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0次與10000次》:認識自己的內在問題,擺脫生命的枷鎖

    雖然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一個劇場,有時候會說:“我不行,我沒這麼好"“我不能拒絕他,否則他會討厭我”“我這麼做是錯的,我不該這麼做”。
    明知道這麼做不好,卻又無法拒絕,之後再來懊悔;有時候,我們沒來由地感到孤單、沮喪;又或者別人的一句話令我們暴怒,明知道這些情緒都不恰當,卻又一再陷入困境。
    吉塔.雅各布,在他的《0次與10000次: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以下簡稱《0次與10000次》)一書中就說道,這些表現是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一些影響我們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自我",當不同的“自我"占上風時,我們就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和表現。
    吉塔.雅各布是德國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之一,她的著作已被翻譯成十余種語言。,透過這本《0次與10000次》中的圖式療法,我們不僅能夠認識自己的內在問題,還可以瞭解如何去修復和解決它。
    一切的問題來自於內心的審判者與內在的小孩
    我們心中常出現那些自我批評的聲音,來自於心中的那個審判者。審判者總用嚴厲的口吻對著我們指指點點。但人本來就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審判者無視於這點,讓我們背負著枷鎖。
    審判者的出現,在於我們童年和青春期時的有害聲音。也許是父母或老師的高標準,在我們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時,他們脫口而出的指責,又或許是同儕之間的嬉笑嘲弄,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完美。
    這些聲音在我們的童年時就深植在我們心中,讓我們認為自己不夠好,一直跟隨到我們長大成人,在我們心中形成了一個審判者,不斷地苛責我們。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每天都為她的身材苛求自己,三餐吃得極少,有時不小心吃多了還跑去廁所裡催吐。在我們看來她已經很標準了,但她卻仍舊不滿意,深怕自己不小心就發胖。
    在一次聊天中,才知道,原來她小時候是個小胖妹,圓滾滾的身材模樣十分可愛。但大人總愛和她開玩笑,說她以後會嫁不出去,同學也愛取笑他,還為她取了“阿肥”“胖豬”等不雅的綽號。
    小時候的她不懂得反抗,卻在自己的人中留下了陰影,這些批評不時在她心中中出現,尤其她在吃東西時,更讓她產生了巨大的罪惡感。
    除了審判者,我們內心還有一個內在的小孩,有的是被寵壞的小孩,有的是受傷的小孩,也有幸福的小孩,在不同的小孩出現時,所表現的狀態也會不一樣。
    像上述我的朋友,由於她受到外在的傷害,除了審判者的出現外,她的內心也會產生一個受傷的小孩,這個小孩會讓她感到缺乏自信,沮喪,敏感或易怒。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受傷的小孩,那是因為在我們兒童時期受到的各種傷害,也許是突發的事故,家庭的變化,父母的爭吵,朋友的戲弄等等,都會對脆弱的孩子形成創傷。
    這樣的創傷一直到我們長大都依然存在,除非我們意識到它,並學著去修復它,才能擺脫這些傷痛。
    在面對審判者和內在的小孩時,本能會出現的應對方式
    在《0次與10000次》一書中說道,童年時的我們,由於無法對抗外在的環境,於是學會了用不同的應對方式來保護自己,讓自己免於受傷,這些方式分別是:
    1. 順從。有些父母從小給予孩子高壓的教育,由於孩子無法反抗,於是只能順從。有一陣子流行的鷹爸虎媽,孩子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因為對自我的標準過高,孩子容易自信心不足,這樣的人容易順從別人,為了討好他人而忽略自己。
    2. 回避。若孩子在面對無法掌控的環境時,另一個應對的方式就是回避,用退 縮、逃避來保護自己。
    我兒子的班上有位學生,中學三年沒幾個人聽過他說話,本以為這孩子是極度內向,後來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由於他在小學時,因為十分活潑,受到老師的羞辱,心中受到傷害,從此在學校不再說話。
    這孩子所表現的方式就是回避,他雖然想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但過去的傷痛讓他害怕,逃避。許多人際關係出現狀況的人,多半在孩童時期有著不同的創傷。在成人後,他們甚至可能會用酒精、藥物來逃避生活。
    3. 過度補償。你有沒有見過一種人,明明其貌不揚又自以為瀟灑,到處調情?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身材矮小的男子,由於對自己感到自卑,於是偽裝成獵豔高手。
    這種自卑轉為自傲的態度,雖然他知道這並無法為他找到真愛,但心中的自卑感促使他採取與內心相反的行為。一些炫耀、過度控制或有攻擊性的行為,正是因為過度補償所造成的現象。
    那麼要如何修復自己的內在關係?作者也給出了解決方法。
    擺脫過去的枷鎖,找回掌控生命的鑰匙
    面對審判者和不同的內在小孩,本書中也給出了所需的應對方式。比如內在的小孩,書中就提出了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步是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可以為內在小孩取名,並在不同的小孩出現時,試著與他對話。去思考他們在我們生活中的影響,何時他們會掌控我們的舉止。唯有當我們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內在之後,我們才能去改變他。
    本書提出了一些練習方法,其中一個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想像練習。回想遇到小時候的自己,過去兒時的情景,愈詳細愈好。並回憶當孩子時的感受,及此刻面對他時,所產生的感覺。
    第二步是認清需求。當內在小孩出現時,他要的是什麼?我們該怎麼辦?透過書中提到了三個規則説明我們更好地治癒內在小孩,並為內心的小孩提供更好的感覺。這三個規則分別是:
    • l仔細感受內在的情況,並讓負面的情緒過去。
    • l 問問自己有什麼是自己想要或需要的?有哪些沒有被滿足的地方?這讓自己想起了哪些童年時的場景?
    • l 比起孩童時期,有哪些是自己能更好地做到,並且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地方?
    在這個練習中.也許會引發一些負面情緒,但不要害怕,這能幫助我們思考,如何能夠才能滿足內心這個小孩的需求。
    第三步是進行關懷。在前兩個步驟中,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及瞭解他的需求並為他提供更好的感覺後,接下來就要給他足夠的關懷。如何充滿愛地照顧他?如何平息他的不安與恐懼?
    想像我們遇到了內心那個小小孩,我們已經成大長人,比以前更堅強穩重了。在面對心中那個小小孩時,我們想對他們說什麼或做什麼?對他進行更多的關懷,給他更多的愛,去平撫他心中的缺憾。
    寫在最後
    《0次與10000次》中還有許多對於內在小孩及審判者的描述,透過書中的練習,讓我們告別同樣的壞情緒、同樣的錯誤行為和同樣的創傷,不再落入相同的漩渦中。
    當我們能夠察覺並修正自己的行為模式時,就能夠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傷害,讓自己從黑暗中爬出來,在陽光下站起來。從此擁有好的體驗,隔絕壞的體驗。
    從更好地從《0次與10000次》一書中學習自我療愈,願我們都能擺脫過去的枷鎖,掌握未來的生命,重新開創自己的美好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