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的親子教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了父母之後才明瞭親子教養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古早時期的威權教育已經被唾棄(雖然還是不少人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去理解孩子的發展並且給予適齡的教育。
曾經我也以為小孩只要有得吃穿及居住就算已經盡到當父母的基本義務,但現實卻並非如此,我們需要跟一個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孩子朝夕相處,要找到彼此妥協的平衡點,也要找到談判破裂後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比單純煮飯、做家務更加艱難的挑戰。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寫過買玩具給孩子並非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更多的是引起孩子對不同事物的興趣,也同時能讓父母獲得喘息的時間,買玩具並非是表面認知的寵壞孩子,也絕非是浪費錢的行為,哪怕玩的時間很短暫,我認為都有其意義。
孩子稍大一點之後會有自己的主見,也會表達選擇的意願,不再無條件接受父母幫他們所做的所有安排,從自身穿著的衣服到使用的物品等等,全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喜好,然而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全盤接受他們的要求嗎?會不會讓孩子認為可以對父母予取予求?相信許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憂慮,在滿足與不滿足孩子之間猶豫擺盪。
我個人的判斷基準是如果這樣物品是實用且在經濟可以負擔的範圍之下,挑選孩子喜歡的會比父母隨意挑選來得好,原因非常簡單,當一個人使用自己喜歡的物品時,會產生較高的配合度與良好的情緒,舉例來說,我的孩子很喜歡冰雪奇緣裡的愛莎公主,當她對使用牙膏有排斥時,我要選擇一般較便宜的兒童牙膏,抑或是有愛莎公主圖案的牙膏?家長有必要為了省錢去每天耗費心力跟孩子展開刷牙的拉鋸戰嗎?還是乾脆選擇讓孩子有主動意願配合但價錢稍高的產品?
我認為這並非是寵小孩的表現,反而認為這是一個讓孩子願意接觸原本排斥事物的良好開端,並且藉此機會教育慢慢引導孩子也可以接受其他的選擇,而並非只侷限在她喜歡的事物上。
也因為如此,家裡關於冰雪奇緣的東西越來越多,舉凡衣服、水壺、帽子、鞋子、襪子、手帕、牙膏、安全帽、娃娃、拼圖、貼紙、手作書⋯⋯應有盡有,其中有自己購買也有親友贈送,每當看到孩子興奮的心情就覺得買這些東西很值得,因為她懂得愛惜物品也不三分鐘熱度,重要的是因為有了自己喜歡的元素而開始接受原本排斥的事物
這兩週一直持續大雨,整天濕濕冷冷的,上下學也變得極為不便,但孩子卻不因為雨天而破壞了上學的興致,原因就在於腳上踩著艾莎公主的雨鞋,又手拿艾莎公主的粉色雨傘而充滿愉悅的心情,直到學校門口都捨不得放開雨傘。
雖然一支艾莎公主的雨傘都貴過所有大人的傘,但能讓孩子上學不賴床、不拖拉還能在滂沱大雨中自己走路到學校,難道不值得嗎?
我反對過度寵溺孩子,但也反對刻意苛刻孩子,投其所好並且拿捏好分寸是我認為比較適當的教養方式。
avatar-img
208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看到一則震撼的新聞即是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主持人李天怡及丈夫驚傳涉嫌浮報進口動物價格,牟利美金25萬元,違反《刑法》背信罪,目前案件正在偵查中,姑且不論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但我想表達的是可不可以不要再獵捕、買賣野生動物? 推薦閱讀: 保育類「拇指猴」一對賣20萬元 北市2鳥園負責人遭起訴
當人遇到他人的質疑時,幾乎很少的比例是直接認錯,正常的反應都是啟動防衛機制試圖自保,想出一套看似合理的理由跟作法,或是消除犯錯的痕跡,相對有誠意一點的是先替自己自圓其說再道歉。
但不得不說,這些以親子為名的髮型沙龍,也確實能轉移不少孩子的注意力,即便收費高昂,仍然讓父母感到非常值得,畢竟能不要哭鬧崩潰又帶著愉悅的心情剪完頭髮,對美髮師及父母而言都是雙贏的,有些親子沙龍還有許多遊樂設施,可以讓父母在剪髮時能稍微放鬆一下心情,不用擔心孩子在一旁等著不耐煩而吵著要離開。
許多的人際關係之所以會走到緊密,初始都是美好的。 看似興趣相投、近水樓台、有共同朋友等等,一開始都認為是難得的緣分,也真心相待釋出滿滿的誠意,但越是靠近,卻總是不符期待,甚至發現了令彼此都無法忍受的歧異,雖然令人感到不適或遺憾,但終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實在無需大驚小怪。
