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德國見聞 - 填鴨式教育產物的我,很羨慕德國小孩們

今天這篇文章是有關我受到的教育、和德國小孩的教育。

先生的姪子外甥們
先生的姪子外甥們
什麼是幸福?什麼是輕鬆?什麼是辛苦?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把尺。
經過世界大戰的老人們,會為現在的「太平盛世」感到安全,至少不用啃樹皮、晚上躲在防空洞怕空襲等。
會花式溜冰的人,不會認為「溜冰」是一件難事。
熱愛攀山攀岩的人,不會認為行山是辛苦。
我就是見識過自認為很地獄的教育,所以便認為歐洲很天堂,這就是我心中的尺
在香港開埠後,加上內地正處於文革、內戰等,當時已有很多內地人來香港打拼一番。
我的父母是典型八十年代新來港分子,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在二十歲多的時候來了香港。
所以我在香港出生,土生土長香港人。
香港的教育制度,在我那時候已開始著填鴨式教育,我們上課只需要不停「記著」舊語新詞,一字不漏的寫在答案紙上。分數越高便越好,我為了討好母親,也一直專心致志讀書。
在我小學四年級前,還是返半日制。那時候,我都會在小息、午休時間完成功課,好等我放學的時候可以去圖書館看書。
後來,學校取消了半日制,只有全日制度。那是惡夢的開始,除了功課增加了,每天大概有10樣功課外,還需要應付每周兩次默書;害我少了去圖書館的時間。
於是我靈機一觸,便報名當了一年圖書館管理員,以爭取在圖書館逗留的時間。
還記得,小時候一放學回家便做功課,吃了晚餐繼續做。做到晚上十一時多,自己一個人坐在客廳,看着手上抄寫不完的生字,想著自己以往九時已睡,心裏很苦。母親睡醒起來喝水,看到我仍在做作業,罵我一句「慢手慢腳」便繼續睡。
於是我默默地一邊流淚,一邊寫。眼淚滴在書簿上,紙上的線條化開了。如此化學,害我的作業本永遠也是充滿淚痕。
小五小六除了應付功課,還需要去學游水、學繪畫和鋼琴。累不堪言,一到星期六日我便想睡很久,但母親見到覺得我這是「懶散」。所以,週末她都會六點叫我起床去行山,連我喘息的空間也沒有。
是的,小學生時我已想過自殺,因為我認為自己「人生很苦」,完全沒有什麼樂趣。
唯一樂趣是看電視和Game boy,即使母親藏起了遙控器、遊戲機,我和弟弟總有辦法找出來。
大概上天可憐我,所以讓我獲得「背誦」這技能。每逢考試前夕,母親都需要我把課本內,考試內容整文背寫出來,而我也確是做到。
所以在班上我都是名列頭三名的人,於是班主任又推薦我去當風紀。
我以為升上中學應該會輕鬆,如父母所願我升上區內的Band 1學校(香港的學校還會根據學校內學生成績而分成三個等級,Band1是最好的級別)。
怎料這才是真正真正的惡夢開始,升上中學需要同時學習文科和理科。
除了基本的中、英、數外,還需要學習中史、世史、地理、經濟、物理、化學、科學、美術、家政、金工木工、體育。
十四科目每天起碼10-20樣功課,另外一星期還有好幾次默書、小測。加上我的學校是Band1很注重成績,成績不好的人需要留堂補課。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科目,我來不及全部背起來,所以我由小學品學兼優的學生,成為了補課的常客。
此外,我的學校是官方學校,所以也有參加各種各樣的官方課外活動。只是應付學業我已經分身不暇,還要做什麼暑期專題研習。
升中四時,我以為自己成績會掛掉不能升班,還和其他成績差的同學一起到處找老師簽名求情😭。
後來升上中四,可以轉文科,我的成績才比較有起息。但是,中一至中七,我從未停止上補習班,甚至上得更兇。
我知道自己就如一隻肥鴨,不停張口吸收「知識」而不能好好消化;但除了張開口,我已不懂用其他方式去「學習」。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可以捱過,大概有同甘共苦的朋友吧。
但我已認為我已比現代香港小孩幸福了,因為現在他們都需要「贏在起跑點」,要拼入名氣Playgroup ,才可以有資格拼入名氣幼稚園;有了名氣幼稚園入場券便可以拼入名氣小學,如此類推。

至於如何拼入?

