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走過百年歷史的《水平社宣言》:日本「被差別部落」與反歧視運動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頒布《解放令》(又稱:《賤民廢止令》或《賤稱廢止令》),廢除「穢多」、「非人」等的賤民身份,過去被視為賤民的民眾,從今而後可以和平民做相同的工作。這項官令(太政官布告)成為後來反部落歧視(部落差別)運動的基礎。
所謂的「部落歧視」,泛指針對居住在過去被視為賤民居住地的民眾的歧視行為。在明治政府頒布《解放令》後,表面上不再存在賤民這種身份,然而,居住在過去被視為賤民居住地社區的民眾,因爲長期下來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因素,職業選擇受限,經濟水準相對弱勢,在婚姻選擇上也可能因出身地遭到拒絕,不利於社會流動,種種因素導致(曾)居住在過去被視為賤民居住地的民眾,至今在社會上處境依舊相對弱勢。因出身地遭到歧視的案例,仍時有所聞。
是「部落差別」還是「部落歧視」?
一般習慣上,日文專有名詞若有漢字,在中文翻譯時多半會採用直接使用漢字,並加以解說的做法。但日文的「差別」在用法上和中文截然不同,日文中的「差別」意指中文的「歧視」。
為了避免讀者混淆,全文將「部落差別」譯為直觀上較貼近中文閱讀者思考方式的「部落歧視」。至於意指遭到歧視的(前)賤民居住地的「被差別部落」,則維持日文漢字寫法,作為專有名詞使用。

全國水平社與《水平社宣言》

距今 100年前的 1922年3月3日,京都市的岡崎公會堂聚集了來自日本全國各地「被差別部落」的當事人,召開了「全國水平社創立大會(全国水平社の創立大会)」。在創立大會上,當事人們宣讀了呼籲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歧視的《水平社宣言》,被譽為日本史上第一個追求平等、自由的人權宣言,相當具有代表性。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主自由及社會運動的興起,帶動勞工權益意識的抬頭。這個由日本各地「被差別部落」當事人組成的「全國水平社(全国水平社)」,和日本農民組合一樣都在 1922年,台灣也是在 1920年代催生出各種促進文化啟蒙與民族運動的團體。知道這段歷史的話,就很容易想像當時的社會風氣為何。
不過,「全國水平社」實際上在開戰後的 1942年正式瓦解,理由不外乎是因為戰爭:反戰、反法西斯的水平社被視為異端,全國水平社大會也在 1940年8月在東京舉辦完第 16屆後就不曾再舉辦。雖然水平社在戰後沒有東山再起,但有新成立的團體「部落解放同盟」繼承了水平社的理念,致力於推廣反部落歧視運動。

《水平社宣言》的歷史意義

回顧 100年前的《水平社宣言》,關西大學教授內田龍史指出,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水平社宣言》有 3個重要的意義。

(一)將負面標籤賦予正面意涵

第一個是當事人將來自外人的負面評價賦予正面意涵,最直接的例證就是在《水平社宣言》當中使用了「穢多」一詞。
當社會上普遍歧視特定族群,慣以「你是◯◯」的標籤來區分我者與他者,合理化自己歧視對方的理由時,這些被貼上被汙名化的標籤的他者,就會因此被排除在社會之外。這裡◯◯可以代入任何一種遭到社會汙名的標籤。而後,當這些遭到社會汙名的族群,反過來將這個標籤當作(集體)自我認同,主張這個標籤或屬性本身沒錯,有錯的是「歧視」這個行為本身時,一個族群的覺醒,一方面可以凝聚具有這個屬性的族群向心力與自我認同,另一方面也具有反轉汙名的效果。
所以由當事人撰寫的《水平社宣言》當中,由當事人使用了「穢多(エタ)」一詞,號召同為部落民的眾人以「穢多」這個身份為豪、自立自強,靠著自己的手打造一個沒有歧視的社會,靠自己的力量來消滅歧視,便具有反轉汙名,將負面標籤轉化為自我認同的效果。類似的做法也可以在 1950~70年代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的「黑就是美」(Black is beautiful.),或是 1980年代酷兒運動中「酷兒(queer)」一詞的使用,都可以看到當事人透過自稱來反轉汙名的現象。

