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讀書】喬治・歐威爾在巴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ocial Street Art by Michael Aaron Williams
上世紀20年代末期,本名 Eric Arthur Blair 的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辭去印度皇家駐警一職,返回英國,1928去了巴黎,雖創作不綴卻未受青睞,生活貧困,期間做了飯店雜工中最低階的洗碗工──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跟隨你一輩子,因為巴黎是「一場又一場無盡的勞動苦役」。兩年後回到英國,以為情況將會好轉,不料卻直接變成流浪漢。
巴黎倫敦落拓記便是歐氏那段時間作為一名底層人物,為了在這兩座華城活下去的所見所聞,因為擔心這部半自傳散文遊記會嚇壞雙親,使家族蒙羞,因此便選了流浪期間最喜愛的化名──喬治.歐威爾(喬治是守護英國的聖徒,歐威爾是他熟知的河流)之後持續用這個筆名出版著作,包括你一定聽過,並且應該也讀過的《動物農莊》與《1984》。
你發現一個人只要吃上一星期的人造奶油與麵包
已不能再算是個人,只是個胃加上些附屬的器官
全書圍繞「貧窮」展開──因窮而來的飢餓、因窮而有的窘境,以及使人落入貧窮的真正原因……以下節錄幾段非常有滋味,並充滿畫面的書中描述,但若可能的話,還是去自己讀,那才暢快,因為殘酷的現實,其實一點都不冷,菲比就是把它拿來取暖的實體見證人。
饑餓使人衰退至一種完全沒脊椎、沒腦袋的狀態
像是罹患感冒後的症狀效應
整個人像是一隻透明的水母
或是全身血液都被抽乾,換以溫白的水
徹底的倦怠是我對饑餓最深刻的印象
此外,就是不停地吐痰
痰液是種奇異的白色叢毛,像是布榖鳥的唾液
我不曉得原因,但所有餓過幾天的人都有這種現象
Philippe Lopez, AFP | 'Near 3,000' homeless people were accounted for in Paris on February 15 and February 16, 2018 during a census to estimate the size of the homeless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ris city hall on February 21, 2018.

貧窮帶來的窘境

你不再將衣服送到洗衣店,而洗衣店老闆娘在街上碰見你,你支支吾吾,她以為你把衣服送到別家,從此成為你一輩子的仇人。有些信你想回卻無能為力,因為郵資太貴。然後就是最難解決的三餐問題。
每到用餐時間你就外出,有意炫耀是到餐廳去,實際上卻是在盧森堡公園閒蕩了一小時看鴿子。你把食物藏在大衣口袋偷運回去,食物是麵包與人造奶油。你買的是燕麥麵包,而不是普通麵包,燕麥麵包雖然比較貴,但卻是圓形的,便於放入口袋偷渡,為了這個你每天浪費一法郎。你的床單髒了,肥皂與刀片也告罄,頭髮長了,你嘗試自己動手,後果極為恐怖,最後還是不得不去找理髮師,花掉一天的食物預算。終日你都在編織謊言,昂貴的謊言。
喬治.歐威爾著,李彩琴譯,一方山水出版《巴黎倫敦落拓記》 ©Phebea

喬治.歐威爾的雜工生涯

歐氏在巴黎倫敦落拓記第22章,談了他對巴黎雜工生涯的想法,檢討為何這樣低劣處境的工作會延續,到底有何目的?誰讓它延續?為了什麼理由?並以此探查巴黎雜工生涯的社會意義。
首先,雜工就是現代社會的奴隸。他的工作低下卑微,無需決技巧,工資僅能糊口,與婚姻無緣。此時,巴黎就有大學畢業生每天刷盤子15個小時,這絕不能歸咎於懶散,因為懶散的人無法當雜工;他們只是被生活模式困住了。如果雜工能夠思考,就會組成工會罷工要求較佳的待遇。但他們無法思考,因為沒這閒暇,他們的生活模式迫使他們成為奴隸
歐氏相信延續無用勞役的本能,追根究柢是(處境優越的人)出自對暴民的恐懼,他們認為暴民是劣等的動物,讓他們閒下來很危險,讓他們忙得無暇思考比較妥當。若問一位思想誠實的富人關於改善勞動條件,他們會發表下列一席話:
我們曉得貧窮非常不愉悅;事實上,它是如此遙遠
我們寧願折騰自己擬想貧窮的不愉悅
但別期待我們會想辦法
我們同情你們較低等的階級,就像我們同情長疥癬的貓
然而我們會拚全力阻饒你們改善境況
我們覺得你們這模樣比較妥當
維持現狀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不想冒險讓你們自由
即使每天只有一小時也不行
親愛的弟兄,你們必須流汗工作好讓我們去義大利旅遊
你們就好好流汗吧,該死的

