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們大概有觀察到我喜歡閱讀的書籍有其中一類是心理學相關,為何我會想看這類型的書?而這類型的書似乎也時常被誤解為是心靈雞湯類,事實上並不然。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任何職業的專家都可以透過公眾媒體、社群平台、出版品來傳遞他們的專業,而心理諮商師也不再只是隱身於診療所的神秘人物,我們透過網際網路或書籍就能獲得他們的知識結晶,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千百個為什麼?
其實我一直對不同的「人」很感興趣,而每個人在不同情境的言行也很能引發我的好奇,時常會忍不住開始思考為什麼當下這個人會有這樣的舉動或情緒?他曾經經歷了什麼或是正在經歷什麼?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那些人的言行跟自己無關,表面上看似如此,但真正深究之後會發現從他人的身上可以反思自己,也可以更加同理他人。
驗證自己的所思所想
每個人的思考模式大致都是固定的,也因此會出現盲點,透過專業人士的提點可以提供給自己另一個角度的思考,而那些被我們認定為理所當然的想法也能藉由專業人士的分析來驗證自己是否相符?當然心理諮商師也有不同派別,但大致上不分國籍、年齡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共識,至少就我目前閱讀的書籍看來沒有矛盾之處,反而同值性高。
理解那些原以為永遠搞不懂的人
曾經我也在內心吶喊不懂為什麼有人會這樣那樣云云,吶喊最多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的孩子,與其在原地糾結不如主動去探索,也很意外地解開了許多過往的疑惑,雖不是「理解」就能「完全接納」,但至少讓我理解到會有這樣言行的背後有可能存在哪些因素,也可以減少一些無謂的猜疑與怒氣。
檢討自己幫助他人
時常在吸收心理學的資訊時會不時去檢討自己有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而我在下次遇到類似狀況時能有什麼樣的改善空間?我總是相信在一次次經驗之下絕對可以習得最妥適的應對方式,也可以在他人尋求協助時給予一點點的偷師淺見。
我發現許多人都會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或疾病便沒有必要去了解,我認為反而身心相對健康的人更要去吸收這些資訊,因為這類人自身比較沒有相關的經驗,也比較難用包容的心去同理他人,甚至有時候會誤解為是自己的問題而沒有發現到對方的問題,或是容易把他人的嚴重問題視為小題大作,我認為閱讀心理學的資訊確實可以幫助到許多,也很有助於邏輯思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