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晉與北方諸國,在戰亂與政爭的漩渦中無法自拔時。
總會有一個英雄,出來改變這個時代。 英雄是劉邦項羽?還是張良蕭何? 君王再好,也要良臣,這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神話系統。
告訴我們政府是一個群策群力的機構。 帝制獨裁在中國歷史上真的是後段班,只是剛好我們所處的朝代,拿著這點出來做革命號召罷了。 而對於中國歷史來說,接下來統治北方的政權,開始大不相同。
一切,或許就要從王猛這個人身上看起了。 王猛,是前秦苻堅的軍師,《晉書》稱這兩人的相遇,就像玄德碰上了孔明。
西元300年之後,三國時代跟劉備,就已經成為主流備受喜愛的時代跟人物了。 王猛,本是北海劇縣人。
山東姓王,在西漢可能來頭不小。 由於楚漢相爭時期,山東齊國的王室:「田氏」得罪了項羽,也得罪了劉邦。
所以當西漢要歸戶籍的時候,田氏都不敢說自己姓田,而報王姓。 篡漢大師王莽,就是這樣的出身。 不過現在離西漢初年已經好幾百年,戰亂更是三番兩次,王猛的家,早已搬到了魏郡。
而且很窮,身分也低賤。 劉備跟媽媽織草蓆草鞋,王猛也不過就是個賣草籃竹籃的。
有一次他去洛陽賣籃子,碰到一個盤子說要多給錢但是身上沒帶錢,王猛就跟人回家了。 那人住在深山裡,家裡看起來挺有排場,正要引王猛拜見老爺子,老爺子連忙喝阻。
「王公何緣拜也!」(王大人怎麼可以對我行禮!)
又要人拿了十倍的銀錢給王猛。 這個不知道是神仙,還是算命仙,就當個奇談看看吧。
溫馨提示,王猛出生於西元325年,地區跟年代都屬於石勒的子民。 王猛八九歲的時候,北方就已經統一。
而不管是石勒本人,或是石虎前期,都仍是非常注重漢人儒學。 突然中樂透的王猛,就決定開始讀書了。
剛開始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學。
等到王猛越發的博學,他就跟項羽一樣,決定主修萬人敵了。 石虎政權持續了十多年,期間基本上沒有人家打後趙,只有後趙打人家的份。
這不叫戰亂,叫「國力鼎盛」。 雖然核心政治鬥爭激烈,不過我們也說過,石虎時代開始出現商業新貴,足以左右政令,又超然於政府之外。
也就是說,除了最高層跟最低層,很顯然石虎政權底下的生活不差。 王猛傳也可作為佐證。
當王猛認為兵法的重要性勢必會再提高上來時,身邊的「浮華之士」都是笑他的。 所謂北方戰亂連年,民不聊生云云,看過《三國志》就應該要知道是豪洨的。
是跟政府宣傳「大陸同胞水深火熱」、「台灣同胞等著我們去拯救」一樣的。 不過王猛沒在管,他這個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專注,不為外事所擾。
根據《晉書》所說,王猛一直在洛陽跟長安之間的華陰山上讀書學習,任憑世事變遷。 石虎死了,北方亂了,東晉來北伐了。
王猛君一動也不動。 市場的風向,還不清楚呢。 接著,苻健入關建秦,冉魏敗於慕容,東晉換將北伐。
王猛動了。
他選擇了東晉桓溫。 這跟漢不漢人無關,前幾年天下大勢,本來就是東晉佔優。
如果情報走得細一點,要發現並非殷浩不行,實則內外多有扯後腿的,也是不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第一大勢力正要消滅第三大勢力的時機,你覺得如何?
