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生活瑣記(12.28)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前言

    喜歡翻閱<聯合報>的副刊,裡面經常有隨筆寫下自己心得和看法的文章,近日的三篇文章值得提出來聊聊。

    保全自我還是成全家庭
    首先是2021.12.28魏志修所寫,題為《保全自我還是成全家庭》。探討的主題昃在家庭中,我們要以「自我」還是「家人」的利益為優先?舉了兩個例子,
    阿嬤獨自隔代教養兩個孫子,其中一人有過動症狀與攻擊行為,阿嬤長期下來壓力過大,一時情緒失控,將孫子勒斃。
    一對夫妻婚後不到兩個月,丈夫突然患病重度癱瘓,呈現類似植物人的狀態,臥床逾一年半,妻子因此訴請離婚獲准。
    他的問題是:就因為是家人,所以就必須無私無我,無怨無悔的付出一切;即使那已是沈重到難以喘息,也要堅持履行所謂的扶養義務嗎?這個問題真的是沈重到難以答復?因為此事的抉擇與當事者息息相關,誰都無法代替他來做決定,可是誰也都無權評斷當事者的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作者的看法是:如果已經盡力,就可以大膽、自私地擁抱自我。這當然是一種選擇,沒有所謂的對或錯?但如果當事者做出不同選擇呢?友輩就有類似的狀況,背後流言很多,但…不是當事者,請你閉嘴,你要做的就是:尊重當事者,並且支持和協助。

    放下完美,人生更美
    2021.12.28郎英所寫:《放下完美,人生更美》。講的是作者被友輩認為是個「完美主義者」,因為責任心重,自我要求也高,表現完美方肯罷休。可是自己累不說,背後卻是不友善的冷嘲熱諷不絕,雖然老公竭力支持,勉能維持,但日子久了,身體出現警訊,不得不降低標準,結果竟然發現「放下完美」,「人生更美」。
    因為要求不多了,所以更易滿足,更易快樂;壓力減輕後,身心都變得輕盈舒坦了,笑容多了,線條柔和了,人也平易近人了,對家人也從嘮叼和要求變成了陪伴和傾聽…
    近日探討情緒方面的課題,資料一直顯示「壓力」最為傷身。不是說不要有壓力,或不能有壓力,在適當的壓力之下,易有較高的表現,但不能長期,也不能太高,要提醒自己抒壓,也要懂得為自己抒壓,否則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套用作者的說法,身體遲早發出警訊,而且平常線條僵硬,整天板著臉孔,身上帶有緊張的氣息或敵意,對家人有較多的要求…,對沒有符合規定或要求的員工,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吧?…要在什麼情況下人才懂得「不完美」也可以是一種美呢?對事情是如此,對自己也是如此,近日的所得是:我們有時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以致為了符應別人的期望,我們犧牲或眨低了自己,我們利用虛幻的想法和別人聯合起來攻擊或打壓自己,經常是:如果不這樣或那樣的話,別人會怎麼看我?別人又會怎麼說我?問題是別人有那麼在意你嗎?別人怎麼看你或說你有那麼重要嗎?需要那麼在意嗎?做個快樂又舒坦的自己吧!

    孤獨感成現代痛病
    2021.12.23黃嬿的《孤獨感成現代通病,研究:人口太密集造成》,從題目即可得知:人口太密集反而會造成孤獨感。即令行動裝置讓人們能無縫接軌,無時無刻交流,但人的孤獨感不滅反增,並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而孤獨感會使死亡風險增加45%,以往認為老年人、無子女、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較易有孤獨感,研究卻發現成年人中十人約有一人感到孤獨;而孤獨感的最重要因素是過度擁擠,都市化的結果,人口往都市集中,沒有足夠的個人空間,人愈形孤立,也較不願幫助有需要的人。(幾次環島的經驗似證實了後面這點,問遍全省各地,除台北市外,幾乎都樂於為你指路。但你又不能責怪台北人,因為問路時他想停下來幫你都有困難,因為他急著趕赴下個目標,再加上路邊很難停車…)研究也指出:社會支持(應該是有朋友,並且覺得自己受歡迎)以及接觸大自然都可以降低孤獨感。
    退休後發現男女有別,女性退休後馬上加入多個社團,有幾個群體可以相互溝通情感抒發情緒交流意見…而男性則很少加入團體,除少數之外,互動交流機會大減,孤獨狀況應該較女性嚴重許多。因此,加入社團,或者尚友古人,養隻寵物,蒔花種菜應該都有些許用途吧?另外則是多到公園走走,靠在椅背上看看雲,聽聽鳥,吹吹風,應該都有讓心情閒適下來的功用吧?不一定要到風景區,因為那往往是另一個擁擠和吵雜的場所而已。此文告知我們:現代人的孤獨感很嚴重,要想辦法多加幾個朋友或心有所屬,另外則是多到野外走走,多接觸大自然。但目的應該是使煩躁的環境因為靜心而有所改善吧?

