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喜曾自嘲,自己什麼都會,就是不會結婚。她身為笠詩社社長、一名女詩人,還是一名母親,一個大家族的長媳婦、銀行經理夫人。她還是發現先生外遇的妻子。https://images.vocus.cc/fbb771bd-dd03-4b9d-88f5-7167abe4b5bf.jpg" data-width="1080" data-height="1080" data-position="center">阻礙也是新力量陳秀喜忍到孩子都長大成家後,主動提議要離婚,但是先生沒有答應。曾經有晚輩問陳秀喜,脖子上的痕跡是怎麼回事,她已經能用開玩笑口吻說,曾經想不開上吊,因為看不開婚姻的失敗。在她的散文裡,僅隱約提到那段時期的她「遭逢變故」,離開家到關子嶺生活,時常跟蔡瑞洋醫師、張文環兩位知己出遊。那段掙扎著想離婚的日子,化成覺醒力量,奠定她詩作的特色。經典的有〈棘鎖〉這首:卅二年前新郎捧著荊棘(也許他不知)當做一束鮮花贈我新娘感恩得變成一棵樹陳秀喜的詩作開始展現新面貌,好像多年以來壓抑的能量,終於找到方式宣洩,詩表現出的愛情跟性,寫得出男性詩人看不到的觀點,例如這首〈盼望〉:幻想牽起我的手我是被吊在屋簷下那一串爆竹的無奈似蛇身的醜態搖幌如蛇心執迷著渴望一根火柴讓我解脫陳秀喜的詩流露對追求自由的渴望,急欲掙脫婚姻的束縛,但當時社會普遍難諒解,一個女人為什麼非得為了追求「自由」,不惜離婚離開家庭?所幸那段痛苦的時光,陳秀喜有蔡瑞洋、張文環兩位朋友的支持。願意共度一生的心靈支柱看在外人眼中,陳秀喜、蔡瑞洋、張文環三人過從甚密,像是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戰後的張文環已經不寫作,在日月潭大飯店當經理,所以三人常到日月潭遊玩,彼此常互開玩笑。陳秀喜曾站在玫瑰花叢,問他們覺得哪一朵最像自己?還曾對他們開玩笑說,怎麼半夜都沒來「偷香」,算什麼男人呢?蔡瑞洋曾寫,某次跟張文環在飯店內熱烈討論某一位女性,他們一致認為,若可以跟這名女性共度一生,那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他們沒明說女性是誰,但按照三人往來的交情,很可能是在指陳秀喜。1978 年對陳秀喜來說,是充滿關卡的一年。張文環在這一年去世,婚姻也在這一年結束。離婚後的陳秀喜遷居到關子嶺,跟蔡瑞洋夫婦當起鄰居,常去他們家吃晚飯,享有歡樂的短暫時光。時光真的很短,沒多久蔡瑞洋突然去世了。陳秀喜一下子失去人生的支柱,創作能量慢慢削減。後來她再婚,但是發現對方不像當初所說能照顧她的生活,沒多久就離婚了,有官司糾紛。她晚年寫了一首〈未完成的故事更神奇〉,用晚輩拜訪隱居關子嶺的陳秀喜角度,幫自己總結了一生:「去笠園呢?好久不見的老婦人為何回來,知道嗎?大家說她被像似自墳墓爬出來的人騙去,要她當魔鬼卻當不成才回來了」我默默點頭,心裡想「仙女當然不能變成魔鬼」好奇心又抬頭「也許,未完成的故事更神奇」最後一句,強調未完成的故事更神奇。什麼故事還沒完成呢?反覆蒐集陳秀喜資料的熊一蘋推測,那段時間的她正在寫自傳,也許指的就是自傳作品,但是不確定她有沒有寫完所有想寫的東西。不過或許可以浪漫地想,這位女詩人剩餘沒說完的故事,留給我們繼續說下去~也期待未來看到熊一蘋的陳秀喜傳記小說!幕後花絮:熊一蘋說,在寫小說的人物小傳之前,查了一下陳秀喜的生日書。驚人發現,怎麼準到不行!引用裡面的一句話:對於這天出生的人,擁有二次以上的婚姻,並不算是不平常的。順道一提,陳秀喜的生日是 12 月 15 日。這一天出生的朋友,請自己留意囉~(這裡是不負責任占卜,想認真瞭解請找國師)"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https://youtu.be/XzOVRO6wmLg">我是臺灣歷史主題的小說創作者,喜愛分享歷史、文學小知識給大家!歡迎訂閱我的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GytKfJ_VJHdrzVCs32Yg" target="_blank" class="draft--a">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以及 https://www.instagram.com/pan.yutang/" target="_blank" class="draft--a">IG pan.yutang 得到更多新的歷史小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