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和孩子一起書寫,最為難的不是「寫」做為工具或者技巧地被執現,而是找到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的文字,成為祈使,甘願的臣服於生命對自己的召喚。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藉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沉默的島嶼
在沒有名字的那座山
雖然火石盈滿綠意
但漸漸的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
(寫自 家丞《孤單》)
書寫的初與終,都承載於紙本,能見的差異,在於載體,只寫在筆記本上自己看的,和一本書上架於書店被遇見,這段距離,孩子會有自己衡量後的認知。
這堂寫作課,我們讓其發生在書店。不是抄書找書,思想可以被閱讀,但無從被複製,思想會影響你,去思考甚至起身去創建。因而,如何讓一本書發揮影響的作用,相遇只是第一步。
當天的書寫活動,建立在與一本書的相逢,但不是隨取一本書,每個人有自己在上次上課預留給今日自己的命題。孩子各持有四個文字,依自身安排去對應符合自己所設定的概念,找到那本要遇見自己的書,可能是書的名字裡有相同的字,或者是意義情境符合遇到書時的狀態。總之,遇到書之後,翻開其中一面,坐下來讀。
我們就讀一頁兩面的篇幅,雖然之於一本書的份量來說,少之又少,但與其中要告訴的命運相遇,我想讓孩子自然去和這份因緣遇見。說明好選書的概念後,我請孩子在閱讀完該本書後,寫下書名,並帶走一句從書裡得到的話,是你覺得書要給你的話,而你願意收,那你就從書裡將其帶到你的生活裡。
其中一個孩子,分心了,沒聽到我的說明,再問了一次,我也就再講了一次。來到從書裡帶走一句話的環節時,我又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回答,看看他有沒有可能記得。我問:「讀完以後,書裡的句子那麼多,那我們要帶走什麼樣的句子呢?」另一個孩子在旁,聲音很小但被清晰的聽見了,他說:「帶走你心裡跑出來的句子。」
我當下就笑了,笑裡有淚。「你心裡跑出來的句子」是我最常和他們說的話,但究竟什麼是心裡跑出來的句子?怎麼跑出來的?會跑的多快?句子跑太快我追不上怎麼辦?我每次都很難描述心中的清楚但我說不明白。而孩子自然接續下我的問答,當他自己說出從心裡跑出來的句子時,我便知道,他已經明白我所有講不明白的清楚是什麼了。
孩子最終沒有寫下心裡跑出來的句子,我讀完以後問他,為什麼將選書的素材這樣排列呢?他背過身去,走向他已經在三段寫作間,不停重覆走向那本書的路上,小小聲的說:「不知道耶,我的心告訴我這樣寫,我就這樣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