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舊習(12.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習慣不能一股腦兒被扔出窗外,必須一步步地把它哄下樓』

前言

改變習慣跟建立習慣不大一樣,後者是讓一個行為自動化,前者是把一個自動化的動作戒除掉。因為動作已經自動化,所以往往是自然而然,不由自主的做出該動作,因此要戒除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先注意到這個習慣:自己在何時、何地、如何進行這些動作?不知道、不注意你的習慣,那要如何戒除或改變它。那要如何知道並注意你要戒除的習慣呢?保持警覺,留意自己的行為。那要如何進行呢?首先你要練習並學會放鬆,把全身逐次放鬆,什麼都不想,就只是把身體放鬆下來;其次練習專注於某事物,例如呼吸,或者你感興趣的任何東西上,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兒,如果注意力跑掉了,你就輕輕的把它拉回來,繼續集中在那兒…這也許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練習時間的拉長,你漸漸的愈來愈容易做到;第三冷靜觀察,不批評自己的想法,任想法自行來去,例如你在刷牙,那麼就警覺到自己在刷牙,手如何拿,牙膏如何擠,如何刷,感覺如何?動作移動…你關照著、注視著自己正在進行的動作,不帶任任何的情感和想法。如果有什麼想法或什麼情感,察覺到後也把它拉回到你正在進行的動作上。慢慢的,你會注意到自己的思維或行為上的習慣,然後你會發現你想改變的習慣,它是何時何地如何運作的,以及它所造成的後果。有了這些資料,要改變也較為具體且可行了。(呂亨英譯,2014)

或者你也可以自問:我現在在做什麼?是在什麼環境下?我是如何做的?做完的感覺如何?我為什麼會這樣做?一有你想改變的慣性行為出現,你就如此自問,並將結果寫下,那麼你就能更精確的掌握此行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得到的回饋是什麼了(習慣往往是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已然無意識的回饋所產生的行為。)

改變的困難點及方法

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往往不是行為而是誘惑,換言之,我們往往控制不了自己。那要如何控制自己呢?壓抑是一法,但效果不大,而且容易反彈,例如節食好了,愈感到餓,愈用意志力把它壓下去的話,效果不大,而且一旦受不了誘惑吃多了一點,幾乎是立即的就功虧一簣了,而且在壓抑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許多或強或弱的負面想法和情緒,那怎麼做較佳呢?研究的發現是:警戒性監測是最好的短期策略,其次才是分散注意力。

監測到誘惑就可提醒自己注意此誘惑,並設法予以處理。例如分散注意,或者利用可與之抗衡的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例如,節食時覺得肚子很餓,你愈想壓抑,愈會不時的-甚至更加注意到-感到餓,那麼你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者用代餐來取代零食;吃蛋白質不吃澱粉,…。問題是舊習慣其實仍在,一旦破戒或者意志力稍弱,那麼一有機會,積習就有可能重現。也因此在事前慎重其事的做出承諾也很重要。例如家中無存糧,那麼即使很想吃也吃不到。

自我肯定的重要

戒除習慣的第二個方法是:自我肯定。你還記得《讚美日記》嗎?用正向的語氣讚美自己,只要有具體事蹟就用讚美來肯定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自我肯定能改變我們的心態,讓我們更能控制自己阻止不好的習慣。另外就是我們在建立新習慣時,經常會使用獎賞的機制,讓獎賞和行為產生正向的聯結,那麼在改變舊習時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建立具體的懲罰機制,讓懲罰與舊習產生立即且負向的聯結,然而此舉可能引來負面的感覺,因此最好少用,較好的做法是用新習來取代舊習。例如躺上床就想玩手機,那麼與其玩手機就懲罰自己一次,或許剛開始有點用,但…改成床邊放本書的話,也許就知道別再玩手機了,看會兒書吧。

第三個方法是改變環境,習慣常受到環境的暗示而行使,例如看到家中熟悉的沙發就自然的窩在上面,不想動;把沙發轉個方向,或上面放個布偶,你木然看著陌生的東西,窩不下去了。新環境讓我們無法不加思索的自然而然的做出熟悉的動作,而會去想:怎麼回事?我現在怎麼辦?新的情境讓我們不得不跳出舊習,從而開始新的想法和行為。

改變習慣的階段性問題

在改變的過程中,會經歷隨著始中末階段而遭遇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和因應;階段初期階段會因不熟悉細節及內容,錯估難易度,因此而有意就這樣放棄,因此堅持很重要,不管數量多或少,不管力道強或弱,不管時間長或短,做就對了,沒有藉口,沒有怠惰,每次做一點;另外,記錄成果,並且自我肯定,都是良方;

中期階段會面臨力道衰退的問題,此時如若記錄執行狀況,似可清楚看出已完成的成果,不只有激勵效果,也會產生放棄可惜的心理;另一方法是建立階段性的獎賞,把階段性目標設小一點,完成階段性任務就可得到一點獎賞,不止較容易也較輕鬆的完成任務,且因建立了階段性的正向回饋機制,更易維持做下去的動力。

