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活】一個愛惜物命的機會:成為食物銀行會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download from BrainyQuote
留學生的生活,除了課業壓力之外便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使餐餐自己煮,扣掉每月生活開銷(房租、電信、網路、水電)跟獎學金也僅是剛好打平。身為家管,除了利用一些省錢小工具、會員制度獲取點數、也得充分蒐集各家商店優惠券,並善選結帳的信用卡,以求最大效率使用金錢。另外還有一種方式,便是申請成為食物銀行(Food Bank)的會員。
1976年美國第一家食物銀行由約翰·范·亨格爾(John Arnold van Hengel)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創立,並將其命名為「聖瑪麗食物銀行」(St. Mary's Food Bank)。食物銀行的概念,在於「二次利用」商店無法再販售的即期食品,或多餘的倉儲,用以救助有需要的民眾。1979年 John Arnold van Hengel 另成立了全國性食物銀行「Second Harvest」,2008年更名為「Feeding America」,為全美目前第三大的非營利組織,有多達200多間食物銀行加盟,佔全美食物銀行網絡的百分之九十。
全球第一間食物銀行 / PHOENIX
我們申請的地區性食物銀行「Mid-Ohio Foodbank」也屬Feeding America食物銀行網絡的一份子,其物資的來源包括美國農業部(USDA)、食品製造商、當地農產品培育者,以及社區組織和相關企業等。每週可領取的物資多半有牛奶、雞蛋、蔬菜、水果、馬鈴薯、罐頭、麵包、冷凍肉類等,有時也會有果汁和零食。
剛開始去領取物資時不免膽怯,預設著會不會被歧視或吆喝。然而一切都是多想的,現場的志工相當和善,在確認身份後向我遞上一個購物籃,說了聲購物愉快。順著動線走進一個小倉庫,應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蔬果,和一袋袋被分裝過的根莖類作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十分熱絡,與在普通超市購物無異。後來幾次再去,都會看見不同年齡層的志工或協助文書填寫、或出力搬運,無論是人力還是物資的分配都有一套透明的流程,就像一個妥善管理的企業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志工分裝物資 / Mid-Ohio Foodbank Facebook
透過食物銀行,每週約可省下20~30美金的食材費,收支變得沒有那麼侷促,偶爾還可以「加菜」。我想對於留學生來說,食物銀行是個非常神聖的存在,不僅支撐了部分的生活,還可感受到當地人無私奉獻的善意。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的失業率也跟著暴增,知道有更多人需要食物銀行的援助,我們沒有再去提領物資。後來住家附近的遊民徒增,我們更是暗暗許願,若是有了能力也要小額捐贈,成為手心向下的人,讓這份「善的循環」能夠持續流動。
後記:
後來查詢資料發現,食物銀行除了提供物資之外,其慈善的項目還包括健康保險、老人送食,並和其他慈善組織合作提供就業培訓、失業救濟、食品援助、兒童保育等服務⋯⋯完全顛覆我對食物銀行的印象。而 John Arnold van Hengel 被譽為食物銀行之父(Father of Food Banking),除了在美國本土將食物銀行發揚光大,還將這樣的概念拓展到了全世界(包含:加拿大、墨西哥、布魯塞爾、西班牙、非洲、東歐、亞洲、南美和澳大利亞等)。雖然 John Arnold van Hengel 已於2005年仙逝,但傳承下來的食物銀行,仍持續庇蔭全球需要幫助的人。我始終相信「愛」不受死亡的限制,感謝 John Arnold van Hengel的大愛精神,讓我上了美好的一課。
avatar-img
64會員
128內容數
美國生活去,任何「第一次」都是印記,都很珍貴。 那些忐忑的、興奮的、不安的、新鮮的、大開眼界的, 還是需要留下那麼一筆紀錄的,是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伊太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鄉愁兩字,不像某時間季節好發的流行病,反而比較像是一年四季都纏身的「老症頭」。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張照片都能把你吸進回憶的旋渦,根本防不慎防。
對於留學生而言,若非住在大眾交通工具發達的都市,購入二手車大概是最為省時的代步方式。然而,如何開始第一步?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鄉愁兩字,不像某時間季節好發的流行病,反而比較像是一年四季都纏身的「老症頭」。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張照片都能把你吸進回憶的旋渦,根本防不慎防。
對於留學生而言,若非住在大眾交通工具發達的都市,購入二手車大概是最為省時的代步方式。然而,如何開始第一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食物銀行的概念,是希望透過社區的力量,幫助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家庭渡過難關。 大家可能有既定印象,覺得食物銀行都是低收入戶在申請。事實上是多數的食物銀行並沒有這麼嚴格,只要能夠提出證明,各地的食物銀行都會通融,但每半年需要再度審核一次,避免福利跟愛心被濫用。 那就有人問,學生基本上沒有收入,符合食物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社工人員表示,會需要領餐的學生,除了家庭經濟較困難外,很多是其他問題,和平會讓孩子免費吃早餐,除了不必餓著肚子學習,另一個目的是希望能增加他們穩定到學校上課的動機。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麥當勞叔叔之家呢?我跟我家小朋友去吃麥當勞的時候才注意到他們,以及設立的核心宗旨是什麼,進而產生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的念頭,一直持續這樣捐款也有1年多,線上信用卡捐款真的非常方便!   麥當勞叔叔之家是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旨在為需要就醫的兒童及其家人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外
Thumbnail
美味如何改變世界呢?以飲食為契機,拉起人與人的關聯自己享用美味的食物,產生的感動、喜悅、快樂,到分享給重要他人因為是自然農法的種植,又可以改變農業,甚至影響到地球這應該是一個最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踐的行動吧? 美味的作物,會產生一個感謝的循環..
