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W15 庭爺週記|慣性自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人對你讚美、鼓勵,都會直覺認為:「我有那麼厲害嗎?我有像你說的那麼好嗎?」從小時候開始我都會莫名有這樣的想法,好像從別人口中說的”我”,是另外一個人,跟自己認識的”我”,是不同人。後來在書上才明白,這叫做「冒牌者症候群」,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人家的稱讚。

  最近,又在手機上看到一段影片,他說:「有時候認為自己不夠好,是因為身處的圈子太高了,你認識的人都特別的厲害、優秀,自然而然覺得,自己的努力顯得微不足道。這是別人求之不得的機遇,千萬不要讓自己因而心生挫敗。」看完這段我特別有感觸,這幾年自己有幸遇到的前輩,個個是民間高手,聽到許多顛覆我三觀的故事,例如:有位長輩的小孩考上哈佛大學,沒有找人推薦、沒有家長捐獻,是因為有個專利被哈佛相中,但是因為疫情還有離家太遠了,所以決定讀家裡附近的大學。我問說:那不是很可惜?他說:不會啊,史丹佛大學也不錯啊。我說:你講的好像住隔壁就考得上似的。

  因為看到認真的、優秀的、努力的人真的太多了,常常覺得自己不夠認真、不夠優秀、不夠努力…或許在不自覺中掉入了冒牌者心態。好像自己在怎樣努力,永遠都沒辦法追上別人的車尾燈,於是讓自己常常做好了一件事情,也會從這件事裡挑自己的毛病,苛刻自己力求完美。

  就在前幾天,有件事情辦砸了,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剛好前陣子又有讀到心理學的書籍,懂得學會放下及臣服,但莫名奇妙腦袋又會跑出自我折磨的想法。在心浮氣躁的情況下,我那天提早回到家,洗完澡後到書房進行冥想。

  在冥想的過程中,顯意識抽離出來觀察自己的潛意識,當自貶、自我批評、破壞性想法產生時,我在思考,這些想法是從哪裡來得呢?我看到一個畫面,小時候做錯事了,父親在旁邊處罰我,處罰結束後,又被處罰不能吃飯,只能待在書房看書。我這時候才驚覺,原來小時候只要犯錯了,就一定會被處罰。只是現在長大了,變成自己處罰自己。這樣似乎就說得過去了,明明就已經知道結果,但還是要處罰自己一下,讓自己悶悶不樂、讓自己痛苦,這樣才好像對自己有個交代。

  我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這樣處罰自己十多年了,難怪我看別人犯了錯可以好像沒有發生一樣,自己卻常常因為小事而過不去。當有這樣的察覺時,我告訴自己,事情已然發生了,先想想有哪些”建設性”的想法、作為,先不要追討責任對象。就這樣慢慢,腦中居然多出來許多想法,關於未來更積極的作法。

  人家常說,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大概率的是受到自身智商及家庭環境影響,看來是一點都不錯。關於開頭談到的”冒牌者心態”,從小只要我做了什麼好事,從來不會有什麼讚美、鼓勵,如果自己在別人面前顯擺一下自己,馬上換到父親一句:「臭屁囝仔」。這也造就我從小不會介紹自己、推銷自己,常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好。小時候父親常說:「好,要讓別人說。自己說是臭屁,別人說才是熬。」這也造成我後來工作上的一大障礙。

  那麼”慣性自貶”該如何擺脫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自信」。當自信建立起來,自然就不會再有自貶的情形發生了吧。那麼自信如何建立?關於訪間有需多的書籍可以參考,如果要我說就一句話:「管得住自己」。管得住自己的嘴,就能擁有好身材;管得住自己的心,就能有好情緒;管得住自己的腦,就能去做許多正確的事;管得住自己的時間,就能達成許多成就。所以,能夠管得住自己,自然就能慢慢的建構完善的自己,如此一來還能不自信嗎?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再加上紀錄,譬如現在我有做些影片、文章的紀錄,不然有時候我們走遠了,會認為許多能力”本來”就會了。就好像忘了,小時候光學”走路”這件事,是花了多少力氣,撞得鼻青臉腫才得到的能力,現在好像本該如此的自然。我們許多能力也是如此,常常得到了就忘了當初的付出。

  也因為有紀錄的習慣,每當我低潮的時候,我就會翻翻自己的臉書、部落格,回去看看自己的文章、自己的紀錄,才會明白自己也是一路走來如此不易啊。

  小時候,大人看到都會問:吃飽沒?會冷嗎?開心嗎?長大後,大家看到只會問你:在那工作?收入多少?結婚了嗎?生孩子了嗎?買房了嗎?好像沒有人會問:你開心嗎?你過的快樂嗎?沒關係,沒人問,那麼就自己常常問自己、提醒自己。

記得提醒自己,記得讓自己快樂~

#庭爺週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庭爺的沙龍
18會員
112內容數
庭爺是在上市壽險公司服務,擔任業務經理一職。平時就有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用部落格來紀錄及與大家分享。 文章類別大致上有 #業務生活 #銷售技巧 #理財資訊 #親子教養 #勵志故事 等等~ 希望大家會喜歡~
庭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了「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如何幫助人們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文章以「一切都是必然」為核心思想,引導讀者從情緒的束縛中解脫,以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了「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如何幫助人們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文章以「一切都是必然」為核心思想,引導讀者從情緒的束縛中解脫,以更高層次的視角看待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Thumbnail
2025/03/27
探討了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新聞的現象,以及這些負面訊息對個人情緒和社會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為何選擇不關注負面新聞,並提出三種方法來打破負面循環:設立情緒邊界、停止轉載負面新聞和多分享美好的事物。文章最後強調,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正向行動,而非情緒化的反應,呼籲讀者從自身做起,成為正能量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3/27
探討了社群媒體上充斥負面新聞的現象,以及這些負面訊息對個人情緒和社會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為何選擇不關注負面新聞,並提出三種方法來打破負面循環:設立情緒邊界、停止轉載負面新聞和多分享美好的事物。文章最後強調,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正向行動,而非情緒化的反應,呼籲讀者從自身做起,成為正能量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3/19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19
爸爸巧妙化解孩子與老師的衝突,透過鼓勵孩子主動提問,改善親子關係和學習狀況。文中反思傳統教育方式,並強調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演講?怎麼可能?!我耶⋯⋯」 去年底,我收到來自台中大屯扶輪青年服務社社長的訊息。 他看見了我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覺得我的堅持精神令人佩服, 想邀請我到社團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不過,當我收到邀約時,第一反應是拒絕。 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別人,也沒有
Thumbnail
「演講?怎麼可能?!我耶⋯⋯」 去年底,我收到來自台中大屯扶輪青年服務社社長的訊息。 他看見了我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覺得我的堅持精神令人佩服, 想邀請我到社團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榮幸! 不過,當我收到邀約時,第一反應是拒絕。 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別人,也沒有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對於追求認同的感受和反省,從自身經歷出發,呼籲讀者在追求社會認同時,先要認同自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對於追求認同的感受和反省,從自身經歷出發,呼籲讀者在追求社會認同時,先要認同自我。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