(二)號召社群的團結與連帶

內田龍史認為,百年前的《水平社宣言》當中,可以集結日本全國的部落民,打破區域限制,號召社群的團結與連帶來改變社會。這在 100年前,在那個還沒有網路的年代,可以串連全國各地的部落民是相當不容易的。

(三)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

《水平社宣言》另一項重要意義,則是朝向「尊重每個人、每一個人都應獲得尊重」的角度,來消滅歧視。
內田龍史指出,在《水平社宣言》發表之前,各地零星都有一些企圖改變「被差別部落」環境的運動,但是這些運動基本上都是以「不能不幫助可憐人」的立場,因為同情和憐憫之心,而覺得應該要幫助部落民。但《水平社宣言》的論點不是如此,而是認為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包括部落民也是。日本要一直到戰後的《日本國憲法》,才有提到「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水平社宣言》可是比《日本國憲法》還早了 20幾年,就提出這個概念。

戰後的反部落歧視運動

雖然早在 100年前,就有「被差別部落」的當事者組成全國水平社發表了《水平社宣言》,戰後也有新團體「部落解放同盟」繼承了水平社的理念,致力於推廣反部落歧視運動。但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社會上對於「被差別部落」的歧視或刻板印象依舊存在。
為了改善「被差別部落」及部落民的處境,日本在 1960年成立了總理大臣的諮詢機構「同和對策審議會(同和対策審議会)」。該審議會在 1965年指出,消除部落歧視是國家的職責和任務。隨後,日本政府以「同和對策事業」為名,在 1969年到 2002年的 33年間依據《同和對策事業特別措施法(同和対策事業特別措置法)》,展開一系列行動。但各地方政府依據該法展開的相關事業,主要以改善「被差別部落」硬體環境為主。
《同和對策事業特別措施法》是期間限定的特別法,時間過了就沒有來自中央政府的補助款,但「歧視」並不會隨著法律效期結束而消失。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2016年網路上出現「被歧視部落」名冊,讓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2016年網路上出現「被差別部落」清單

事實上早在 1970年代,就曾爆出有出版社將日本全國「被差別部落」的所在地、當地居民的職業等資訊整理成冊,出版成《部落地名總鑑》(部落地名総鑑),向各大企業、學校、醫院、旅館等業者各地兜售,作為企業錄取新人、或結婚前用於身家調查的資料。《部落地名總鑑》是總稱,實際上有很多版本,但大致內容都是將和「被差別部落」有關的資訊整理成冊出版。
在事件爆發之後,起初先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條例,禁止《部落地名總鑑》流傳,但防不勝防,民間還是有各種版本在流傳、變賣,甚至出現電子版。
目前最有名,而且還在進行中的案子是 2016年2月。

《部落地名總鑑》事件捲土重來

當時川崎市一家出版社在自家網站上宣布,要出版「被差別部落」的地名清單,與此同時,有數個網站上同時出現「被差別部落」地名清單的內容。部落解放同盟發現此事後,立刻向法院要求應立即將這些內容下架的假處分,法院也完全支持部落解放同盟的論點,要求各個網站應立即下架內容,但實際上這些內容並沒有完全從網路上消失。
隨後,部落解放聯盟與現在居住在各地「被差別部落/同和地區」的民眾向該出版社提告。該出版社主張,這個「被差別部落」地名清單是歷史研究的資料,而且這些地名也可以在各個地方政府的同和對策或部落解放同盟公開的相關資料上找到。如果法院禁止出版或是對外公開,就是侵犯學術自由。
「同和地區」和「被差別部落」的差別?
「同和地區」或前述的「同和事業」,都是戰後日本行政單位用來指稱過去「被差別部落」的行政用語。從現今的角度來看,「同和地區」和「被差別部落」指涉的地理範圍是一樣的,但者兩個詞背後代表不同的意識形態。日本明治政府早在 1871年就頒布了《解放令》,所以形式上「被差別部落」的人民早已「被解放」,「同胞」需要「融合」,而取了「同和」一詞。
值得一提的是,日文當中如果單純使用「部落」一詞,未必代表「被差別部落」。廣義上,日文的「部落」一詞就和中文一樣,是部落、村落的意思。必須要看前後文,或是連接的詞彙來判斷。至於「部落民」一詞,目前的用法就是專指居住在「(曾為)被差別部落」的民眾。