關於巴黎倫敦落拓記的閱讀現場

菲比是在2017年在巴黎工作時讀這本書。展覽開幕後,菲比和朋友去了一趟東部,沿著酒之路(Route des Vins d'Alsace)去了幾座酒莊小鎮以及心心念念多年的Notre-Dame-du-Haut,之後回尼斯訪友一週。
移動期間菲比將書暫留巴黎,等返回巴黎旅館後接著讀,再後來就到與書籍主調『貧窮』極不同的戴高樂機場退稅區。其實,直到這年菲比才(因陪伴友人)初訪此區,在這矛盾的現場把《巴黎倫敦落拓記》拿來續讀。
2017年寫於巴黎Charles-de-Gaulle機場退稅櫃台旁 ©Phebea
讀著讀著,有兩本書從腦海浮了起來,第一本是鹿島茂的《上等舶來學》,他在書裡說到「事物 X 想像力 =1」的反比例式子,並引述森茉莉說的「花大錢買東西,不過只是一種奢侈而已,沒有夢想,也沒有樂趣」,因為奢侈品無法刺激想像,反倒是越是便宜的舶來品,越能喚起我們對於未知世界的憧憬,從一點一點的關聯性開始拼湊那些未知生活景象的想像,是可貴,且才是應該追求的。
另一本則是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書中有段伊莉莎白回應舅媽的旅遊邀約時說的話,讓菲比被包進滿滿的富(足)感裡。
我們絕不會像其他旅客那樣,完全無法清楚描述任何景色
我們會清楚知道我們去過哪裡,清楚記得我們所見過的一切
湖泊、山陵、河流,在我們的想像中都不會混為一談
我們當下領略到的最初感動,將勝過那些一般的旅客
誠如巴特所說「作者已死」(菲比非常喜歡巴特與其著作,並且他絕對是菲比論文的大靠山),成書後作者把著作交付讀者,接著就是讀者怎麼讀了。菲比把作者寫的故事,放到自己的生命場景中,重導,讓它在我這裡再活一次。
2017年,菲比攝於巴黎Marais區 ©Phebea

後記

菲比讀的巴黎倫敦落拓記是一方山水文化出版的版本,超級喜愛並讚嘆這位譯者的功力,因此,菲比一回到台灣,立刻就以書迷的身分寫信給彩琴,謝謝她翻得這樣好,並感謝她出版了這本書(從版權頁獲知彩琴就是發行人本人),不久後便收到彩琴的回信,如今我們成了一起看展聊書的好朋友。
若有興趣讀喬治.歐威爾的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目前在台灣已有不少版本),菲比極力推薦一方山水出版的巴黎倫敦落拓記,這本絕對可以讓你深刻入心,並且因為翻得極好,情到深處不自主地(用聲音)讀出來也能順暢入耳(菲比後來又讀了幾次,每次都不小心很大聲地讀給先生聽)。