末期階段的無聊和厭煩,已經累積的成就和回饋帶來的正向感受慢慢淡化,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價值的想法萌生,如能堅持通過該階段就能改變舊習,因此可試著用不同的模式來達成類似的目標,例如用游泳來取代長跑(健身),用蛋來取代雞胸肉(減重)以渡過這段期間。此階段一過,新的習慣已然建立,或者舊的積習已經改變,所帶來的好處自然而然浮現…

結語

總之,有意要戒除或改變舊有習慣時,首先要察覺到這個習慣,它是何時、何地、如何運作的?有此了解後,才能擬訂具體明確的步驟來加以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你會經歷初期、中期、末期三個不同階段的不同問題,你可以透過記錄成果和自我肯定來延續努力;習慣與環境有關,改變環境也讓習慣需重新開始建立。

呂亨英譯(2014):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台北:寶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Thumbnail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習慣有分成『好習慣』『壞習慣』,那你知道這些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嗎?......如果我們弄懂它的原理,勢必就可以運用它來成就我們。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習慣有分成『好習慣』『壞習慣』,那你知道這些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嗎?......如果我們弄懂它的原理,勢必就可以運用它來成就我們。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每天早上起床後,走到浴室拿起牙刷擠上牙膏,洗好臉後拿著毛巾擦拭,這一連串的行為都不是經由特定思考形成的,而是習慣──一些日積月累的行為,而且重複發生,就像一條本來長滿雜草的道路,每天行走後便成為一條路徑。我們不再思考為什麼下一步要做這個動作,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且理所當然。
Thumbnail
每天早上起床後,走到浴室拿起牙刷擠上牙膏,洗好臉後拿著毛巾擦拭,這一連串的行為都不是經由特定思考形成的,而是習慣──一些日積月累的行為,而且重複發生,就像一條本來長滿雜草的道路,每天行走後便成為一條路徑。我們不再思考為什麼下一步要做這個動作,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且理所當然。
Thumbnail
習慣這件事其實是可以有意識的養成的,而且可以很輕鬆,逐步調整,每一天進步1%,一年之後你就會有37倍的成長,是不是很驚人,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趕快來看看到底怎麼做到吧!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行為改變的有三層次的,最外層是結果,中間一層是過程,最裡層則是是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會驅使你改變過程,最後
Thumbnail
習慣這件事其實是可以有意識的養成的,而且可以很輕鬆,逐步調整,每一天進步1%,一年之後你就會有37倍的成長,是不是很驚人,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趕快來看看到底怎麼做到吧!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行為改變的有三層次的,最外層是結果,中間一層是過程,最裡層則是是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會驅使你改變過程,最後
Thumbnail
可以搭配podcast 第六集收聽呦 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37倍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贏家跟輸家擁有同樣的目標 目標達成只不過是短暫的改變(像是收完房間過不久還是一
Thumbnail
可以搭配podcast 第六集收聽呦 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37倍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贏家跟輸家擁有同樣的目標 目標達成只不過是短暫的改變(像是收完房間過不久還是一
Thumbnail
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人類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要做些小改善的價值。習慣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每天進步1%,一年就可以進步37倍。所以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東西並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習慣系統。
Thumbnail
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人類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要做些小改善的價值。習慣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每天進步1%,一年就可以進步37倍。所以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東西並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習慣系統。
Thumbnail
作者分享給讀者的觀念是,改變身分認同就能讓行為的改變持續,而要塑造全新的身分認同則仰賴習慣的力量。 蛤?看這本書就是想要破繭重生,揮別過去的習慣模式,你告訴我先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比較要緊,這OK,但你又告訴我要靠新習慣來逐漸轉變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到底哪個先啦!
Thumbnail
作者分享給讀者的觀念是,改變身分認同就能讓行為的改變持續,而要塑造全新的身分認同則仰賴習慣的力量。 蛤?看這本書就是想要破繭重生,揮別過去的習慣模式,你告訴我先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比較要緊,這OK,但你又告訴我要靠新習慣來逐漸轉變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到底哪個先啦!
Thumbnail
原子習慣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新年新希望為什麼永遠都一樣?或是為什麼所謂的「目標」總是那麼難達成?本書告訴你:「不是缺乏意志力,而是你用錯系統」。我們總是以為下定目標、朝它前進、努力不懈、就會成功,理論上沒有錯,但實際執行困難重重,要怎麼永遠努力不懈,又要怎麼一直讓自己向前呢?
Thumbnail
原子習慣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新年新希望為什麼永遠都一樣?或是為什麼所謂的「目標」總是那麼難達成?本書告訴你:「不是缺乏意志力,而是你用錯系統」。我們總是以為下定目標、朝它前進、努力不懈、就會成功,理論上沒有錯,但實際執行困難重重,要怎麼永遠努力不懈,又要怎麼一直讓自己向前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