一審判決只有部分原告獲賠

去年(2021)9月,東京地方法院判決出爐。法院認定,該出版社並非以公益為目的公開這份資料,禁止出版社出版「部分」內容,並要求將網站上相關內容刪除。法院也判該出版社侵害「部分」原告的隱私,應賠償「部分」當事人的損失。
為什麼是「部分」呢?因為法院認為原告團當中,有幾個人原本就在做反部落歧視的社會運動,運動過程中都有公開過自己的出身,所以不算侵害隱私。所以東京地方法院表示,如果地方縣市沒有在這次訴訟中被認定「受到侵害的當事人」,該縣市就不需要禁止這份「被差別部落」地名清單。
對於本次判決結果,原告團和被告出版社都不服,目前上訴二審當中。

促成《部落差別解消推進法》修法

2016年一連串風波之大,日本政府也趕緊在年底(2016/12/16)訂定了新法《部落差別解消推進法》。該法在第 1條開宗明義就講了:「本法是因為現在還有部落歧視,以及伴隨資訊發展導致部落歧視狀況發生改變⋯⋯為了消滅部落歧視,實現沒有部落歧視的社會,因而制定本法」。內容中也要求中央政府及地方公共團體應攜手協力消滅歧視,由政府確立受害者諮詢體制,並展開必要的啟發教育。

網路上的歧視言論防不勝防

一般社團法人「部落解放・人權研究所」指出,香川縣從 2003年起就一直在監控網路上關於部落歧視的內容,2016年《部落差別解消推進法》上路之後,現在日本已有 200個以上的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組成的監視網路,一發現有不適當的言論就會立刻請求網站或平台業者協助撤除。
負責這項業務已有 4年之久的香川縣人權・同和政策課香川智志表示,現在在網路上可以匿名發文,助長歧視言論,還會一直留在網路上,過去有一派人認為,只要不教「部落歧視」的問題就不會助長歧視,教了反而會「把沉睡中的孩子叫醒」 (編註:這是日文諺語,沒事找事做、惹事生非的意思,很常用在討論反部落歧視運動的文脈中) ,但實際上,不教的話「孩子可能會往錯誤的方向醒來」,強調人權啟發教育的重要。
香川智志也提到,過去他們在網站上海巡部落歧視言論時,是只有針對特定的網路論壇進行監控,近年有擴大到推特或YouTube等社群平台,但就算要求對方將內容下架,實際上真的刪文的平均而言只有 45%,因為刪不刪文還是要看對方。雖然由政府來做這件事情,某種程度讓會有抑制效果,但類似的內容會一直出現,這個工作看不到盡頭。

扭轉歧視不是只是少數人的事

前面提到的社會學家內田龍史也指出,日本社會面對歧視問題,社會上必須要有「不是只有少數、弱勢族群需要改變現狀,多數派也需要」,當社會上相對弱勢的族群發起社會運動之後,多數派的人必須要思考「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因為關於歧視或是偏見的問題,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帶有偏見,跟著他人起舞、唱和,就會助長歧視擴散出去。歧視或偏見就像病毒一樣會擴散、傳染出去,如果沒有辦法先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或是發言內容已經構成歧視,就沒有辦法阻斷這條歧視傳播鏈。
當多數派的人能夠聽見少數派的聲音,了解到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知道遇到類似情況應該要怎麼處理,會互相提醒「這樣是不對的」,才能改變社會共識,提升人權意識。

