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禁抄襲、報導、轉分享,以任何形式作分享須經過原作者同意)
懶得多說,直接進入本文正題。
這兩天社群上流傳一份被批判為「過度激進」的小孩的日常課程表,出自某家教育機構的分享
社會大眾詬病的原因是認為家長在教養方式上大有問題,給予小孩過少睡眠時間且幾乎在車上用餐,加上假日塞滿滿的進修行程,小孩過得辛苦、簡直沒有生活品質。
我當時看完有以下想法:
1. 除非是虐童,任何人沒資格對其他家長「說教、公審」其教養方式,為什麼?因為大家不清楚他們小孩的個性、興趣、自我期許、他們家庭中家人間的經營與相處模式,要真的認為不OK,就直接報警。
2. 有興趣跟好奇心旺盛的話,可以看郎朗、谷愛凌、歐陽娜娜、日本游泳選手等等的相關紀錄片、書籍。
不少出色的古典音樂家、運動國手等級的選手,從幼稚園到大學,都是依循此性質節奏生活著:每天早上五點晨跑、除基本學科課程外,至少再鍛鍊四小時,假日、度假時同樣得練習,犧牲跟家人相處時光,逢年過節、家人旅遊時,他們依舊是嚴格地接受培訓課程,以及,運動員還要執行長期「飲食管理」計畫,可能還經歷滿身傷、動手術、復健之路等等
這是某些領域菁英的培養方式,只是不見得有網路那篇分享如此極端,但也有可能被安排地更加的「充實」。
總之,選手、運動員,會感到痛苦嗎?不見得,很高的機率更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就感、榮耀。
3. po文底下,許多家長提倡「社會不缺優秀人才,需要更多的是善良又快樂的人」,有思考過這言論不合邏輯之處嗎?
滑串文會閱讀到好多人抱怨爸媽,沒花心思跟策略栽培他們的才華、能力,導致他們成為沒競爭力、處處碰壁的大人。
再來是,即便都是富二代以上,同儕間免不了更加欣賞、看重優秀的人,而非光憑「善良、快樂」的特質就有人緣、人脈
4. 大家過度腦補,二分法地認定菁英教育之下的小孩,勢必不快樂,事實如此嗎?可以去市調台大跟學店大學的學生,哪個族群的人,長大後,投入職場後,比較順心如意?
6. 有些教養類KOL為討好粉絲心,寫出不客觀言論來讓粉絲感到「有取暖療癒感」,這樣可吸引大眾的青睞認可、有利業配團購業績。為什麼?因為家長們想聽這類言論「小孩不用優秀、快樂就好」,這樣可以合理化自己的懶散、不思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