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53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2014.8.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晦堂曰:

先師進止嚴重,見者敬畏。衲子因事請假,多峻拒弗從。

惟聞省侍親老,氣色穆然見於顏面,盡禮津遣,其愛人恭孝如此。

《與謝景溫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在寫給謝景溫的信中說:

我先師慧南和尚進退舉止威嚴而莊重,凡見者無不對他心生敬畏。僧人有事向他請假,多被他嚴辭拒絕。

但當聽說是要請假回家看望侍奉父母的,他老人家臉上立刻就浮現出和藹可親的神色。不但准許請假,而且還準備豐厚的禮物送給他。由此可以知道我們先師是多麼愛重那些能恭敬長輩、孝順雙親的人啊。

raw-image

良因贊曰:

有世間孝子,方有出世間的菩薩。何以故?

如《梵網經菩薩戒》所說: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因此能孝順今生的父母,才能對眾生發起大悲。

也唯有真孝子,才能轉世間情執,為出世間大孝,

使無始劫來父母皆蒙超拔,

此理非淪溺世間情愛者所能知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回想在高一時,在中壢法舟堂,接受蓮郢上師的代師灌頂,正式成為靈仙真佛宗(現簡稱真佛宗)弟子,皈依蓮生活佛學習佛法。轉眼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 皈依的原因當然跟絕大部分的弟子相同,都是因為閱讀師尊的書才開始的。 而自己因為唸誦南無金剛王菩薩與高王經,有過真實不虛的效驗,所以在未正式皈依前,我對根本上師的
Thumbnail
回想在高一時,在中壢法舟堂,接受蓮郢上師的代師灌頂,正式成為靈仙真佛宗(現簡稱真佛宗)弟子,皈依蓮生活佛學習佛法。轉眼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 皈依的原因當然跟絕大部分的弟子相同,都是因為閱讀師尊的書才開始的。 而自己因為唸誦南無金剛王菩薩與高王經,有過真實不虛的效驗,所以在未正式皈依前,我對根本上師的
Thumbnail
2016.8.1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①, 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 或謂死心喜怒不常。 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向者極言,去其圭角; 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 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 《西山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6.8.15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①, 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 或謂死心喜怒不常。 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向者極言,去其圭角; 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 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 《西山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11 良因法師 隨筆 應菴華和尚①住明果,雪堂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 雪堂曰: 「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阿容苟合, 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中難得,予固重之。」 《且菴逸事》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便在私下議論說有失尊卑之禮。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11 良因法師 隨筆 應菴華和尚①住明果,雪堂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 雪堂曰: 「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阿容苟合, 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子中難得,予固重之。」 《且菴逸事》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便在私下議論說有失尊卑之禮。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29 良因法師 隨筆 潘延之聞黃龍法道嚴密。因問其要。 黃龍曰:父嚴則子敬。今日之規訓,後日之模範也。 譬治諸地。隆者下之,窪者平之。 彼將登於千仞之山。吾亦與之俱;困而極於九淵之下,吾亦與之俱。 伎之窮,妄之盡,彼則自休也。 吾欲無言,可乎? 《林間錄》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9.29 良因法師 隨筆 潘延之聞黃龍法道嚴密。因問其要。 黃龍曰:父嚴則子敬。今日之規訓,後日之模範也。 譬治諸地。隆者下之,窪者平之。 彼將登於千仞之山。吾亦與之俱;困而極於九淵之下,吾亦與之俱。 伎之窮,妄之盡,彼則自休也。 吾欲無言,可乎? 《林間錄》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8.8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先師進止嚴重,見者敬畏。衲子因事請假,多峻拒弗從。 惟聞省侍親老,氣色穆然見於顏面,盡禮津遣,其愛人恭孝如此。 《與謝景溫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在寫給謝景溫的信中說: 良因贊曰: 有世間孝子,方有出世間的菩薩。何以故? 如《梵網經菩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8.8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先師進止嚴重,見者敬畏。衲子因事請假,多峻拒弗從。 惟聞省侍親老,氣色穆然見於顏面,盡禮津遣,其愛人恭孝如此。 《與謝景溫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在寫給謝景溫的信中說: 良因贊曰: 有世間孝子,方有出世間的菩薩。何以故? 如《梵網經菩
Thumbnail
家庭教育・信正捨邪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公司行號〕,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箇一事不理之閒人,日夕於清淨心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必定可以現得身心安樂,臨終往生西方。 〈續編上冊 致陳彥清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信正捨邪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公司行號〕,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箇一事不理之閒人,日夕於清淨心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必定可以現得身心安樂,臨終往生西方。 〈續編上冊 致陳彥清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一)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ㄐㄧㄥ天ㄊㄧㄢ緯ㄨㄟˇ地ㄉㄧˋ〔喻孝道至德廣大無邊〕,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 故曰:「釋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首要任務〕者也。若釋氏辭親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一)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ㄐㄧㄥ天ㄊㄧㄢ緯ㄨㄟˇ地ㄉㄧˋ〔喻孝道至德廣大無邊〕,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 故曰:「釋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首要任務〕者也。若釋氏辭親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
Thumbnail
兒女教育・榮親臨終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工作小組共成 ◎為人子者,榮親之道,在於勵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於所生,方為最切要之方法。 每見世人,親死之後,到處求有名有位之人,為之題讚〔書寫美好讚頌之語〕。而不在己躬下黽ㄇㄧㄣˇ 勉ㄇㄧㄢˇ〔勤奮〕修德行仁,以期貽親令名〔留存美譽〕為事。
Thumbnail
兒女教育・榮親臨終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工作小組共成 ◎為人子者,榮親之道,在於勵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於所生,方為最切要之方法。 每見世人,親死之後,到處求有名有位之人,為之題讚〔書寫美好讚頌之語〕。而不在己躬下黽ㄇㄧㄣˇ 勉ㄇㄧㄢˇ〔勤奮〕修德行仁,以期貽親令名〔留存美譽〕為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