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
在中國歷史上,可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代。
北朝,由取代前秦的「北魏」開始。
南朝,則由取代東晉的「劉宋」展開。
南北史就此開始並列,我是正統你也是正統。
更重要的是,中國史終於不可避免的,顯現出地區史的樣貌。
北魏是先出現的,所以隨著【魏晉風雲】結束,【南北之世】就從《(北)魏書》開始看起。
其實歷史學者們都很清楚的。
東晉時期,佔領北方的什麼漢趙冉魏前後秦,甚至包括諸燕,都是曾經屬於「晉朝治理」的國家民族。
所以當他們跟東晉並立,就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說很簡單,叫做偽政權。
但北魏不一樣,這真的是外面來插旗子的。
簡單比方,日本來中國東北扶植的叫做偽政權。
但今天如果是日本直接把東北納為日本國土的一部分呢?
甚而且之,經過數百年,日屬東北脫離日本,並且統一中國全土。
北魏的情況,就比較像這個「日屬東北」了。
意思是,北魏的建立,不再是「外族人」這種幹話,而是真真正正的「外國人」。
……最少從周朝開始,中國就是一個多民族複合式國家,漢高祖劉邦也不是所謂的「中原民族」,所以談外族本身就意義不大。
那外國的意思是什麼?
中國史書,常常會寫到外國的部分。
其中韓國,日本,都是到今天仍然存在的國家:中國的記錄,跟他們自己的記錄,必然有出入。
更重要的是,在西元四世紀以前,北魏應當沒有留存自己的歷史文字記錄。
中國在那邊講正朔,常常看起來很傻。
實際上透過「正統王朝」不斷累積下來的各種記錄,絕對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財富。
我們所讀的史書,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啦。
國家除了談人民、領土、政府、主權這些「法律要素」外,歷史更是不可缺少的「核心」。
沒有自己的歷史,不願意面對過去的國家,是沒有辦法凝聚起人民共識的。
北魏自己打造的官方史料,跟中國人的認知,必然存在著落差。
我不喜歡正史這個名詞,官史應該是更好的說法。
《晉書》本身的互現法達到一個高峰,也開始呈現出各家史料的差異。
南北朝期間完成的「三國志注」,其實也表露了這個傾向。
更嚴苛一點說,司馬遷作《史記》,欲成一家之言,就告訴了我們:春秋戰國的歷史,在當時也是各家紛呈的。
整理成一家之言的史書,對於我們的認知跟理解較有幫助。
但我們也要知道,史書底下仍有更多的資訊,是想要接近事實的人所需要的。
單一的理解切入是重要的。
交叉比對同樣是重要的。
這個漫長的入門階段,越走是越有趣味。
就讓我們從《魏書》開始這段新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