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印光祖師文鈔要義 17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一)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大修和尚
大修和尚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ㄐㄧㄥ天ㄊㄧㄢ緯ㄨㄟˇ地ㄉㄧˋ〔喻孝道至德廣大無邊〕,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
故儒之《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間,莫不以孝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顯ㄒㄧㄢˇ迹ㄐㄧ〔表相〕,不知盡孝之極ㄐㄧˊ致ㄓˋ〔究竟奧義〕。
每見出家釋子,輒ㄓㄜˊ〔輕易〕隨己臆ㄧˋ見ㄐㄧㄢˋ〔主觀猜測,妄下評斷〕,肆其謗ㄅㄤˋ讟ㄉㄨˊ〔毀謗〕,謂為不孝父母,與蕩子逆徒無異;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間法亦無不重孝。蓋世之所謂孝者,有迹可循者也。
氏之所謂孝者,略于迹而專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顯而易見。專致力於本者,晦ㄏㄨㄟˋ〔隱暗〕而難明。何以言之,儒者服勞奉養以安其親,孝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其親,大孝也。
推極而論,舉凡五常〔仁義禮智信〕百行〔各種善行〕,無非孝道發揮。故《禮》之〈祭義〉云:「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故曰:「孝悌之道,通於神明,光於四海也。」論孝至此,可謂至矣盡矣,無以復加矣。
然其為孝,皆顯乎耳目之間,人所易見。惟我子,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併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
故曰:「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首要任務〕者也。若氏辭親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
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若有兄弟子姪可託,乃得稟請於親,親允方可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其有出家之後,兄弟或故,親無倚託,亦得減其衣缽之資,以奉二親。
慈沁護生功德會
所以長蘆有養母之芳蹤,〔宋・長蘆・宗賾ㄗㄜˊ禪師,襄陽人,少孤。母陳氏鞠養於舅家及長,博通世典。二十九歲出家,深明宗要,後住長蘆寺。迎母於方丈東室,勸令念佛求生淨土,歷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見《淨土聖賢錄》。〕
道ㄉㄠˋ丕ㄆㄧ有葬父之異跡〔奇特的事功〕。〔道丕,唐宗室,長安人。生始周歲,父歿王事。七歲出家。年十九,世亂,穀貴,負母入華山,自辟榖〔不食穀物學道〕,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戰場收聚白骨,虔誦經呪、祈得父骨。數日,父骨從骨聚中躍出,直詣ㄧˋ 前。乃掩餘骨,負其父骨而歸葬焉。事見《宋高僧傳》。〕
《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引導、勸勉曉喻〕.令其持齋念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
令其永出五濁〔五種不清淨的煩惱世界: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合稱五濁〕,長辭六趣〔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推極而論,舉凡六度萬行,無非孝道擴充。
故《梵網戒經》:「一一皆言應生慈悲心,孝順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是殺我父母。」因玆凡所修持,皆悉普為法界眾生而回向之。則其慮〔操持之心〕盡未來際,其孝徧諸有情。
若以世孝互相校量,則在迹不無欠缺,約本大有餘裕矣。惜乎不見此理者,不謂之為妄ㄨㄤˋ誕ㄉㄢˋ〔荒唐、怪異且虛妄、不真實〕,便謂之為渺ㄇㄧㄠˇ茫ㄇㄤˊ〔不實在,遙遠而不易見〕。豈知豎窮三際,橫徧十方,眼圓見,若視諸掌也。
〈正編上冊 佛教以孝為本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