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自我欺騙」的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自欺欺人」向來被視為一個非常負面的詞語。然而在心理學家眼中,「自我欺騙」(self-deception)不但很普遍,而且既合理、又有益心理健康。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研究,一月初刊載於「哲學心理學」雜誌(Philosophical Psychology),專門刊登哲學與心理學兩者關連性的研究。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 (Ruhr-Universität Bochum)以及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 (University of Antwerp)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自我欺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進一步探討了四種最常被採用的自我欺騙策略。

結果發現「自我欺騙」不但很常見,而且很符合理性。原因是:人們藉此穩定對「自己」與「外界」的認知,避免太大的波動造成心理衝擊,也才能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並且維持自我形象。

聽起來很抽象吧?讓我們接下來看看研究中描述的四大類自我欺騙策略,應該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研究人員所舉的例子如下:父親一直深信不疑自己的兒子是個好學生,當某天得知兒子的成績很糟糕時,會採取哪些自我欺騙策略?

<信念重組>(reorganisation of beliefs)


這位父親告訴自己:一定是老師沒有教好,我兒子才會考不好。而且這個科目其實沒那麼重要,考差了沒什麼關係。

我稱呼這個策略為「找理由說服自己」,或者也可以稱之為「 阿Q精神」。這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失戀時告訴自己「反正他很花心,分手了省得我每天擔心」;得知老闆升同事的職位,自己則是原地踏步,安慰自己「反正升職以後壓力、責任都很大,我可不想那麼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1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3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雖然很清楚想要什麼,卻總是做出相反的選擇。 你是否經常這樣,每每用各種「不得已」的理由, 把自己逼入負面思維的牢籠呢?
Thumbnail
★雖然很清楚想要什麼,卻總是做出相反的選擇。 你是否經常這樣,每每用各種「不得已」的理由, 把自己逼入負面思維的牢籠呢?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會有藉口,但你有想過藉口怎麼來的呢? 讓我用3分鐘來告訴你!!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會有藉口,但你有想過藉口怎麼來的呢? 讓我用3分鐘來告訴你!!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人對你讚美、鼓勵,都會直覺認為:「我有那麼厲害嗎?我有像你說的那麼好嗎?」從小時候開始我都會莫名有這樣的想法,好像從別人口中說的”我”,是另外一個人,跟自己認識的”我”,是不同人。後來在書上才明白,這叫做「冒牌者症候群」,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人家的稱讚。   最近,又在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人對你讚美、鼓勵,都會直覺認為:「我有那麼厲害嗎?我有像你說的那麼好嗎?」從小時候開始我都會莫名有這樣的想法,好像從別人口中說的”我”,是另外一個人,跟自己認識的”我”,是不同人。後來在書上才明白,這叫做「冒牌者症候群」,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人家的稱讚。   最近,又在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學習自我覺察、了解心理狀態、探討心理地位。
Thumbnail
「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學習自我覺察、了解心理狀態、探討心理地位。
Thumbnail
「自欺欺人」向來被視為一個非常負面的詞語。然而在心理學家眼中,「自我欺騙」(self-deception)不但很普遍,而且既合理、又有益心理健康。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研究,一月初刊載於「哲學心理學」雜誌(Philosophical Psychology),專門刊登哲學與心理學兩者關連性的研究。
Thumbnail
「自欺欺人」向來被視為一個非常負面的詞語。然而在心理學家眼中,「自我欺騙」(self-deception)不但很普遍,而且既合理、又有益心理健康。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研究,一月初刊載於「哲學心理學」雜誌(Philosophical Psychology),專門刊登哲學與心理學兩者關連性的研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