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的群組有一位媽媽發了一則訊息:「請問大家,我們從小都有親子共讀的習慣,但是小孩卻很少會主動翻書,我覺得有點沮喪😭😭😭」
接著開始有熱心的家長加入討論,大家無非是問平時看什麼書?書櫃有沒有很吸睛或是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等等,突然間我說:「請問媽咪,平時你們大人有在看書嗎?」
結果發問的媽媽突然恍然大悟像突破盲腸般心虛地回覆我:「平時我們沒有在看書,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資訊可以看了所以沒有看書,不過我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以身作則⋯⋯⋯。」
從以上的真實案例可以了解到許多家長的盲點在於自己不會、不願意、沒在做的事情卻要求小孩必須培養這樣的興趣,想破頭想不出如何引導小孩的同時,都忘了回過頭檢視自己,當大人不會說英文卻要小孩滿口流利英文,大人成天只看手機卻要小孩拿起書本培養閱讀習慣,甚至自己對音樂毫無興趣卻要小孩學習鋼琴,這一切不是非常荒謬可笑嗎?
當環境、氛圍沒有被塑造起來的時候,實在很難強求孩子主動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除非孩子本身有特別的愛好,試想家裡倘若從來沒有出現過拼圖及積木,孩子會突然產生興趣嗎?時常聽到許多父母買點讀書給小孩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自己玩,我們大人總以為會發出聲音的點讀書一定很吸引孩子的興趣,事實上沒有家長陪同一起閱讀解說的話,孩子的專注力並無法維持太久,很快就生厭而丟在一旁。
家長必須先學習或是展現高度興趣才有可能影響孩子,如果連自己都沒興趣的事情,為何要求小孩也必須要有興趣?
回到前面的真實案例,我後來又補充了一句:「其實閱讀不只是獲取資訊,更多的是培養思考能力。」而那位媽咪也欣然同意我的看法,並且表示會開始以身作則。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任何親子教養上,比如我自己很挑食就不會要求小孩要接受每一樣食物,我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不會希望孩子替我補足而刻意加強練習,許多家長都容易把自己童年時期的缺憾移情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卻忘了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也有不同的天賦,盡量放寬心情順其自然即可。
所謂的興趣不就是嘗試過後自己發掘具有熱情的事物嗎?曾幾何時興趣也成為了能「刻意培養」的事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