英雄了?於是,你陷入寫作瓶頸(writer’s block)。第二幕,是所有寫劇本的人最弱的一幕,也是觀眾最常睡著的一幕。雖然大部分失敗的電影在第一幕就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本文講述了以他委型為主要特徵的全面啟動logline,探討了主角的動機和故事發展方式。透過對全面啟動的logline分析,突出了主角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類型轉變,並強調了logline的設計是為了穩固故事地基,不讓故事漂移崩解,方便思緒的生長和收斂,同時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
Thumbnail
Logline是故事的簡要描述,可以幫助你收斂故事的核心元素,避免貪多,免除背景帶來的雜訊,避免過度依賴華麗詞藻汙染故事,以及方便生成劇情大綱。本文將分享如何編寫一個吸引人的Logline以及其重要性。
Thumbnail
《三流之路》裡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有你我熟悉的日常:面試屢屢受挫、面對愛情的受傷、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被金錢困擾地喘不過氣……活在如此現實的殘酷現狀之中,如果「驚奇四傻瓜」沒有彼此的陪伴,相信他們沒辦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這也是讓我如此深愛這部劇的理由——堅韌生命力的展現。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角色,這篇文章從外在與內在的角度探討角色的定義和相關概念,並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探討內在追求與慾望。最後列舉網路上對於角色的定義,包括角色的類型、性格特點、動機、發展、與情節的互動、背景故事和角色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本文講述了以他委型為主要特徵的全面啟動logline,探討了主角的動機和故事發展方式。透過對全面啟動的logline分析,突出了主角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類型轉變,並強調了logline的設計是為了穩固故事地基,不讓故事漂移崩解,方便思緒的生長和收斂,同時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
Thumbnail
Logline是故事的簡要描述,可以幫助你收斂故事的核心元素,避免貪多,免除背景帶來的雜訊,避免過度依賴華麗詞藻汙染故事,以及方便生成劇情大綱。本文將分享如何編寫一個吸引人的Logline以及其重要性。
Thumbnail
《三流之路》裡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有你我熟悉的日常:面試屢屢受挫、面對愛情的受傷、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被金錢困擾地喘不過氣……活在如此現實的殘酷現狀之中,如果「驚奇四傻瓜」沒有彼此的陪伴,相信他們沒辦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這也是讓我如此深愛這部劇的理由——堅韌生命力的展現。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在觀看故事或電影時,我們經常將自己想像成主角,但事實上我們更可能是身邊的配角或其他人。
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角色,這篇文章從外在與內在的角度探討角色的定義和相關概念,並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探討內在追求與慾望。最後列舉網路上對於角色的定義,包括角色的類型、性格特點、動機、發展、與情節的互動、背景故事和角色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