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海明威的訪談亦提到了相關的問題——雖然他對於記者的提問感到無聊,但依然承認在巴黎、巴倫西亞的經驗對他創作的幫助。海明威會與相遇的人聊天,花一天的時間將其寫成短篇⋯⋯但他討厭和人討論寫作,認為專注於寫作的人不會談論自己的創作,因為這樣可能會把作品「談沒了」。
《巴黎評論》問他如何養成獨特的風格?他說,「如果你花幾天的時間回答這個問題,你就會變得非常自知而不能再寫作了⋯⋯業餘愛好者所說的風格就是不可避免的彆扭,那是源自你首次嘗試去做前人沒做過的事情。沒有一個新的經典會與老經典相似。」
海明威認為,風格可能是因為笨拙而產生,當寫作顯得笨拙就是風格,但還是有很多人要去模仿。我看到這段敘述想到一直以來有許多人談論海明威的「風格」、討論他曾經在巴黎的總總,如此行為在他眼中又是如何的?
以下內容為2018寫成的。

海明威的巴黎咖啡館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Hemingway, 1950
「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未來不管你身在何處, 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在其巴黎回憶錄《流動的饗宴》中寫了上述句子後,似乎每當有人到「巴黎」就會提起海明威,而巴黎的咖啡館文化更是旅人無法錯過的。
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
📷
左岸咖啡館,指的就是塞納河左岸的聖日耳曼德佩區的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 ,與另一家赫赫有名的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 ),兩家咖啡館只相隔了一條街區。最早在1812年時,雙叟咖啡館並不是以現今咖啡館的模式經營,而是販賣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寶和布料以及中國的絲綢。
雙叟咖啡館的名稱取自於當時著名的戲劇《兩尊來自中國的雕像》(Deux Magots de la Chine),店內也坐著兩尊中國清朝人物木雕,在歐式宮廷建築風格下,增添了來自東方的神秘感,更見證了咖啡館的歷史記憶。
20世紀時初這裡成為巴黎人知識和文化交流的精華地。來往的名人不勝其數,海明威、喬伊斯、西蒙波娃、沙特、畢卡索皆是雙叟咖啡館的常客,寫下流傳於世的名著、交流著影響後世的思想。
而其在文學界的影響更是在1933年「雙叟咖啡館文學獎」的成立之下,劃下了歷史性的指標。
海明威於1920年代旅居巴黎,雙叟咖啡館是他在巴黎最愛的地方之一。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他,常與《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在此啜飲著雪利酒,抽著菸暢談時事和交流思想。宛如巴黎在地人。
地址:6 Place Saint-Germain des Prés, 75006 Paris
丁香園(La Closerie des Lilas)
丁香位於巴黎蒙巴那斯大街上,這裡曾經是巴黎新思潮青年扎堆的地方,各種思想、文學和藝術的碰撞吸引一批批諸如左拉、塞尚等名家參與其中。保羅塞尚和海明威都曾是這裡的座上賓,據傳海明威的第一部文學大作《太陽照樣升起》(原名:Fiesta)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1921~1926年海明威辭去了優渥薪水的撰稿工作,每天在丁香園咖啡館寫作,他渴望在巴黎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繼承的一筆遺產是他們生活資助的唯一來源,不過《太陽照常升起》出版後四個月,兩人就離婚了。
丁香園的一個角落,至今還保留著一張「海明威之椅」。
地址:171 Boulevard du Montparnasse, Paris
海明威離開巴黎時甚至都沒有帶上哈德莉和他們年幼的兒子約翰。
四十年後,海明威他帶著回憶錄重返巴黎時,在這一切後面隱藏的卻是一個沮喪和內心歉疚的男人,他深知,哈德莉是他從自己內心尋找的真實、高貴的唯一寫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這是一篇3600字的fiction散文。或許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故事性散文的總結,但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寫 你說的如此輕易,難道你曾計劃在死之前與我見面?
三天前,我失去你了。 你離開後,這座城市和我還有關聯嗎? 從18區位於巷弄間的公寓走到街道上,如往常遇到那位在睡倒在超市側面的流浪漢。他連「餓了」的牌子都懶得舉起,還能收穫不少廉價超市買來的食物,鄰居們向命運低頭領著最低薪資,放棄自己做白日夢。
每晚我都會做夢,有時候躺下不久便睡著,但在入睡前我已經花了數小時反覆想著你說的每一句話。快速入眠的那幾晚總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確定自己在睡著的狀態中是知道當晚的幸運的。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這是一篇3600字的fiction散文。或許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故事性散文的總結,但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寫 你說的如此輕易,難道你曾計劃在死之前與我見面?