(本文寫於2021年2月18日) 打開臉書,瞥見五年前的動態回顧,原來五年前的今天是我們在臉書跟大家宣佈好消息的日子,明明才五年,怎麼覺得恍如隔世?我想這就是生了小孩之後瞬間感受到時間歲月催人老的威力吧?! 以下就來自問自答一下好了。 問:有後悔結婚嗎? 答:應該沒有,算是蠻適應的。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看到一位媽媽在群組表示讀中班的孩子回家反應在學校時常被另一位同學捉弄,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卻不敢告訴老師,於是這位媽媽想詢問大家是否要協助告知老師?但又怕幫了孩子之後養成了依賴心,而另一種矛盾的心情是擔心若不幫孩子的話,以後孩子遇到困難都不會告訴父母了。
最近看到一則震撼的新聞即是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主持人李天怡及丈夫驚傳涉嫌浮報進口動物價格,牟利美金25萬元,違反《刑法》背信罪,目前案件正在偵查中,姑且不論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但我想表達的是可不可以不要再獵捕、買賣野生動物? 推薦閱讀: 保育類「拇指猴」一對賣20萬元 北市2鳥園負責人遭起訴
當人遇到他人的質疑時,幾乎很少的比例是直接認錯,正常的反應都是啟動防衛機制試圖自保,想出一套看似合理的理由跟作法,或是消除犯錯的痕跡,相對有誠意一點的是先替自己自圓其說再道歉。
但不得不說,這些以親子為名的髮型沙龍,也確實能轉移不少孩子的注意力,即便收費高昂,仍然讓父母感到非常值得,畢竟能不要哭鬧崩潰又帶著愉悅的心情剪完頭髮,對美髮師及父母而言都是雙贏的,有些親子沙龍還有許多遊樂設施,可以讓父母在剪髮時能稍微放鬆一下心情,不用擔心孩子在一旁等著不耐煩而吵著要離開。
許多的人際關係之所以會走到緊密,初始都是美好的。 看似興趣相投、近水樓台、有共同朋友等等,一開始都認為是難得的緣分,也真心相待釋出滿滿的誠意,但越是靠近,卻總是不符期待,甚至發現了令彼此都無法忍受的歧異,雖然令人感到不適或遺憾,但終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實在無需大驚小怪。
(本文寫於2021年2月18日) 打開臉書,瞥見五年前的動態回顧,原來五年前的今天是我們在臉書跟大家宣佈好消息的日子,明明才五年,怎麼覺得恍如隔世?我想這就是生了小孩之後瞬間感受到時間歲月催人老的威力吧?! 以下就來自問自答一下好了。 問:有後悔結婚嗎? 答:應該沒有,算是蠻適應的。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看到一位媽媽在群組表示讀中班的孩子回家反應在學校時常被另一位同學捉弄,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卻不敢告訴老師,於是這位媽媽想詢問大家是否要協助告知老師?但又怕幫了孩子之後養成了依賴心,而另一種矛盾的心情是擔心若不幫孩子的話,以後孩子遇到困難都不會告訴父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走進玩具店,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口中不斷說出「我想要!」聽起來挑戰重重,但這其實是黃金教育時機! 透過聆聽和引導,我們不只是回應他們的需求,更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選擇,並理解價值。從肯定孩子的選擇開始,到引導他們深思熟慮,這一切都是在為孩子裝備人生必備的智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如何在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最美好的時光;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總會費盡心思為小朋友打造充滿童趣的兒童房,不僅是希望給孩子一個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也希望給予孩子專屬的快樂時光。但是小孩房很多時候卻成為一種成爸媽的「主觀意識」,不自覺的會停留在「可愛」當中,忽略小朋友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走進玩具店,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口中不斷說出「我想要!」聽起來挑戰重重,但這其實是黃金教育時機! 透過聆聽和引導,我們不只是回應他們的需求,更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選擇,並理解價值。從肯定孩子的選擇開始,到引導他們深思熟慮,這一切都是在為孩子裝備人生必備的智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如何在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最美好的時光;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總會費盡心思為小朋友打造充滿童趣的兒童房,不僅是希望給孩子一個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也希望給予孩子專屬的快樂時光。但是小孩房很多時候卻成為一種成爸媽的「主觀意識」,不自覺的會停留在「可愛」當中,忽略小朋友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