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繪本:媽媽的畫像|母親的樣貌

    週末回娘家,妹妹跟嫂嫂都不在家,媽媽不用張羅其他家事,也省去照看妹妹與嫂嫂的孩子,加上自己兩個孩子也比較不需要留心了,因此和媽媽多了很多時間話家常,不像之前,完全是回娘家“作客”的!
    身為家中排行的老二,一直到唸了兒童發展學、心理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存在著嚴重的老二情節,加上又是最早離家讀書、工作,連婚後都是離家較遠的外縣市,跟媽媽並沒有像其他手足如此親近,甚至有著許多大小的爭執,即便當了媽媽也總是仗勢著自己有著比較多自以為先進的想法,不太理會媽媽的各種意見,第一胎坐月子便跟媽媽因為育兒或調養產後身體的想法相左而衝突 ;然而,卻在如履薄冰的母職上,發現自己一邊想要翻轉過去時代下的教養觀念,一邊卻也看見自己在某些時候、某些決策充滿了媽媽的影子。
    雖然不能像其他手足陪伴在媽媽身邊,但媽媽很常跟我電話聯繫,尤其當她與爸爸或其他手足有大小紛爭的時候。過去我總是習慣聽完媽媽的抱怨,開始理性的跟她說明事件的前因後果,甚至告訴她該怎麼做才合宜,有些時候甚至讓媽媽覺得我根本就是跟唱反調(就媽媽的思維而言,我是這麼認為),媽媽總是比剛打電話來時更加生氣,而我更因為媽媽的不理性也跟著賭氣。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才明白,媽媽只是想要找個人說話,我不需給意見,只需要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隨著爸爸退休、家中其他手足的孩子都交由媽媽當白天的保母,各種衝突三不五時上演,我成了媽媽情緒的靠岸,我知道媽媽口中所有的不滿就止於說完的那一刻,媽媽終究被她傳統的母職角色羈絆著,媽媽的真實樣貌我從來不曾去想像,直到某天讀到了《媽媽的畫像》,作者透過自己幫媽媽畫的畫像,對比名為“美英”的女士出遊時請街頭畫家所畫的畫像,來訴說身為一個母親在撐著一個家的同時,掩蓋住了自己真實的樣貌,母親應該既是母親也該是自己,即便像繪本最後說的:「雖然他們彼此之間互不相同,但都是我唯一的母親——美英」。繪本的餘韻讓我一直想著媽媽。
    成了媽媽以後,我逐漸理解過去無法解媽媽的行為,諸如:擔心下雨衣服沒乾、擔心冰箱食物不足、擔心孩子的去向、擔心出個遠門家裡會不成樣,這種在當時身為孩子的我,所不理解的行為都解開了,一個母親煩惱的每件小事,都足以是他們心中的大事,而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每個媽媽都成了身為媽媽既定該有的樣子。就像媽媽一直刻劃在我心中的樣子也如同天下的每位母親。 成了全職媽媽後,才知道讓自己喘口氣、有自己的小確幸如此重要,因此鼓勵媽媽尋找自己的興趣,發現媽媽雖然不善社交,卻很喜歡跳舞,學習能力也很好,就在我半推半就之下,媽媽放下了對家庭的羈絆,一週幾天到社區學舞、跟著社區媽媽們到處旅行(當然媽媽只接受當天來回,她總是有許多家事代辦清單)。很喜歡每次媽媽滔滔絮絮說著她學的新舞技、又要去哪裡玩,那時候媽媽的眼睛很清亮,說的都是自己的事,就算是抱怨也充滿活力的描述著,因為說的不再是家中誰誰誰的事,就像繪本中出遊的美英,世界終於以自己為主角了。
    媽媽是個愛漂亮的女生,在家中經濟有限的情況下,她總能在菜市場裡挖寶,用低價位服飾展現出當時蔚為流行的穿搭,即便現在也是依然,我雖不愛美,但卻也能在簡單的打扮上傳遞出屬於自己的味道;媽媽的眼光很好,尤其對於美與藝術,雖然家裡不算優渥,但是家中的擺設總能夠經由媽媽的手,呈現簡約而不失美感的樣子;防疫時期達到我人生廚藝的高峰,心想著,這大概也是從小跟著媽媽在廚房裡偷得的各種料理技藝;媽媽做事有條有理,總是能用最少的時間完成許多繁雜的事項,出了社會後才明白,我的工作效率絕對來自於媽媽。我曾經害怕自己成為媽媽的樣子,但舉手之間還是依著媽媽的樣子畫著葫蘆。
    媽媽曾經強烈的反對我選擇全職媽媽這條路,這大概是我身為她的女兒,她最不滿意、最不放心的決定,她總是不停提醒我,家中學歷最高的我放棄了自己喜愛的工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像個傻瓜一樣被媽媽的角色與工作牽絆著,她每次說到總是充滿憤怒與無奈。但隨著每次跟媽媽的對話,細讀出媽媽的心意,媽媽也許用自己曾經身為全職媽媽的不安與辛苦投射在我身上,而我用自在與活出自己生活節奏的樣貌讓媽媽安心。身為一個母親,我盡力而為,身為我自己,也精彩萬分。
    回到繪本,媽媽與美英訴說著是同一個女子,展現出來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形象。倘若媽媽不當媽媽,在她人生的自我實現裡,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媽媽會是個美學家、美食家,或者,媽媽根本不在我的想像裡,藏在媽媽心中屬於自已最真實的畫像會是什麼模樣?
    《媽媽的畫像》繪本內頁作、繪者/劉智娟
    《媽媽的畫像》繪本內頁 作、繪者/劉智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