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煮的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常聽一些人在被問到最喜歡的食物,會說「媽媽煮的菜」、「媽媽的口味」,每次聽到這種答案,總覺得很假。
常聽一些人在被問到最喜歡的食物,會說「媽媽煮的菜」、「媽媽的口味」,每次聽到這種答案,總覺得很假。在現在這個時代,雙薪是很普遍的,大部分職業婦女,回到家大概都累壞了,很少有人能好好煮一頓飯,很多時候還是買外食回家,要知道好好煮一頓飯是很費時費力的,還有一種就是由父親或祖父母下廚,有多少人的媽媽會好好費功在家煮一頓飯,我很懷疑。
我媽就是個職業婦女,而且是工時很長旅館業,我媽是有一手好廚藝,但她極少好好地煮一頓飯,她工作也累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半小時之內隨隨弄點吃的混一餐(我成長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外食極少),這樣造成一個結果,我家四家小孩都得自力更生,每人都會自己煮菜。
我媽學煮菜的過程也是很奇特的,大部分她這個年紀的本省籍婦女,都是從小跟在媽媽身邊學。我媽娘家早年極窮困,女兒是賠錢貨,養到能做點事年紀就送養了。我媽被送到一個從良的江山樓藝妲家做養女,這個退休的藝妲是個大稻埕有錢的商人外室,她雖然很想,但實則已無法生育。這個商人就「買」下我媽,來陪伴這個藝妲。但表面說是養女,實則是個小奴婢,我媽因此也沒受教育,只是在這個家侍候她養母,做各種家事,但煮菜沒有,因為這個風月中人,只會侍候男人,自己也不會煮食,反正那有錢商人另外有聘廚娘。所以到我媽嫁給我爸時,根本不會做菜。
教我媽做菜的是個上海婦人,我媽叫她師娘,我們叫她師奶奶,我爸是山東人,但是是跟著一群上海人來台,帶他來的是個電機師傅,我爸在他底下學徒、工作。我父母剛結婚時,還沒買房,就在他師傅家分租個房間。師娘本來每天要煮一大桌的食物給工人吃,現在徒弟娶個媳婦,她巴不得我媽能幫她分擔這個重任,所以就手把手的教我媽做菜,結果我媽這個台灣人,卻學會一手上海菜。
上海菜濃油赤醬甜,我從小是吃慣了,但稍稍大了以後,有了養生的觀念,對這種口味反而敬而遠之。所以若問我最喜歡的食物,我實話實說,我不會說是「媽媽煮的菜」。
上海菜費工,我們又不愛吃,媽媽後來也少煮了,直到她的一次壯舉,她又重拾她的興致。
現在有人是日本控、韓國控,我媽則是上海控。她其實跟著這群上海人大概只住了兩、三年,她就學會了一口標準的上海話,我爸在上海工作了兩、三年,跟這群上海人相處了十多年,但上海話還是不會說。那一年,兩岸互通沒多久,這群人中有人要回上海探親,當時我父親已過逝,但我母親很熱中的要跟著他們一起去,待了十多天,回家時行李超重就付了近萬元,多半是吃的,其中最驚人的,就是一條鹹魚(還有一整支金華火腿),當時我只知道它是條鹹魚,我媽說上海才有。它驚人之處在大,長近兩公尺,寬也有50、60公分,又厚。而這些食物都只用簡單的報紙包著,塑膠袋套著,沒有什麼密封,就這麼一路繞過香港,進了台灣海關。不需要米格魯,任何人都能遠遠聞到那股臭鹹腥味,但海關就居然這麼讓它們進來了。
我媽很興奮的跟我們說,她年輕時跟著師娘做過鹹魚滷肉,那滋味讓她一直忘不了,但這種魚她卻沒看過有人在賣(後來我看過南門市場的萬有全有,但個頭比我媽帶回的小多了)。我媽很興奮,但這可苦了我們,太大了無法放冰箱,我媽也不想放冰箱,她要它再風乾一點,結果好一陣子家裡都是那股臭鹹魚味。最後我媽終於肢解那條大魚,用它多次滷了一鍋鍋滷肉,滋味是真不錯,兩者風味極相搭,但對我們來說口味還是太重了,不會想多吃。
幾天前我上蝦皮要買些食材,無意中竟然發現那店家居然有賣魚鯗(我後才知道那條鹹魚的正式名稱),立刻訂了一條,照著記憶滷了一鍋魚鯗五花肉。