他們除了學習起碼一樣樂器外,還需要背誦唐詩三百首、英文生字、外語;也被訓練如何有條理對答,好等面試的時候讓考官有好印象。
像我身邊的香港朋友,她的幼稚園5歲女兒在星期六、日需要上跳舞課和日文課。
這樣的事情,在香港真的很基本。
要進入有名的「名校」除了數字成績至上外,還需要點人脈。而入得這些「名校」,也等於未來進入大學的機會十居其九。
當然,也有家長沒有追隨這種「贏在起跑線」的潮流,但在激流之下,這些小朋友未來是理虧的(除非有得什麽奬項)。在香港,有一張「大學文憑」已成了基本的工作資歷;香港更加沒有重視所謂的「創意產業」,也不著重體育,君不見那座港府承諾香港足球員的體育館,過了10年還未曾興建。
所以近年香港的小學生自殺率、中學生自殺率和老師自殺率也是很高(不計反送中那段被自殺時期)。
就算只談我的中學,當中曾經有兩位老師患了抑鬱症而停學,當時還有一位曾教我們班的數學老師,週末在家燒炭輕生過世。
我相信,有些香港讀者可以提供比我這更加地獄的學習經歷;又或者有香港老師可以現身說法,細說一下在香港當老師的苦海。
經歷過以上的風霜,「天堂」這定義對我來說,是比平常人更淺易吧。
還記得,第一年在德國和德國家人過聖誕節,看到小朋友們每人擁有3份四份大禮物、五六份小禮物,他們興奮的樣子,讓我微笑,心裡有點酸,然後眼睛一酸隨之而來卻是淚水。
我躲進了廁所裏流淚,因為眼前這樣溫馨、金光閃閃的光景,是我的童年未曾擁有,也未曾擁有這樣赤裸的「愛」。
我很羨慕也很妒忌:
為什麼我不能在這種家庭成長?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快樂? 而我小時候卻不能?
但我不是想他們經歷我那種痛苦;純粹個人有這兩種心情,扭曲地同時存在。
後來,得知到這邊的小學中學都只需要返半日制,我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追問了先生他的中學讀書經驗,他的父母也沒有追求他的成績和名次,所以他是沒有壓力地學習。我向他說過自己的學業奮鬥史,他除了難以置信還是難以置信。
我相信,他們連在小學時,捱夜挑燈夜讀也未試過吧。
對了,我當年小學三年級前還會有體罰,不聽話的學生會遭老師用間尺打手板。相信這樣的事情在德國是不容許吧?
德國的老師可以上班半天便下班,有那個亞洲小社蓄可以不羨慕?
因為在香港,學生放假並不等於老師放假,有時候老師還需要在暑假回學校辦理公務。香港的上課時間多是早上8時到下午4時半,當年一班30-35人。下午放學後,老師還得繼續留在學校開會、改那十幾班加起過百本的作業簿、處理學會活動和其他行政。
有很多時候,學生留到很夜如進行壁報佈置,老師也需要陪伴不能下班。
我有位朋友就是在香港做老師,她除了處理工作上的問題外,還需要不停自我增值,去年完成了中文碩士學位,今年再讀兒童心理學等。
因為在香港,沒有學位沒有學歷就只有被淘汰的未來,僱主也會要求你使用私人時間進修。
記得在香港工作的時候,我最高紀錄是連續21天回公司由早上9時工作到晚上9時,星期六日也回去所以是連續的。
這在香港是公司樂見,而在德國加班是不被樂見的。所以後來在德國工作,我的抗壓能力比一般同事更好,工作速度也比他們快很多。同事叫苦連天的臨時工作,我半天便為他完成了。
我想像不到「童年」原來可以像德國小孩般無憂無慮 ,因為「童年」對我來說就是「奮鬥」。
世界上總有人比你更加「不幸」,無止境地比較下去也不是一個健全的心態。
像我母親也曾對我說「你現在已經很好了,可以玩電腦看電視,我小時候都是玩牛屎捉昆蟲。」
她跟我說這句話的目的,大概是想我明白「珍惜所有」;但她的表達能力太差,害我當時以為她想我去玩牛屎。
然而擁有很多物資的德國小朋友,卻比香港小孩更加懂珍惜,不會隨便丟掉舊東西,壞了便動手修理。因為這邊的心靈教育、環保教育都做得很好。通常會用轉贈、捐贈形式把物品承傳下去。
人確是要學會知足,「知足」才可以「常樂」。在德國觸手可及的理所當然,在香港卻非必然。所以我現在記下來默存心中,反覆思量,心存感恩。
鼓勵大家留言,讓我知道我不是在孤單創作!ヽ(;▽;)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巫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