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切的開始 斷捨離 清除不必要物品

歡迎來到極簡主義專題,我是Chris 嗑理思
當我們開始關注極簡相關議題,最一開始都從清理雜物著手。你是否也苦惱著,或者你已經通過這層心理顧慮了呢?
相信能做到的你一定也反思了許多,你問說這是痛苦的選擇嗎?
我覺得以下的回答很棒
只有拋棄物品的時候很痛苦,拋棄僵固我們的價值觀後很快樂。
以下是嗑理思開始接觸極簡的過程。
------------------------------------------------------------------
2020年6月,當我從台北松山區的租屋處搬回老家後,因為長年不住家裡,所以房間裡的雜物堆得滿山滿谷。
或許,這是每個"出外打拚人"回家後要共同要面對的。

雜物難題,是我在外面住了十年累積的雜物,再加上從小到大老家累積的各種生活物品,也不乏許多充滿回憶的收藏、玩具、學生時期的講義、聯絡簿、週記....等等。
看著這些舊物品,還是有許多回憶湧上心頭。
我認為,這些珍貴回憶的物品,是不可撼動的存在,"絕對不可能丟掉"!!
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因為生活空間的不夠而必須做出選擇。
生活空間不夠,如果不處理掉雜物,還有其他方法嗎?
答案是有的!
但是這就是極簡主義跟一般主流價值觀的衝突。
如果一直空間都很夠,或是不夠就換更大的房子,其實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只要一直努力賺錢,就能買更多物品,好的包包、鞋子、手錶、車子。當獲得的物品又把家裡塞滿後,就該去賺更多,在買更大的房子。然後,又在重複以上兩件事情。
這裡隱藏著一個大哉問:什麼時候是盡頭?
更深層的問:要擁有多少才是獲得幸福的那一天?
很遺憾,我不是那個有無限資源延後自己面對這個問題的人。
當時的狀況是,回家時我還帶著老婆(當時是女朋友)一起回來住,所以需要給老婆最多的空間。
為了解決這個雜物難題,我在尋求解決方法時接觸到極簡主義相關的文章影片。
但是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在思考上面那個問題的,因為沒有空,我急需要整頓好一個新的生活環境。
我開始遵照許多網上建議,把"超過一年沒用到的物品"為原則盡量清理掉。
在整理得又急又快的當下,我快刀斬亂麻,直接丟掉了幾乎超過2/3的雜物,5大袋最大的垃圾袋上了垃圾車。
在被逼著做斷捨離後,我認真回想了當時的感受。
整理時覺得痛苦,那都是在某些時期曾經最珍惜的物品。
但是丟掉的當下又覺得很快樂,當你嘗試丟一點雜物後,會發現真的還蠻紓壓的,但是過一陣子,當你懷念起其中某些東西時,又覺得痛苦。
人真是奇怪的生物,又要丟,又要懷念。
接下來,大概過了2~3個月吧,有一天我突然驚覺到,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回想起那些被我丟掉的物品了。
當初的痛苦跟遺憾,好像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我才發現原來那些物品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重要
我以為它們能帶來滿足感跟安全感,但是拋掉它們後,我才真正感覺到了對生活的滿足感。那些空出來的空間,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用一個比較資本社會的說法來敘述這個感覺的話
我家5坪的空間,要花一兩百萬才買到,然後又花了十萬塊買各種物品堆在它上面。最後的結果是,我花一堆錢,把用不到的物品堆在我無法使用的空間上。
而我現在終於獲得這個空間該有的生活方式了。
剩下來的物品,若不是最實用、就是最喜歡的,使用起來整個心情都更好了。
我們既有了很棒的物品使用體驗,也有了更寬敞的空間體驗,你說這不是幸福嗎?
對於這樣的改變當然讓人非常的開心,但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從腦袋中浮現出來:
如果幸福能這樣獲得,那我們至今崇尚的資本社會,是對的嗎?
我開始懷疑許多對於成功的定義,是否只是主流媒體塑造的形象,而實際上真正幸福的人生其實根本就是另一個樣貌。
試想,如果不塑造功成名就的形象,名牌誰要買,明星誰要追。
如果不塑造消費主義文化,這麼多工廠如何生存,產業如何運作。
嗑理思大膽的假設:
其實是有人要賺錢,才需要這個功成名就的形象
接下來嗑理思要來立更大膽的假設
就是為何有人塑造這個成功形象之後,社會大眾會跟風想去擁有那些。
我們不去思考什麼是幸福,就會以為那些就是幸福
嗑理思始終相信,人們再過一兩代人後,會越來越重視心靈富足這件事,並漸漸脫離物質的束縛。
所以嗑理思開立這個專題
"極簡"出發來更多的來探討"心靈富足"的生活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