三天前,我失去你了。 你離開後,這座城市和我還有關聯嗎? 從18區位於巷弄間的公寓走到街道上,如往常遇到那位在睡倒在超市側面的流浪漢。他連「餓了」的牌子都懶得舉起,還能收穫不少廉價超市買來的食物,鄰居們向命運低頭領著最低薪資,放棄自己做白日夢。
每晚我都會做夢,有時候躺下不久便睡著,但在入睡前我已經花了數小時反覆想著你說的每一句話。快速入眠的那幾晚總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確定自己在睡著的狀態中是知道當晚的幸運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果不其然,登船以後,我就一點都不驚訝地發現自己是全船唯一一位單獨搭船的人類,其餘大部分都是情侶或夫妻,也有零星朋友或家庭共同前來。為了得到窗邊位置,雖然是一個人,我還是被迫選擇了「浪漫套餐」,然後一個人對著桌上的玫瑰花瓣舉起酒杯⋯⋯
Thumbnail
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和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是兩間在巴黎很有名的咖啡館,就在彼此的隔壁,座落的位置是巴黎的左岸,聖日爾曼區,有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過去的許多文人都在這裡用過餐,或是寫過文章。 那天去了雙叟咖啡館,去喝了杯熱巧克力,感受一下文人雅士過去的感覺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Arturo Fuente(AF)這個傳奇雪茄品牌的歷史與發展。從創始人Arturo Fuente在古巴的奮鬥,到其子Carlos Fuente Sr.與Carlos Fuente Jr.的傳承與創新,持續追求卓越品質。AF在美國以及全球市場的成功,並提及以海明威命名的經典系列..
Thumbnail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說過這樣的話,實際體驗巴黎的美,我也臣服於這座城市。
Thumbnail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會,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場“氣候歷史性”革命。比起往屆奧運會相關排碳至少達成減少50%;控制在 158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內,這相當於一年駕駛 37.6 萬輛汽車所產生的暖化影響。 跟著巴黎奧運的令人雀躍的腳步,台北Noke「忠泰樂生活」商場三樓也吹起一投「燠運之夏」。
Thumbnail
/失落 若有另一個名子,那必當是老人與海/ /在如今的歲月裡重讀老人與海,我驚訝的是,海明威面對失敗的看法,身處困境的反應,與我如此契合。當然能在失落中保有信心,是何等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精神,值得時刻藏在心中。/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2007-06-26 11:01:36|  【巴黎晃遊者】---Edmund White..
Thumbnail
一個人能把自己三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寫得就像昨天,就像剛在眼皮下發生一樣嗎? 《巴黎,不散的饗宴》是海明威於古巴完成,距離旅居巴黎那個二十二歲的青春不羈歲月已過去三十多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果不其然,登船以後,我就一點都不驚訝地發現自己是全船唯一一位單獨搭船的人類,其餘大部分都是情侶或夫妻,也有零星朋友或家庭共同前來。為了得到窗邊位置,雖然是一個人,我還是被迫選擇了「浪漫套餐」,然後一個人對著桌上的玫瑰花瓣舉起酒杯⋯⋯
Thumbnail
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和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是兩間在巴黎很有名的咖啡館,就在彼此的隔壁,座落的位置是巴黎的左岸,聖日爾曼區,有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過去的許多文人都在這裡用過餐,或是寫過文章。 那天去了雙叟咖啡館,去喝了杯熱巧克力,感受一下文人雅士過去的感覺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Arturo Fuente(AF)這個傳奇雪茄品牌的歷史與發展。從創始人Arturo Fuente在古巴的奮鬥,到其子Carlos Fuente Sr.與Carlos Fuente Jr.的傳承與創新,持續追求卓越品質。AF在美國以及全球市場的成功,並提及以海明威命名的經典系列..
Thumbnail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說過這樣的話,實際體驗巴黎的美,我也臣服於這座城市。
Thumbnail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巴黎奧運會,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場“氣候歷史性”革命。比起往屆奧運會相關排碳至少達成減少50%;控制在 158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內,這相當於一年駕駛 37.6 萬輛汽車所產生的暖化影響。 跟著巴黎奧運的令人雀躍的腳步,台北Noke「忠泰樂生活」商場三樓也吹起一投「燠運之夏」。
Thumbnail
/失落 若有另一個名子,那必當是老人與海/ /在如今的歲月裡重讀老人與海,我驚訝的是,海明威面對失敗的看法,身處困境的反應,與我如此契合。當然能在失落中保有信心,是何等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精神,值得時刻藏在心中。/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2007-06-26 11:01:36|  【巴黎晃遊者】---Edmund White..
Thumbnail
一個人能把自己三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寫得就像昨天,就像剛在眼皮下發生一樣嗎? 《巴黎,不散的饗宴》是海明威於古巴完成,距離旅居巴黎那個二十二歲的青春不羈歲月已過去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