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W15 庭爺週記|慣性自貶

2023/04/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人對你讚美、鼓勵,都會直覺認為:「我有那麼厲害嗎?我有像你說的那麼好嗎?」從小時候開始我都會莫名有這樣的想法,好像從別人口中說的”我”,是另外一個人,跟自己認識的”我”,是不同人。後來在書上才明白,這叫做「冒牌者症候群」,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人家的稱讚。
  最近,又在手機上看到一段影片,他說:「有時候認為自己不夠好,是因為身處的圈子太高了,你認識的人都特別的厲害、優秀,自然而然覺得,自己的努力顯得微不足道。這是別人求之不得的機遇,千萬不要讓自己因而心生挫敗。」看完這段我特別有感觸,這幾年自己有幸遇到的前輩,個個是民間高手,聽到許多顛覆我三觀的故事,例如:有位長輩的小孩考上哈佛大學,沒有找人推薦、沒有家長捐獻,是因為有個專利被哈佛相中,但是因為疫情還有離家太遠了,所以決定讀家裡附近的大學。我問說:那不是很可惜?他說:不會啊,史丹佛大學也不錯啊。我說:你講的好像住隔壁就考得上似的。
  因為看到認真的、優秀的、努力的人真的太多了,常常覺得自己不夠認真、不夠優秀、不夠努力…或許在不自覺中掉入了冒牌者心態。好像自己在怎樣努力,永遠都沒辦法追上別人的車尾燈,於是讓自己常常做好了一件事情,也會從這件事裡挑自己的毛病,苛刻自己力求完美。
  就在前幾天,有件事情辦砸了,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剛好前陣子又有讀到心理學的書籍,懂得學會放下及臣服,但莫名奇妙腦袋又會跑出自我折磨的想法。在心浮氣躁的情況下,我那天提早回到家,洗完澡後到書房進行冥想。
  在冥想的過程中,顯意識抽離出來觀察自己的潛意識,當自貶、自我批評、破壞性想法產生時,我在思考,這些想法是從哪裡來得呢?我看到一個畫面,小時候做錯事了,父親在旁邊處罰我,處罰結束後,又被處罰不能吃飯,只能待在書房看書。我這時候才驚覺,原來小時候只要犯錯了,就一定會被處罰。只是現在長大了,變成自己處罰自己。這樣似乎就說得過去了,明明就已經知道結果,但還是要處罰自己一下,讓自己悶悶不樂、讓自己痛苦,這樣才好像對自己有個交代。
  我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這樣處罰自己十多年了,難怪我看別人犯了錯可以好像沒有發生一樣,自己卻常常因為小事而過不去。當有這樣的察覺時,我告訴自己,事情已然發生了,先想想有哪些”建設性”的想法、作為,先不要追討責任對象。就這樣慢慢,腦中居然多出來許多想法,關於未來更積極的作法。
  人家常說,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大概率的是受到自身智商及家庭環境影響,看來是一點都不錯。關於開頭談到的”冒牌者心態”,從小只要我做了什麼好事,從來不會有什麼讚美、鼓勵,如果自己在別人面前顯擺一下自己,馬上換到父親一句:「臭屁囝仔」。這也造就我從小不會介紹自己、推銷自己,常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好。小時候父親常說:「好,要讓別人說。自己說是臭屁,別人說才是熬。」這也造成我後來工作上的一大障礙。
  那麼”慣性自貶”該如何擺脫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自信」。當自信建立起來,自然就不會再有自貶的情形發生了吧。那麼自信如何建立?關於訪間有需多的書籍可以參考,如果要我說就一句話:「管得住自己」。管得住自己的嘴,就能擁有好身材;管得住自己的心,就能有好情緒;管得住自己的腦,就能去做許多正確的事;管得住自己的時間,就能達成許多成就。所以,能夠管得住自己,自然就能慢慢的建構完善的自己,如此一來還能不自信嗎?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再加上紀錄,譬如現在我有做些影片、文章的紀錄,不然有時候我們走遠了,會認為許多能力”本來”就會了。就好像忘了,小時候光學”走路”這件事,是花了多少力氣,撞得鼻青臉腫才得到的能力,現在好像本該如此的自然。我們許多能力也是如此,常常得到了就忘了當初的付出。
  也因為有紀錄的習慣,每當我低潮的時候,我就會翻翻自己的臉書、部落格,回去看看自己的文章、自己的紀錄,才會明白自己也是一路走來如此不易啊。
  小時候,大人看到都會問:吃飽沒?會冷嗎?開心嗎?長大後,大家看到只會問你:在那工作?收入多少?結婚了嗎?生孩子了嗎?買房了嗎?好像沒有人會問:你開心嗎?你過的快樂嗎?沒關係,沒人問,那麼就自己常常問自己、提醒自己。
記得提醒自己,記得讓自己快樂~
#庭爺週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會員
    100內容數
    庭爺是在上市壽險公司服務,擔任業務經理一職。平時就有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用部落格來紀錄及與大家分享。 文章類別大致上有 #業務生活 #銷售技巧 #理財資訊 #親子教養 #勵志故事 等等~ 希望大家會喜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