《水平社宣言》滿百週年的啟發

適逢《水平社宣言》100週年,部落解放聯盟在 100週年的3月3日當天,在當時發表《水平社宣言》的京都舉行紀念活動。當天約有 1,000人參加,並預告作為將島崎藤村的小說《破戒》翻拍成電影的《水平社宣言》100週年活動計畫,該電影將於今年 7月正式公播。
另外在北九州市,當地的部落解放同盟分部(北九州地区協議会)也打算製作「百人證言(100人の証言)」,蒐集出身於「被差別部落」各個年齡層的當事人,以及和反部落歧視運動有關的教職員、行政人員等的個人經驗,將這段運動的歷史傳承下去。
《水平社宣言》作為反部落歧視運動的原點,實際上除了反部落運動之外,對於後續的水俣病、身心障礙者、在日朝鮮・韓國人、沖繩在地運動⋯⋯等由當事人自身發起的反歧視運動(日文:当事者運動)影響深遠。當代社會還有很多人因為種族、居住地、性別、性傾向、性別氣質等特定屬性,在社會上受到偏見或歧視等不友善對待,甚至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害怕染疫」也讓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或特定職業的工作者成為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要如何提升整體社會的人權意識及敏感度,仍是當今的課題。
看到好玩有趣、各種傻眼的日本新聞就會隨手翻翻的日文新聞編譯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日,日本爆發熊本縣產海瓜子(あさり)產地造假風波,抽驗發現多數掛「熊本縣產」的海瓜子其實是中國產。消息一出,北海道產的海瓜子價格飆漲,熊本縣產的文蛤(ハマグリ)則連帶遭受波及,應聲下跌。目前熊本縣政府已宣布熊本縣產的海瓜子暫停出貨2個月,直到問題釐清為止⋯⋯
近日,5名前日本首相在上個月27號發函給歐洲委員會,以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為例,希望歐盟執委會不要將核能列為永續投資項目。然而,信中一句「很多孩子深受甲狀腺癌所苦」卻引發論戰⋯⋯
上個月4號,熊本市慈惠病院召開記者會表示,有一名未成年少女以匿名的方式在慈惠病院產下一子,據信是日本「秘密生產/內密生產」的首例。當時院方表示,少女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後,都相當關心寶寶的狀況,不排除這名少女未來會選擇要實名登記。
去年10月,日本舉行眾議員改選時,「票票不等值」的「一票之差(一票の格差)」問題,再度成為話題焦點。近日,相關訴訟判決結果陸續出爐,東京高等法院認定去年選舉「合憲」的另一方面,高松高等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卻判「違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7號深夜,沖繩縣警察署外圍突然聚集了近 4、500名年輕人,朝警察署丟石頭、投雞蛋,破壞警署窗戶及車輛。起初報導指出,這群年輕人會聚集在警署丟石頭,是因為相信社群網站上流傳的「假消息」,疑似有高中生同伴遭員警打到失明,才會群情激憤,聚集在警署外頭抗議⋯⋯
目前外傳日本預計修改「特定技能」相關法令,將「實質上取消」特定技能簽證的居留期限,並開放讓外籍移工攜眷前往日本,此舉形同開放讓外籍移工在日本永住。在繼續討論該如何看待這則新聞之前,必須要先了解「特定技能」簽證的制度及在日本外籍移工的現狀⋯⋯
近日,日本爆發熊本縣產海瓜子(あさり)產地造假風波,抽驗發現多數掛「熊本縣產」的海瓜子其實是中國產。消息一出,北海道產的海瓜子價格飆漲,熊本縣產的文蛤(ハマグリ)則連帶遭受波及,應聲下跌。目前熊本縣政府已宣布熊本縣產的海瓜子暫停出貨2個月,直到問題釐清為止⋯⋯
近日,5名前日本首相在上個月27號發函給歐洲委員會,以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為例,希望歐盟執委會不要將核能列為永續投資項目。然而,信中一句「很多孩子深受甲狀腺癌所苦」卻引發論戰⋯⋯
上個月4號,熊本市慈惠病院召開記者會表示,有一名未成年少女以匿名的方式在慈惠病院產下一子,據信是日本「秘密生產/內密生產」的首例。當時院方表示,少女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後,都相當關心寶寶的狀況,不排除這名少女未來會選擇要實名登記。