做好了,我吃著這道久違菜,我想起了在今年十月中往生的母親,她在天之靈大概不會想到我這個「不愛吃媽媽燒的菜」的兒子,居然按照著記憶中的味道,複製了她留給我的一道滋味。下次還有什麼呢?訂著幾塊金華火腿,來個「醃篤鮮」吧。
我的魚鯗五花肉食譜
avatar-img
5會員
25內容數
我當了30年的小編,我從平面媒體時代,到網路媒體時代,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新聞編輯室,這個自我的感悟其實得來得很晚,我在2010年看到HBO的Newsroom這齣美劇我才知道我自己其實就是在一間Newsroom裡,雖然我不是做電現在我離開了這個行業,有一些回憶,有一些感想、心得與遺撼,我想紀錄一些浮光片影、雪泥鴻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個夢的呼喚:「No return No return……」
我在礁溪其實已經住了十年,但這十年來其實一直都是台北─礁溪兩地跑,這兩年更是都住在台北,這一次才算真的落腳下來。
若是中國的歷史與文明不能回到中國這塊土地上,那將要何去何從
再見了,來蝠,別再亂闖到養貓人家了。 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發見我家的貓特別焦燥,頻頻往前陽台跑盯著紗窗門看,一開始我們也沒特別注意,大概過了兩天才發現,原來是有隻蝙蝠飛進來了。 平常為防蚊蟲及貓跑出去,我家的鐵窗是有安紗網的,是我自己用紮線的綁的,久了可能有些漏洞,這隻蝙蝠不知怎麼鑽了進來,但就出不去了
那幾感覺很奇特,空氣好像凝結了,你知道有什麼要發生了,但你絕對沒有時間去反應 30年前我在服役中,部隊裡來了個回役兵。回役兵是指服役未完,因故停役後再回來當兵,大部分的情況是因逃兵坐牢,少部分是重病。那時部隊裡原來就有一些回役兵,幾乎都是因逃兵,所以一進部隊就會受到特別待遇,先操一陣子,然後休假上會
他在說他一個人獨伶伶地,活著很不快樂。 九官鳥買回家時,鳥店人的說這種鳥能學人說話,大家都很興奮地圍著牠,你一言我一語地想要教牠說人言,只是大家忙了半天,鳥卻是一點反應也沒有,打電話去問鳥店,老闆說,你們太心急了,牠還是隻小鳥,要牠大了才會學人說話,而且牠來到新環境,還不能適應,最快也要半年後才可以
是個夢的呼喚:「No return No return……」
我在礁溪其實已經住了十年,但這十年來其實一直都是台北─礁溪兩地跑,這兩年更是都住在台北,這一次才算真的落腳下來。
若是中國的歷史與文明不能回到中國這塊土地上,那將要何去何從
再見了,來蝠,別再亂闖到養貓人家了。 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發見我家的貓特別焦燥,頻頻往前陽台跑盯著紗窗門看,一開始我們也沒特別注意,大概過了兩天才發現,原來是有隻蝙蝠飛進來了。 平常為防蚊蟲及貓跑出去,我家的鐵窗是有安紗網的,是我自己用紮線的綁的,久了可能有些漏洞,這隻蝙蝠不知怎麼鑽了進來,但就出不去了
那幾感覺很奇特,空氣好像凝結了,你知道有什麼要發生了,但你絕對沒有時間去反應 30年前我在服役中,部隊裡來了個回役兵。回役兵是指服役未完,因故停役後再回來當兵,大部分的情況是因逃兵坐牢,少部分是重病。那時部隊裡原來就有一些回役兵,幾乎都是因逃兵,所以一進部隊就會受到特別待遇,先操一陣子,然後休假上會