Thumbnail
與英國紳士Andy 深談英國社會問題後,我直接前往他介紹的Barnardos機構應徵愛心志工。據Andy 描述Barnardos是一間專門救助弱勢兒童家庭的組織、平日販賣著大眾捐贈的二手物品與衣飾。很幸運地、走著走著馬上就在大街轉角看見了一間顯眼綠色裝潢的店...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中透過二戰期間的飲食習慣變遷和基督教青年會的轉型故事,闡釋習慣對個人、組織、社會的影響及促進變化的力量。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該文章探討了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觀念。作者分享了個人經驗,提到開太多銀行戶頭反而帶來了麻煩。文章說明瞭多元投資可能導致投資表現平庸的觀點,並呼應了巴菲特的名言。最後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讀者思考。文章以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為例,解釋了商業思維和底層邏輯。
Thumbnail
昨天拿跟朋友,就是很久不見的一個房仲朋友吃飯,他平常就就喜歡博覽群書、讀報紙,他昨天我們說知道台灣第一家大賣場是什麼?萬客隆,大家都忘記了吧 現在後來有大潤發啦,然後家樂福啦,Costco啊,早就忘記了,而且他還會去看來源,是從哪個國家引進來的。 還有關於詐騙的一些想法,我
透過麥當勞來台的相關資料,瞭解這事件所涉及的行動者有哪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食物銀行的概念,是希望透過社區的力量,幫助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家庭渡過難關。 大家可能有既定印象,覺得食物銀行都是低收入戶在申請。事實上是多數的食物銀行並沒有這麼嚴格,只要能夠提出證明,各地的食物銀行都會通融,但每半年需要再度審核一次,避免福利跟愛心被濫用。 那就有人問,學生基本上沒有收入,符合食物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社工人員表示,會需要領餐的學生,除了家庭經濟較困難外,很多是其他問題,和平會讓孩子免費吃早餐,除了不必餓著肚子學習,另一個目的是希望能增加他們穩定到學校上課的動機。
  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麥當勞叔叔之家呢?我跟我家小朋友去吃麥當勞的時候才注意到他們,以及設立的核心宗旨是什麼,進而產生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的念頭,一直持續這樣捐款也有1年多,線上信用卡捐款真的非常方便!   麥當勞叔叔之家是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旨在為需要就醫的兒童及其家人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外
Thumbnail
美味如何改變世界呢?以飲食為契機,拉起人與人的關聯自己享用美味的食物,產生的感動、喜悅、快樂,到分享給重要他人因為是自然農法的種植,又可以改變農業,甚至影響到地球這應該是一個最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踐的行動吧? 美味的作物,會產生一個感謝的循環..
Thumbnail
與英國紳士Andy 深談英國社會問題後,我直接前往他介紹的Barnardos機構應徵愛心志工。據Andy 描述Barnardos是一間專門救助弱勢兒童家庭的組織、平日販賣著大眾捐贈的二手物品與衣飾。很幸運地、走著走著馬上就在大街轉角看見了一間顯眼綠色裝潢的店...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中透過二戰期間的飲食習慣變遷和基督教青年會的轉型故事,闡釋習慣對個人、組織、社會的影響及促進變化的力量。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該文章探討了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觀念。作者分享了個人經驗,提到開太多銀行戶頭反而帶來了麻煩。文章說明瞭多元投資可能導致投資表現平庸的觀點,並呼應了巴菲特的名言。最後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讀者思考。文章以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為例,解釋了商業思維和底層邏輯。
Thumbnail
昨天拿跟朋友,就是很久不見的一個房仲朋友吃飯,他平常就就喜歡博覽群書、讀報紙,他昨天我們說知道台灣第一家大賣場是什麼?萬客隆,大家都忘記了吧 現在後來有大潤發啦,然後家樂福啦,Costco啊,早就忘記了,而且他還會去看來源,是從哪個國家引進來的。 還有關於詐騙的一些想法,我
透過麥當勞來台的相關資料,瞭解這事件所涉及的行動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