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書如何吸引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信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們大概有觀察到我喜歡閱讀的書籍有其中一類是心理學相關,為何我會想看這類型的書?而這類型的書似乎也時常被誤解為是心靈雞湯類,事實上並不然。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任何職業的專家都可以透過公眾媒體、社群平台、出版品來傳遞他們的專業,而心理諮商師也不再只是隱身於診療所的神秘人物,我們透過網際網路或書籍就能獲得他們的知識結晶,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千百個為什麼?

其實我一直對不同的「人」很感興趣,而每個人在不同情境的言行也很能引發我的好奇,時常會忍不住開始思考為什麼當下這個人會有這樣的舉動或情緒?他曾經經歷了什麼或是正在經歷什麼?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那些人的言行跟自己無關,表面上看似如此,但真正深究之後會發現從他人的身上可以反思自己,也可以更加同理他人。

驗證自己的所思所想

每個人的思考模式大致都是固定的,也因此會出現盲點,透過專業人士的提點可以提供給自己另一個角度的思考,而那些被我們認定為理所當然的想法也能藉由專業人士的分析來驗證自己是否相符?當然心理諮商師也有不同派別,但大致上不分國籍、年齡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共識,至少就我目前閱讀的書籍看來沒有矛盾之處,反而同值性高。

理解那些原以為永遠搞不懂的人

曾經我也在內心吶喊不懂為什麼有人會這樣那樣云云,吶喊最多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的孩子,與其在原地糾結不如主動去探索,也很意外地解開了許多過往的疑惑,雖不是「理解」就能「完全接納」,但至少讓我理解到會有這樣言行的背後有可能存在哪些因素,也可以減少一些無謂的猜疑與怒氣。