他在說他一個人獨伶伶地,活著很不快樂。 九官鳥買回家時,鳥店人的說這種鳥能學人說話,大家都很興奮地圍著牠,你一言我一語地想要教牠說人言,只是大家忙了半天,鳥卻是一點反應也沒有,打電話去問鳥店,老闆說,你們太心急了,牠還是隻小鳥,要牠大了才會學人說話,而且牠來到新環境,還不能適應,最快也要半年後才可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我沒寫錯,不是無菜單料理,而是無菜譜料理,是我當媽以後被迫發明的料理。 我起先以為因為我爸及他的全家都很會煮菜,所以我應該有遺傳到他的天賦,也應該自然就很會煮菜才對,所以從沒有放棄過嘗試。但是我從大學離家一路到,手忙腳亂一通也留學出國,再到結婚生娃,前後快二十年,結果依然是開火以後就秒變金魚腦。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在我們家都叫鹹稀飯,每次只要媽媽煮這道我鐵定要吃到飽到天靈蓋才會罷休。媽媽會在粥內加菜豆,一個跟四季豆長得很像但口感軟爛的傢伙不得我喜愛。除此之外,濃郁的排骨湯頭揉合海鮮釋放出的鮮美,滋味甜美讓人欲罷不能的一碗接著一碗。
我媽媽不愛煮飯 她的名言就是吃一頓飯~ 何必搞成那樣~ 所以她就算自己煮 也是炒菜+外面的冷凍雞塊炸熱 (因為外婆很會煮~也會教我媽家事~ 我想她是不喜歡煮) 過年過節我們家族是吃餐廳 小時候我跟姐姐說我要找一個很會煮飯的人當老公 這樣我就不用煮飯了~ 後來因為工作搬到鄉下~只能
Thumbnail
  我家的日常吃食總是一陣流行過一陣的,這幾乎取決於我媽的喜好,她是個用情不專的婦女,對食物總抱有心血來潮的狂熱,淘汰外食餐廳的速度比發現「這家不錯」的速度還來得迅猛;她更能欽點某道食材或料理,榮登當季度的常駐嘉賓,例如泰式鮮蝦冬粉煲(整個冬季)、桶裝冰淇淋(半年),以及花生芽(久遠不可考)。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中午來到母親大人的愛店~陶板屋,吃遍各處美食唯獨陶板屋的牛排,會讓母親大人念念不忘,會喜歡陶板屋也是因為店家會不定時變換菜單° 今天幫我們點餐的竟然是位外國人😀,過客的沙拉是燻鴨胸胡麻沙拉(多了胡麻醬口感更好了)、前菜是百吃不膩的醬燒杏鮑菇、湯是蒜魷海鮮清湯(有蝦、魷魚),名符其實很清淡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我沒寫錯,不是無菜單料理,而是無菜譜料理,是我當媽以後被迫發明的料理。 我起先以為因為我爸及他的全家都很會煮菜,所以我應該有遺傳到他的天賦,也應該自然就很會煮菜才對,所以從沒有放棄過嘗試。但是我從大學離家一路到,手忙腳亂一通也留學出國,再到結婚生娃,前後快二十年,結果依然是開火以後就秒變金魚腦。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在我們家都叫鹹稀飯,每次只要媽媽煮這道我鐵定要吃到飽到天靈蓋才會罷休。媽媽會在粥內加菜豆,一個跟四季豆長得很像但口感軟爛的傢伙不得我喜愛。除此之外,濃郁的排骨湯頭揉合海鮮釋放出的鮮美,滋味甜美讓人欲罷不能的一碗接著一碗。
我媽媽不愛煮飯 她的名言就是吃一頓飯~ 何必搞成那樣~ 所以她就算自己煮 也是炒菜+外面的冷凍雞塊炸熱 (因為外婆很會煮~也會教我媽家事~ 我想她是不喜歡煮) 過年過節我們家族是吃餐廳 小時候我跟姐姐說我要找一個很會煮飯的人當老公 這樣我就不用煮飯了~ 後來因為工作搬到鄉下~只能
Thumbnail
  我家的日常吃食總是一陣流行過一陣的,這幾乎取決於我媽的喜好,她是個用情不專的婦女,對食物總抱有心血來潮的狂熱,淘汰外食餐廳的速度比發現「這家不錯」的速度還來得迅猛;她更能欽點某道食材或料理,榮登當季度的常駐嘉賓,例如泰式鮮蝦冬粉煲(整個冬季)、桶裝冰淇淋(半年),以及花生芽(久遠不可考)。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中午來到母親大人的愛店~陶板屋,吃遍各處美食唯獨陶板屋的牛排,會讓母親大人念念不忘,會喜歡陶板屋也是因為店家會不定時變換菜單° 今天幫我們點餐的竟然是位外國人😀,過客的沙拉是燻鴨胸胡麻沙拉(多了胡麻醬口感更好了)、前菜是百吃不膩的醬燒杏鮑菇、湯是蒜魷海鮮清湯(有蝦、魷魚),名符其實很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