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開電視,看到正在介紹憂鬱症,並且對陪伴者提出下列建議(因為沒有看到前面,快結束時才看到,因此趕快用手機將此建議拍下)包括:
1.少一點建議,多一點陪伴;
2.正向回饋,真誠溝通;
3.給予具體的生活協助;
4.保持聯繫,主動邀約;
5.蒐集資料,尋求資源;
6.設立界限,自我照顧。等等。
我們經常聽到憂鬱症,也經常聽到某些看似功成名就者得了憂鬱症什麼的,但老實說,雖然在網路上也可以蒐集到許多相關的訊息,但總覺得有隔,也就是那大多是沒得過此症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在看待這個症狀,實際上,因為他們本身沒得過此症,因此,講得似乎頭頭是道,但就是有隔,就是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即使是對此課題有興趣,蒐集了許多的資料,彙整統合了一些看法,情況相同,有隔;但有隔也總比完全不了解要好,要深入一點點-雖然還是不夠的,但也只能盡可能的去設身處地,去感同深受了。在面對此症者,最少也知道可能的因應之道。
記得之前在看陳永儀關於負面情緒的視頻時,就對其留言中的一名自稱憂鬱症患者的說詞應到震驚,他是這麼說的:「作為曾經的憂鬱症患者,我對能擁有情緒是絕對珍惜的,因為憂鬱症發作到最嚴重時,情緒會徹底消失,沒有喜悅沒有悲傷沒有憤怒,這時人已不再是人,是個空殼也是個幽魂。情緒是人最寶貴的禮物,沒真正失去過的人或許很難體會。」
為何憂鬱?
《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一書的第六章<卡在憂鬱的循環>對此也有說明,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倒楣事,但少數人很快恢復;極少數人則會因別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陷入萬丈深淵;而包括我們在內的多中數人則也會難過憤怒,但會盡量設法應付或處理,不讓自己受到太多的影響。那,為什麼會有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呢?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很難周全說明,但有一點很明確:這個答案和我們的思維模式有關。我們之前提過,影響我們的從來不是那件事,而是我們對那件事的看法。憂鬱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的習慣性思維,包括兩個要點。
一。評價:我們試著去找出事件的意義,我們如何解讀:「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影響到我們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
臉書營運者桑德柏格在《擁抱B選項》一書中曾提到:有心理學家提到面對困境時如何解讀,關係著你是否能從困境中脫身抽離。如果你把它解釋成1.這完全是你的錯;2.這個錯會影響到生活的每個層面;而且3.一輩子都要受此影響,那麼你要脫身就難了,你會一直陷溺在其中,無法自拔。反之如果你把它解釋這不是你的錯,這個狀況只是一時的,且只會影響到你生活的某個層面,那麼你要脫身相對容易,且不大會受到太多太深的影響。憂鬱患者大多屬於前者,把自己的困境和挫折習慣性的貼上負向的幾乎無法恢復的標籤,如此的思維模式成為慣性後,負向的想法和情緒累積堆疊欠了多了,想不憂鬱都不容易。
二。反芻:憂鬱或焦慮的人常有「反芻」的習慣性思維。換句話說,碰到困境或者挫折,一般人想想、罵罵或跳跳就過去了,然後開始設法因應或者試著處理;而憂鬱者則是會陷溺在困境或挫折的情境中,一想再想,重複的、不停的-而且是止不住的-去想,為什麼會這樣?如果那時怎樣的話,是不會就不會這樣?自己找了理由,然後又推翻理由;再找另個理由,又再推翻這個理由…沒完沒了,無止無休…
之前我曾經引用《當下的力量》一書的說法:「思維是痛苦之源。」因為人的腦子本能的就是不停的觸物生感、生想,然後連想翩翩,感觸連連,因此止念息想就變得很重要,雖然不容易,但總的來說,早修多修要比晚修少修來得好得多。
對有憂鬱取向者來說,改變思維方式或可取得緩和的效果。憂鬱取向者,一般具有:1.黑白分明的思維,是非觀念很強,工作狂,完美主義者都是其可能的稱法,沒做好就是失敗,沒盡力就是偷懶,把自己逼得很緊,結果逼到出問題了;2.易把過錯歸諸於己,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時,一定是我的錯,是我沒有把防患做好…然後聯想翩翩;3.災難化,一有狀況發生,不管大小,都直接連結歸納,並且跳到最差的狀況。
可能的因應做法
那怎麼辦呢?也許是透過自己,也許是藉助專業,觀察並確認自己的慣性思維(既是慣性,因此難以察覺,遑論確認了,但無此前提無法改變)。把他們的思維推論記錄下來,與實際狀況做比對,看看他們的擔憂是否成真?是否有理?能否換個想法?換個相對較沒那麼尖銳或絕對的說詞或想法。關鍵是:看到自己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樣想?把這些想法拿到現實中去做測試和驗證…
不管如何,平常就應該養成冥想正念、放鬆,珍愛自己的習慣,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也有相當的效果;另外則是寫「讚美日記」,也許不必真的寫,只需遇事想到「讚美」、想到「感恩」。人生就會慢慢的改變,漸漸的不同。心,平靜祥和了,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關係也就和諧了…無形中,胡思亂想也少了,憂鬱焦慮也遠了、淡了…
總結:道理相通
我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其實世上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在談憂鬱,可是關連到之前看過的《擁抱B選項》、《當下的力量》、《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甚至陳永儀的《負面情緒》、六祖的「屏息諸緣,一念勿生」,憂鬱其實跟人的思維有關,你如何解讀事件?你是否受習慣擺布經常負面解讀?不管如何,你都應該練習或修行「活在當下」,把心收回來,注意者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試著止息轉念,美好人生就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