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自我欺騙」的重要性

「自欺欺人」向來被視為一個非常負面的詞語。然而在心理學家眼中,「自我欺騙」(self-deception)不但很普遍,而且既合理、又有益心理健康。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研究,一月初刊載於「哲學心理學」雜誌(Philosophical Psychology),專門刊登哲學與心理學兩者關連性的研究。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 (Ruhr-Universität Bochum)以及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 (University of Antwerp)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自我欺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進一步探討了四種最常被採用的自我欺騙策略。
結果發現「自我欺騙」不但很常見,而且很符合理性。原因是:人們藉此穩定對「自己」與「外界」的認知,避免太大的波動造成心理衝擊,也才能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並且維持自我形象。
聽起來很抽象吧?讓我們接下來看看研究中描述的四大類自我欺騙策略,應該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研究人員所舉的例子如下:父親一直深信不疑自己的兒子是個好學生,當某天得知兒子的成績很糟糕時,會採取哪些自我欺騙策略?

信念重組(reorganisation of beliefs)
這位父親告訴自己:一定是老師沒有教好,我兒子才會考不好。而且這個科目其實沒那麼重要,考差了沒什麼關係。
我稱呼這個策略為「找理由說服自己」,或者也可以稱之為「 阿Q精神」。這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失戀時告訴自己「反正他很花心,分手了省得我每天擔心」;得知老闆升同事的職位,自己則是原地踏步,安慰自己「反正升職以後壓力、責任都很大,我可不想那麼累」。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