檢討自己幫助他人

時常在吸收心理學的資訊時會不時去檢討自己有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而我在下次遇到類似狀況時能有什麼樣的改善空間?我總是相信在一次次經驗之下絕對可以習得最妥適的應對方式,也可以在他人尋求協助時給予一點點的偷師淺見。
我發現許多人都會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或疾病便沒有必要去了解,我認為反而身心相對健康的人更要去吸收這些資訊,因為這類人自身比較沒有相關的經驗,也比較難用包容的心去同理他人,甚至有時候會誤解為是自己的問題而沒有發現到對方的問題,或是容易把他人的嚴重問題視為小題大作,我認為閱讀心理學的資訊確實可以幫助到許多,也很有助於邏輯思辯。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時候時常聽到阿嬤會指著我們的碗說:「​​食無清氣會嫁猫翁。」(閩南語俗諺意指要愛惜穀物,不然飯沒吃乾淨會嫁給麻臉的丈夫,男性則是會娶麻臉的老婆)或是挑食的話也會被形容為「歪喙雞」(閩南語),反而不挑食物很好養則會被形容為:「垃圾吃,垃圾大」,在傳統的觀念中,不挑食且把食物吃完是一種美德。
當初會看這本書完全被書名給吸引,覺得「摩丑」兩字聽起來很酷,直覺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而實際看了之後也果然非常驚喜,儼然是一本幽默諷刺小說,讀來非常過癮。
CRC主要把兒童視為獨立的個體,也是權利的主體,著重在以下四點的權利: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影片來看看這本繪本所講述的內容:(粵語版) 還記得最近有一個新聞表示一位媽媽為了教育不聽話的兒子,於是帶兒子一起去公園當流浪漢一天,新聞一出來不少家長鼓掌叫好,但也有反方意見,認為是虐待小孩及滿滿的情緒勒索。
近來新聞媒體報導王力宏買網軍一事正式把買網軍(水軍)的話題浮上檯面,過往多是謠傳某某政治人物或名人有操作網軍,但卻從沒有實際的證據可以直接證明,這次李靚蕾提供的證據清楚載明消費紀錄,也使得一些網紅名人紛紛跳出來承認確實是有這種商業行為來操控輿論風向。
大家是否有遇過當自己生氣時,旁人冷不防一句話讓你的怒火燃燒得更加旺盛?看似安慰的話語卻充滿批評與諷刺,甚至讓人覺得冷眼旁觀不被同理?
雖然我身為愛狗一族,但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真正翻閱這本書之時,還傻傻天真地以為有藝術家的名字裡有Cat,事實上不然,這些都是作者替喜歡的藝術家變身為貓,並且把每位藝術家的特色風格融入在貓的外型上,用此種方式介紹藝術家還真是前所未聞,非常新鮮而且生動有趣。
小時候時常聽到阿嬤會指著我們的碗說:「​​食無清氣會嫁猫翁。」(閩南語俗諺意指要愛惜穀物,不然飯沒吃乾淨會嫁給麻臉的丈夫,男性則是會娶麻臉的老婆)或是挑食的話也會被形容為「歪喙雞」(閩南語),反而不挑食物很好養則會被形容為:「垃圾吃,垃圾大」,在傳統的觀念中,不挑食且把食物吃完是一種美德。
當初會看這本書完全被書名給吸引,覺得「摩丑」兩字聽起來很酷,直覺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而實際看了之後也果然非常驚喜,儼然是一本幽默諷刺小說,讀來非常過癮。
CRC主要把兒童視為獨立的個體,也是權利的主體,著重在以下四點的權利: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影片來看看這本繪本所講述的內容:(粵語版) 還記得最近有一個新聞表示一位媽媽為了教育不聽話的兒子,於是帶兒子一起去公園當流浪漢一天,新聞一出來不少家長鼓掌叫好,但也有反方意見,認為是虐待小孩及滿滿的情緒勒索。
近來新聞媒體報導王力宏買網軍一事正式把買網軍(水軍)的話題浮上檯面,過往多是謠傳某某政治人物或名人有操作網軍,但卻從沒有實際的證據可以直接證明,這次李靚蕾提供的證據清楚載明消費紀錄,也使得一些網紅名人紛紛跳出來承認確實是有這種商業行為來操控輿論風向。
大家是否有遇過當自己生氣時,旁人冷不防一句話讓你的怒火燃燒得更加旺盛?看似安慰的話語卻充滿批評與諷刺,甚至讓人覺得冷眼旁觀不被同理?
雖然我身為愛狗一族,但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真正翻閱這本書之時,還傻傻天真地以為有藝術家的名字裡有Cat,事實上不然,這些都是作者替喜歡的藝術家變身為貓,並且把每位藝術家的特色風格融入在貓的外型上,用此種方式介紹藝術家還真是前所未聞,非常新鮮而且生動有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提問中的'為什麼'對於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深遠影響。書中強調即使在繁雜的書籍中,獲得一個關鍵的知識點也足以讓我們反思生活。對於提問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工作場景中,文章舉了一個例子來展示我們如何受他人觀點的影響。最終,文章鼓勵讀者偶爾給自己一些正面的自我暗示,以提升自信心和生活品質。
親愛的神,我又來找你聊聊。必須的,人生有各種疑惑和問題待解,或者說不解。我有些不解為什麼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和過著這樣的生活方式──她的想法和她的生活方式。 什麼事? 你應該知道吧?你明知故問?自從讀了幾本心理治療與諮商方面的書,加上之前從事過行銷業務方面的工作,我也學會了裝傻、不直接詢問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是一門藝術,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動機。每個人閱讀的動機各不相同,有人為了學習新知識,有人為了娛樂放鬆,也有人為了自我提升。因此,了解自己的閱讀動機是選書的第一步。 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讀書。如果是為了學習新知識,選擇專業領域的書籍會是最好的選擇。例如,想要提升職場技能,可以選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提問中的'為什麼'對於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深遠影響。書中強調即使在繁雜的書籍中,獲得一個關鍵的知識點也足以讓我們反思生活。對於提問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工作場景中,文章舉了一個例子來展示我們如何受他人觀點的影響。最終,文章鼓勵讀者偶爾給自己一些正面的自我暗示,以提升自信心和生活品質。
親愛的神,我又來找你聊聊。必須的,人生有各種疑惑和問題待解,或者說不解。我有些不解為什麼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和過著這樣的生活方式──她的想法和她的生活方式。 什麼事? 你應該知道吧?你明知故問?自從讀了幾本心理治療與諮商方面的書,加上之前從事過行銷業務方面的工作,我也學會了裝傻、不直接詢問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是一門藝術,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動機。每個人閱讀的動機各不相同,有人為了學習新知識,有人為了娛樂放鬆,也有人為了自我提升。因此,了解自己的閱讀動機是選書的第一步。 首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讀書。如果是為了學習新知識,選擇專業領域的書籍會是最好的選擇。例如,想要提升職場技能,可以選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