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1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十、花非花

十之一、花,太陽,太陽下的花

相傳禪宗的起源,是釋迦摩尼在說完他全部的教理之後,另外傳了一個「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法門,叫做「教外別傳」。
之所以「以心傳心」,是因為人人本來具有的佛性,要自修自證,不假他人付與傳授;祖師所能夠傳授的,也只是教導當人各各修行,指示一個通往成佛道路上的路頭而已。雖然「不立文字」,當人各修各行,撞著其意時,便能會心體悟,如摩訶迦葉,會佛旨意,故而破顏微笑。
「拈花微笑」的公案,最早出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有人考證,說這部經是中土所作,而不是梵文翻譯,但拈花的意旨既然與金剛經的三句義相通,則眼眼相證、心通契悟時,便能遠接玄旨、續佛慧命,不必非有文字傳授,方可謂之傳承。
「拈花微笑」的公案如下: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廣,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捧之上佛。退以作禮。⋯
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
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
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華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
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屬摩訶迦葉。」言已默然。
—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華品第二
對於此則「拈花微笑」公案,白雲守端禪師有頌云:
「盡說拈花微笑是,不知將底辨宗風,若言心眼仝時證,未免朦朧在夢中。(咄)」
— 白雲端和尚語錄卷四,舒州法華山端和尚頌古一百十則
又云:「昔日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華微笑。世尊道:『吾正法眼藏,分付摩訶大迦葉。次第流傳,無令斷絕,至于今日。』
大眾!若是正法眼藏,釋迦老子自無分,將箇什麼分付?將什麼流傳?何謂如此?況諸人分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每日起來,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種種施為,盡是正法眼藏之光影。
此眼開時,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只在面前,不見有毫釐之相;此眼未開時,盡在諸人眼睛裏。
今日已開者,不在此限;有未開者,山僧不惜手,為諸人開此法眼藏看。」
乃舉手,竪兩指云:「看!看!若見得去,事同一家。若也未然,山僧不免重說偈言:『諸人法眼藏,千聖莫能當,為君通一線,光輝滿大唐;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法華雖恁道,無句得商量。』
大眾!既滿口道了,為什麼却無句得商量?」乃喝一喝云:「分身兩處看。」
— 白雲端和尚語錄卷一,舒州法華山證道禪院語錄
比較「拈花微笑」公案和白雲禪師的解說,同樣的地方在於:
首先,兩者都提到,各各自有正法眼藏。這正法眼藏就是佛性。
其次,兩者都留下了謎一般的動作和話語,但都沒有用語言文字把答案說破:一個是提出問題,讓下面的弟子去思考;一個是敘說前者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描述,但也不正面回答,要弟子們自己去參悟。
第三,兩者都提出「眼睛」:前者說到,迦葉看到拈花而微笑,大眾看到拈花則罔措;後者說到,眼開時,醒了,此時,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全都攤開在面前,眼未開時,仍夢著,正法眼藏只在眼睛裡。
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呢?
首先,兩者雖然都提到正法眼藏,但「拈花微笑」的公案對於正法眼藏的內容,除了「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描述,白雲禪師則是描述了自己證悟了的正法眼藏之相狀。
正法眼藏是什麼呢?白雲禪師說:正法眼藏好像太陽的光輝一樣 (「光輝滿大唐」) 照耀著大地,宇宙乾坤、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芸芸眾生、森羅萬象,無不呈現在正法眼藏的光芒中,沒有一毫一釐之相不浸潤在此光輝中,所以「不見有毫釐之相」,而這個光輝卻又是活潑潑的、相互輝映的,光光相涉而交參,「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
這和金剛經關於「無住布施」的描述是一樣的。金剛經說:
善現!譬如士夫入於闇室,都無所見,當知菩薩若墮於事,謂墮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
善現!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當知菩薩不墮於事,謂不墮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七,三藏法師玄奘譯,第九能斷金剛分
意思是:張大著眼睛看的人,終於看到夜晚過去了,太陽出來了,而在太陽光輝的照耀下,所有事物都呈現在眼前、被眼睛看見,卻「不見有毫釐之相」,因為,所有的事物都被此光浸潤,沒有一毫一釐不是佛性實相的光芒所現。
其次,前者雖然提到「花」和「涅槃妙心」,但卻沒有把它們連結起來,後者則以「竪兩指」的動作表示,佛性和萬事萬物是一體的兩面,「若見得去,事同一家」。
佛性,就是「非花」;事物,就是以真實不虛妄的意識所見到的「花」。這也就是金剛經三句的後二句。因此,我們可以將「拈花微笑」的公案以金剛經的三句格式來表示:
「花,非花,彼故説名為花。」
而置換為白雲禪師的描述,則是更為生動的內容:
「花,太陽,太陽下的花。」
第三,「喝」類似大叫一聲的「喝斥」,是禪宗常用的手段,代表將虛妄否定,轉為真實的肯定。自第一代迦葉以下,禪宗祖師代代相傳,「棒」與「喝 」,就是指引,指引子弟子們了解迦葉所了解的東西。白雲禪師的「喝一喝」,和前段曾經提到過的琅琊慧覺禪師及大慧宗杲禪師的「擲柱杖離座」,是一樣的意思,就像是聽音樂,在最高昂點,樂曲就嘎然而止,留下空曠的場景,和一個引人深思的動作或話語,要人們各自去參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經過多年的跋涉,當初與他一同東來的僧人,有的留在當地接受國王的供養,有的折返回家,有的在途中失散,最後到達漢地時,只有他一人。他獨顧單影,屆斯勝地,靜處思之,不禁悲喜交集。最後,笈多蒙皇帝敕召,進入京城,在大興善寺接受供養,於寺中譯經,時乃隨開皇十年 (590 年) 冬。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
必須打破「住」,才能建立「如來知見」,這在神會稱為「無住立知」。 好比有人要爬上十層樓的塔台,當還在樓層中拾級而上的階段,所看到的都是幽暗的塔中景象,直到登上塔頂,突然豁然開朗,普觀一切,四面八方的美景一覽而無遺。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經過多年的跋涉,當初與他一同東來的僧人,有的留在當地接受國王的供養,有的折返回家,有的在途中失散,最後到達漢地時,只有他一人。他獨顧單影,屆斯勝地,靜處思之,不禁悲喜交集。最後,笈多蒙皇帝敕召,進入京城,在大興善寺接受供養,於寺中譯經,時乃隨開皇十年 (590 年) 冬。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
必須打破「住」,才能建立「如來知見」,這在神會稱為「無住立知」。 好比有人要爬上十層樓的塔台,當還在樓層中拾級而上的階段,所看到的都是幽暗的塔中景象,直到登上塔頂,突然豁然開朗,普觀一切,四面八方的美景一覽而無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Thumbnail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觀音山舉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超渡法會,透過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