去年10月,日本舉行眾議員改選時,「票票不等值」的「一票之差(一票の格差)」問題,再度成為話題焦點。近日,相關訴訟判決結果陸續出爐,東京高等法院認定去年選舉「合憲」的另一方面,高松高等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卻判「違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7號深夜,沖繩縣警察署外圍突然聚集了近 4、500名年輕人,朝警察署丟石頭、投雞蛋,破壞警署窗戶及車輛。起初報導指出,這群年輕人會聚集在警署丟石頭,是因為相信社群網站上流傳的「假消息」,疑似有高中生同伴遭員警打到失明,才會群情激憤,聚集在警署外頭抗議⋯⋯
目前外傳日本預計修改「特定技能」相關法令,將「實質上取消」特定技能簽證的居留期限,並開放讓外籍移工攜眷前往日本,此舉形同開放讓外籍移工在日本永住。在繼續討論該如何看待這則新聞之前,必須要先了解「特定技能」簽證的制度及在日本外籍移工的現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隨著明治政府帶著大批的日本人(和人)進駐了北海道,並實施了許多同化政策,各方面都處於弱勢的愛奴人雖曾嘗試反抗,但最終仍不得不開始改用日本姓名、改說日文、放棄狩獵而開始農耕、被禁止舉辦傳統祭典...等等。在長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及與和人通婚的演進之下,愛奴人就這樣被迫逐漸消融在大和民族中...。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第 1 條 為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特訂定本綱要。 第 2 條 1.本綱要所稱社區,係指經鄉(鎮、市、區)社區發展主管機關劃定,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
Thumbnail
【世界社會公正日】 今天2月20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社會公正日」(World Day of Social Justice)。 該紀念日旨在消除國家內部和各國之間的不平等差距,以及因性別、年齡、種族、宗教和文化等不平等的狀況。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經由邏輯導通解析歧視的來源,發現有兩種後,便可以更好得帶來美好,說是帶來,其實只是做自己。 而在發現歧視的表象下,是社會中自由、平等、博愛的不暢通時,也許我們應該做的事,是貫徹價值,而非打擊表象。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隨著明治政府帶著大批的日本人(和人)進駐了北海道,並實施了許多同化政策,各方面都處於弱勢的愛奴人雖曾嘗試反抗,但最終仍不得不開始改用日本姓名、改說日文、放棄狩獵而開始農耕、被禁止舉辦傳統祭典...等等。在長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及與和人通婚的演進之下,愛奴人就這樣被迫逐漸消融在大和民族中...。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6)レース   人種差別は一種の差別ではなく、誰もが抱える欠陥であり、その態度は変わらない。   なぜ私たちは概念を変えないと言うのですか? なぜ変更しないのかを言う方が良いでしょう! 「独善的」だからとか、年をとったからといって、何でも理解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る」ので、制限したり侮辱したり、「
第 1 條 為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會,特訂定本綱要。 第 2 條 1.本綱要所稱社區,係指經鄉(鎮、市、區)社區發展主管機關劃定,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
Thumbnail
【世界社會公正日】 今天2月20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社會公正日」(World Day of Social Justice)。 該紀念日旨在消除國家內部和各國之間的不平等差距,以及因性別、年齡、種族、宗教和文化等不平等的狀況。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