番外所感,請客訴你的滿意

菲比衷心建議如果讀到喜歡的書,請直接和作者或譯者,或出版社(如果作者(身軀)已死,但實在太喜歡,菲比就會聯繫出版社)表達你的感謝與喜愛。目前常見的客訴已經接收太多的「不滿意」,但表達「滿意」的客訴又在哪呢?歡迎加入「滿意客訴」行列,用自己能力所及的力量,好好愛這個世界。
2017,菲比巴黎佈展中 ©Phebea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菲比從沒想過小川系會讓我和先生陷入「吃不吃苦」的論戰。 菲比第一次讀小川系是《蝸牛食堂》,再之後就是《山茶花文具店》以及後續在台出版的書籍,這些書中的主人翁大多是離群且自足的,本以為作者應該是被滿滿善意中養大的孩子,直到讀了《針與系》,才知道我想得太簡單了。 #小川系 #針與系 #感謝我媽
選書取向主要回應菲比過去在法國生活的經歷,雖然談的人事物看似都在法國,但事實上,真正的核心卻是在真實生活中,你我,在今日的台灣都會遇到的那個法國,說得再白話一點就是在我們習以為常地以為我們就是在過生活,卻從未察覺「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而我就從這個視角,選了幾本書來驗證這項觀點。
菲比為自己低估《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以下簡稱《老派少女》)感到羞愧。 存在過,而不得見,氣味召喚記憶,瞬間接引至經驗中的某時刻某現場,如沉眠中驚醒,猝不及防。一起到洪愛珠的書裡,腳踏實地地喜歡吧! #洪愛珠 #阮阿嬤 #老派少女購物指南
儘管是常識,但人類時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生產的時候,媽媽會變成動物。 餐桌是神的手掌,麵包是佳餚。全家人共同分享一個麵包,感情也會變好。 麵包是家庭團結和樂的象徵。
〈沒有指標的惡夢〉是村上春樹紀實性作品《地下鐵事件》全書最終篇。原本一心想進入應許之地的人,因為過程中把自我讓渡給了他人,因此到不了原本自己故事中的應許之地,反倒掉入一處他人的,約束的場所。
作為一名容易把想像與真實混淆的小孩,菲比除了希望自己是公主外,也會不自覺地自以為是公主。 某日,快被媽媽修理(打到)時,不知天外飛來哪一筆,我竟然一臉嚴肅地對我媽說:「等我父王母后來接我的時候,妳就知道了!」 當然我親媽被我震住,停手了,但還是馬上回了句:「我就是妳媽!」。
菲比從沒想過小川系會讓我和先生陷入「吃不吃苦」的論戰。 菲比第一次讀小川系是《蝸牛食堂》,再之後就是《山茶花文具店》以及後續在台出版的書籍,這些書中的主人翁大多是離群且自足的,本以為作者應該是被滿滿善意中養大的孩子,直到讀了《針與系》,才知道我想得太簡單了。 #小川系 #針與系 #感謝我媽
選書取向主要回應菲比過去在法國生活的經歷,雖然談的人事物看似都在法國,但事實上,真正的核心卻是在真實生活中,你我,在今日的台灣都會遇到的那個法國,說得再白話一點就是在我們習以為常地以為我們就是在過生活,卻從未察覺「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而我就從這個視角,選了幾本書來驗證這項觀點。
菲比為自己低估《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以下簡稱《老派少女》)感到羞愧。 存在過,而不得見,氣味召喚記憶,瞬間接引至經驗中的某時刻某現場,如沉眠中驚醒,猝不及防。一起到洪愛珠的書裡,腳踏實地地喜歡吧! #洪愛珠 #阮阿嬤 #老派少女購物指南
儘管是常識,但人類時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生產的時候,媽媽會變成動物。 餐桌是神的手掌,麵包是佳餚。全家人共同分享一個麵包,感情也會變好。 麵包是家庭團結和樂的象徵。
〈沒有指標的惡夢〉是村上春樹紀實性作品《地下鐵事件》全書最終篇。原本一心想進入應許之地的人,因為過程中把自我讓渡給了他人,因此到不了原本自己故事中的應許之地,反倒掉入一處他人的,約束的場所。