    生活瑣記

    上週五到郵局寄送東西到國外(郵局與FED有合作關係),運費有點嚇人,二十三公斤近台幣八千,而且要線上填寫一堆資料,我們已經先行打好,但到郵局之後才知道要進入郵局的APP然後掃Q後再填寫,所以打好的全部作廢,填好後,小兒才發現我們把郵遞區號和住址號碼弄錯了,於是開始了追件之旅,原本在購物台購物後,如若事什麼異動,只需依照條碼找到物件,並告知物流公司更正就可以了,以為此件也是如此,結果不然,因為是編號開頭E的物件,只能原件退回更改後再行寄送…所以呢?現在還在等候退件…

    整復腳痛
    第二天發現自己的左腳有些浮腫,膝蓋似乎有些彎不下去,所以只能挺著腳走路,找了幾家整復和推拿,不是客滿就是休息,(哇,原來整復的生意這麼好。)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可以臨時插隊的,45分鐘1100元,雨有點大,而且很冷,填寫初診資料後,問我那裡有問題,告知左膝外,右手轉動時,肩膀會有聲音,右手食指也會疼痛,結果他的處理是躺在整復床,然後搖動身驅或四肢,並且用牙籤壓著某個點再轉動身驅,處理完後的感覺是食指活動量增加,肩膀響聲沒了,可是腳依然行動困難,整復所要我多處理幾次,我心裡想:你怎麼處理?根據什麼理論?使用什麼手法?我都沒意見,但最少最重要的傷處應該要有改善吧?問題是並沒有如此感覺,那我還來幹嘛?

    自己按壓
    整治期間,丈人打電話來,小琴告知我在整復,結果他把嚴重性提高了數倍告訴兩位舅子,兩位都打電話來表示關心,小舅子甚至要我到他練氣功的師父那兒去就診看看,並幫我聯繫了他師父。因為就診似乎沒什麼效果,所以,我就四處按壓想看看是不是什麼地方有不通,按壓起來會痛。結果膝蓋周圍似乎有地方不大對勁,再按壓另隻腳的相對位置,嗯,一樣很痛,因此就著痛處按壓推拿了好一會,似乎有所改善,走起路來也方便了一些。

    看氣功師父
    週一上午依約到羅東看診,小琴週日晚幫我畫了詳盡的地圖,但因為我曾經去過有些印象,因此沒細看就直接上路了,結果到了我認為的地方,怎麼找也找不著,最後是透過google地圖好不容易找到該中醫診所,我原本以為他應該是用氣功來診治,結果是把脈跟按壓患處,說我有點腫,應該是發炎,問我有沒有撞到或跌倒什麼的?問題是都沒有。最後是針和藥,回來後覺得似乎有點沒搔到癢處的感覺,雖被逼著吃藥,但還是繼續之前的按壓和推拿,今天感覺似乎改善得更多了。

    好轉後去投籃
    因此早上看天氣轉陰,就帶著籃球去球場,球場地面仍濕,但定點投籃還是可以的。籃球上週打氣,今天仍相當足,新球,大概十五年了買來就沒灌過氣…在球場突然想到,會不會是運動過量,因為星期四投完籃得覺得有點過量,會不會是因左手中距,力道不夠,姿勢有誤,以致左腳使用過度加上姿勢偏差的關係所致,因此今天的投籃換成右手中距三十球,左手短距三十球(就在籃框的四周而已)。這個球不是幾塊平滑的板貼起來的,它有點凸凹,而且可摸到顆粒,告訴自己投前先靜下心,瞄準籃圈,並且想像進球的弧線,還滿順的,腳也沒再惡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