就像赤壁之戰開打前,荊州名士也是紛紛選擇曹操加入啊。 王猛披上了破布衣,自己前去拜訪桓溫。
桓溫沒有因為這個人穿的破爛而拒見,會面中,王猛更是不斷搔抓,弄得好像自己身上很多蝨子一樣。 做作到這個程度,桓溫反而越發恭敬起來。
「敢問先生,我發王師來除賊救民,為何三秦豪傑沒有出來協助於我呢?」 王猛回答的很含蓄,直接翻出來怕看不懂,我們直接說背後的意思。
「桓將軍你佈署了敵後深入計畫,本身卻在長安的前方按兵不動……人們沒有辦法區別,你要討伐的到底是大秦,還是他們啊。」 去對應之前看過的桓溫與苻健故事,王猛的意見,或許一針見血的戳破了桓溫的敗因。
當然,他只說「百姓未見公心」。 其實苻健在三秦,當時確實是根基不穩。
桓溫穩紮穩打,兩路包夾,也是上策。
但最終卻是苻健方勝出。 民心之所向,補給之所在啊。 這裡得說一下,桓溫是打過滅蜀之戰的人。
當時他受到蜀人的歡迎,步步推進,所以才會這樣安排。
想要強調的就是,這邊再次告訴了我們,北方政權底下官與民關係不同了。 民間勢必要擁有某些力量,才能讓官方改變態度跟立場。 卻說桓溫聽了,當下也覺得你是在公三小。
可隨著戰事發展,三秦百姓大量陪著秦軍割麥躲避,這場新一代的晉秦之戰,眼看是支持不下去了。
桓溫這才不得不承認,那個臭要飯的真有兩把刷子。 放在楚漢相爭,劉邦一定馬上去把這個人找回來拜官。
即將準備撤退的桓溫,也作了同樣的選擇,請王猛跟他一起回返荊州。 王猛表示要回家收拾收拾,結果就是直到晉軍退去,他再也沒有回來。
他的老師跟他說:「既生瑜何生亮,你跟桓溫是沒有辦法在一起的。」
你們兩個,只有你死我活。 然後,桓溫從關中退出了,苻健過世了。
姚襄進攻了關中,將軍苻堅迎戰,斬殺姚襄,接收其部族。 這非常嚴重,且讓我們切換視角到當時的秦皇,苻生這邊。
當時包含苻堅在內,共有三名大將迎戰姚襄。 事後清楚記載了,苻生並未給予封賞:你們都自己偷吃飽了,老子還賞個屁?
而其中一名叫苻黃眉的宗室就不爽啊,先行開始策劃謀反,事發被誅。 那個,在中國歷史中所有謀反被誅的,大概有七成的機率是皇帝栽贓。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少,大多都是去你家抄一把扇子就誅你九族的。
其他像政敵栽贓,皇帝多半是會救你的。 注意啦,黃眉是宗室,謀反罪必有牽連,於是開始苻氏宗親人人自危。
這樣的情況下,誰最危險?
當然是跟苻黃眉一起殺姚襄的苻堅啊。 更何況,真正吃下姚羌的人,就是苻堅。
所以黃眉才氣噗噗啊,沒偷吃又沒打賞,搞毛? 撇開苻生多麼倒行逆施,苻堅多麼英明神武。
篡位之議就是這樣成形的。 於是,苻堅需要一些人手,不在朝廷的比較好。 苻堅的好朋友呂婆樓,就跟苻堅推薦了華陰山隱士:王猛。
山野隱士多,你要找裝的演的其實很想當官的才行。 王猛差點就「晉」去了,稍微打聽也能知道蛛絲馬跡。
這種「別的名人有認證」的人才,中國人最無法拒絕了。 比方程昱說關羽張飛是萬人敵,那還有假的?
要是程遠志說的,那我們可就不信了。 呂婆樓請來了王猛,與苻堅暢談三天三夜,雙方麻吉得不得了。
這些屬於史書裡面的文學性描述。 我們要注重事實性記錄。
事實上,苻堅篡位成功後,王猛一開始是中書侍郎。
中書省打雜用的郎官,但魏後中書省已經跟尚書省一樣高級了,要注意。 接下來,苻堅派王猛去當縣令,管理大秦當時主要接收移民的地方。 都不要說玄德是自己去拜訪孔明的,三次。
如魚得水之後天天睡一起,苻堅跟王猛有沒有啊?沒有。
發明軍師中郎將給軍師你有沒有啊?還是沒有。 我看是比較像劉備撞上龐統。 是說王猛人如其名,到任之後隨即採取猛烈的雷霆手段管理。
你不要以為古代很獨裁很專制,地方官了不起啊?