作為一名容易把想像與真實混淆的小孩,菲比除了希望自己是公主外,也會不自覺地自以為是公主。 某日,快被媽媽修理(打到)時,不知天外飛來哪一筆,我竟然一臉嚴肅地對我媽說:「等我父王母后來接我的時候,妳就知道了!」 當然我親媽被我震住,停手了,但還是馬上回了句:「我就是妳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中有段舅舅和小哥白尼的對話,下面選些書中內容,以及寫出帶給我的想法 舅舅向小哥白尼提到: 「我們一離開兩國,你馬上就說想吃冰淇淋。當初我們受不了東京的悶熱,才到房州避暑,可是在這同時,在那些數不盡的煙囪下,每一個煙囪下分別有幾十個、幾百個勞工汗流浹背、灰頭土臉地工作 後來,我們離開東京城市,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就該像巴黎人活在當下,勇於展現真我 得先了解他們的巴黎生活美學。 巴黎給人一種浪漫多情的感覺,但其實城市更多的是冷漠孤傲。 作者南西 分享此本書「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最值得我收藏的3個理念 一.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p42 二.維持禮貌反而麻煩上身,臭臉是最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金融海嘯過境之後,擁有人文學位的作者,在倫敦甚至連打雜的工作機會都找不到,天真以為能在巴黎找到一份「正當職業」,卻在走投無路之下進到巴黎餐廳端盤子,親眼見證了喬治.歐威爾在《巴黎倫敦落魄記》裡所述,在費茲傑羅豪奢宴會、或是海明威、畢卡索、馬蒂斯為座上賓的葛楚史坦文學沙龍背後,真實的巴黎生活。
2007-06-26 11:01:36|  【巴黎晃遊者】---Edmund White..
Thumbnail
馬力歐或許可以過著這樣平凡的生活至死,「可惜」他遇上了一位給予他新世界的老師,幸運的是他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鄉,不幸的是他一生被困於這座島上,這似乎是許多人的人生寫照: 當我獲得改變目光的機會時,也使得我的人生染上了悲傷與遺憾。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Thumbnail
人手一根長長的法國麵包,是每天三餐必有的主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中有段舅舅和小哥白尼的對話,下面選些書中內容,以及寫出帶給我的想法 舅舅向小哥白尼提到: 「我們一離開兩國,你馬上就說想吃冰淇淋。當初我們受不了東京的悶熱,才到房州避暑,可是在這同時,在那些數不盡的煙囪下,每一個煙囪下分別有幾十個、幾百個勞工汗流浹背、灰頭土臉地工作 後來,我們離開東京城市,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利用動物們作為比喻,引起讀者對於權力、社會、政治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讀過(或想讀)《1984》的人、對二十世紀的歷史和政治變革有興趣的人、喜歡由淺顯文字思考人性及社會的人
Thumbnail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就該像巴黎人活在當下,勇於展現真我 得先了解他們的巴黎生活美學。 巴黎給人一種浪漫多情的感覺,但其實城市更多的是冷漠孤傲。 作者南西 分享此本書「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最值得我收藏的3個理念 一.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p42 二.維持禮貌反而麻煩上身,臭臉是最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金融海嘯過境之後,擁有人文學位的作者,在倫敦甚至連打雜的工作機會都找不到,天真以為能在巴黎找到一份「正當職業」,卻在走投無路之下進到巴黎餐廳端盤子,親眼見證了喬治.歐威爾在《巴黎倫敦落魄記》裡所述,在費茲傑羅豪奢宴會、或是海明威、畢卡索、馬蒂斯為座上賓的葛楚史坦文學沙龍背後,真實的巴黎生活。
2007-06-26 11:01:36|  【巴黎晃遊者】---Edmund White..
Thumbnail
馬力歐或許可以過著這樣平凡的生活至死,「可惜」他遇上了一位給予他新世界的老師,幸運的是他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鄉,不幸的是他一生被困於這座島上,這似乎是許多人的人生寫照: 當我獲得改變目光的機會時,也使得我的人生染上了悲傷與遺憾。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Thumbnail
人手一根長長的法國麵包,是每天三餐必有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