地方豪族比官大牌的,馬上找了百姓們聯名抗議,直上朝廷,監察院立刻逮捕了王猛。 法院誰家開的?別問,想想都怕。 還好苻堅翻開了卷宗:「這名字挺熟挺熟的啊,叫來問話。」
王猛被帶到天王跟前,天王說:「當官嘛,要以德化民,你上去就亂殺人,這樣太狠了,是不好的你知道嗎?Can you speak Chinese?」 猛一抬頭,道:「治世用德,治亂世用重典,皇上您英明神武派我管理這麼重要的大縣,我當然要為您盡心盡力。」
「現在才殺了一個不守規矩的,還有千千萬萬個等著要對付。您要是說我殺得太少太慢,微臣自是有罪。」
「但要說我殺這樣太狠了,我不能接受啊。」 苻堅心頭一凜。
是了,為政總是要寬猛並濟,大家都要做好人,誰來演無間道? 這個猛……「馬上放了啊,這個是管仲啊!」
當時不流行說「我的張良」了,那是曹操的台詞。
曹操已臭。 從這裡開始,王猛才真正被苻堅重用。
「遷尚書左丞、咸陽內史、京兆尹。未幾,除吏部尚書、太子詹事,又遷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加騎都尉,居中宿衛。」 一大串官名霧煞煞?以西漢政治界來說,王猛快速的洗滿可以當丞相、副丞相,甚至大將軍的經歷了。
苻堅政府,要懂得這兩三百年前的套路,不是容易的事情。 這整個流程,就是王猛本人提供給苻堅的可能性很大。 我們稍稍停下來說一下洗經歷的重要性。
不是每個當過台北市長,就能選上總統。 重點是你在首都圈內獲得的民心,財閥支持,行政公務員人脈。
這些都是「決戰皇城」最重要的資源。 王猛做了朝廷政務官,首都圈行政官,司法兼軍事官,甚至進入禁衛,擔任太子東宮官員。
除了苻堅破格的信任,王猛本人的勢力圈,也是建立起來了。 當然,不是當過官就能建立人脈,重點是,當時有些人相當反對,試圖攻擊王猛,但都是徒勞無功。
光憑天子威能,是不是就能保住王猛? 中國歷史一直到前秦,我敢保證除了秦始皇沒有一個皇帝能做到。
苻堅是不是擁有千古一帝的權力,之後可以再深入看看。 這時候的前秦,只能說是「關中霸王」。
與慕容鮮卑的統一北方決戰,尚未到來。 這也是王猛為人稱道之處了:人們對張良韓信的愛,往往是超過蕭何的。
在北方統一戰中,王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至於北方統一後,進位丞相,集中書監尚書令於一身,都督中外軍事,再也無人能擋。
這什麼概念,連曹操跟諸葛亮都沒有這種概念。
打個比方,就像是五院院長全部由同一個人擔任。 由此可知,苻堅跟王猛絕對是「中央集權」的信徒,甚至到了「極權」的程度。 以他們身處的時代與環境,把「中央集權」拿出來用,對於快速讓國家強盛,絕對是非常有效的。
但目前為止全中國歷史唯一的極權皇帝嬴政也示範過了:後面要怎麼收拾,是沒有辦法的。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綜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庶績咸熙,百揆時敘。於是兵彊國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漂亮的一筆帶過。
總之,前秦強大了,國家有錢了。 這對於我們一路觀察的北方政權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描述。
前後趙跟慕容鮮卑都會遭遇到的問題,就是國家不有錢,豪族很有錢。
但王猛改善了這個現象。 而在整段打高空的描述中,「流放尸素,拔幽滯,顯賢才,無才而不任」,都是跟人事有密切相關的操作。
再一次把地方的人才跟資源,吸收到中央來。 要說王猛是不是讀了什麼六甲天書,我想他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包含征戰後的秩序管理,才是讓他撥亂反正的關鍵原因。 王猛一直到四十八歲才大權在握,三年後,病逝。
他完成了什麼豐功偉業,並不易於讓人了解。 但王猛死前遺言贈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這才是偉大的漢人,優秀的儒學者。 以上,就是《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傳》的主要內容。
做為對前秦的初步了解,苻堅的大傳,將要接著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