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派特的幸福劇本》

愛,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
看完內心清晰地湧現了這句話。 雖然很老套,卻也很中肯。也非常適合我這位感性的人類:)
因為這部電影即將於4/30在Netflix下架,看見別人狂推就去看了,結果真的很好看!
其實這部電影的運鏡偏混亂快速,尤其是一開始,後面慢慢順暢起來,我想是為了表達主角內在的心境吧,確實能讓我跟著煩躁起來,也跟著慢慢緩和下來。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沒說到主角得了什麼病。
也許是我漏掉了也說不定,但印象中他們只有不斷說「症狀」以及「你有病」卻沒說到底是什麼病。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安排。
好幾年前還是高中生的我,曾經與一位從事心理輔導類型工作的阿姨聊過,她認為所有孩子都是一樣的,不應該用特別的眼光看待「特殊生」、「特教班」,你說他們得病,但到底怎樣才算是病?因為他們與我們不同所以是特殊生嗎?所以要用不同方式對待他們,儘管他們能跟我們做得一樣好?
當時的我非常認同她說的話,這些是由誰來定義的?其實他們的本質不都跟我們一樣,是學生,是孩子,是人嗎?某方面弱了些,就無法將他們當作正常人,而用特殊眼光對待嗎?在我們說出他們是特殊生這個詞時,是否也代表著我們已無法用正常眼光看待他們了?
但特教班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擁有更適合的環境成立的,如果將他們全放在普通班真的會更好嗎?如果我們用一般眼光去看待所有特殊生,真的不會發生更多歧視的情況嗎?儘管對此仍有些尚未整理出的想法,但當時處在人生迷茫階段的我,並沒有花時間去解決這些蠢蠢欲動的疑惑,而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最近看了鍾明軒影片中的言論,他提及詞本身並無情感,只是能讓人類更快理解資訊的一項工具,是我們人類賦予他情感,好壞全由看待的角度去解釋。這些理念,他用以解釋不需要將「同志」這個名詞消去,這個詞有它存在的意義,它代表著一個族群,真正該消失的是「出櫃」,當我們都認同愛不分性別,理所當然不需要使用到這個詞。
緊接著看了這部電影,重新思考了從前未解的疑惑。我想,詞語本身的存在並沒有錯誤,錯誤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並且如何運用。
是否一不小心便錯用,一個態度不對便濫用,一個觀念狹隘便使它失去原意,成了用來發洩情緒的道具。
There's a part of me that's sloppy and dirty, but I like that, with all the other parts of myself. Can you say the same about yourself, fucker? Can you forgive? Are you any good at that? -Tiffany
那些錯誤與標籤,甚至是令人煩躁的聲音,都因無法克制而令人生厭,所以我們造的詞,改變對待方式與看法,只是為了幫助克制而生的方法。當一切充滿善意,並非偏離的過多憐憫,也非偏執的惡意扭曲,而是多了更多包容與耐心,是否還會讓人想急著否定它的存在?
每個人生來就不相同,也許我們身上擁有各式各樣的標籤,一出生就決定的膚色、長相,後天冠上的木頭、邊緣,甚至是職業、性別,有些令人驕傲,我們便時刻將它掛在嘴上,用這個詞來解釋自己的一部分,有些讓人自卑,我們便盡全力想將其撕掉,甚至認為它不該存在,但同樣是自己的一部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情節?
因為態度。因為看法。 因為他人的偏見,最重要的是,因為你自己的想法。
當我們經歷發現、厭惡、排斥、逃離,最終願意面對、原諒、包容,甚至喜歡,一切才會撥雲見日。
面對真實且完整的自我,是看見希望的開端。 好好地跟自己和好,才能達到平靜的另一端。
其實無論是什麼族群,怎樣的名詞,其實都不需要消滅,因為它就是存在,本就該使用不同方式前進,就像立足點平等比起齊頭式平等,更能讓人感受到真正的平等一樣。
當然真正的平等,全然的公平,我認為是不存在的。
世界太複雜,無法用人類的規範完美框架。
但我們不斷前進,讓多一個人感受到美好,努力就產生了價值。
而無論是帶著怎樣的想法去看待「詞」,只要我們的心態是正確的,儘管或有分歧與爭執,最後終將殊途同歸。
愛的偉大,是它不僅能療癒自己,還會情不自禁的想將這股溫暖,散發給周遭的人事物。
願我們都擁有愛,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謝謝你閱讀完我的文章,參與我的世界。
希望這一切,能帶給你人生不一樣的溫暖與啟發。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聽華說一說,裡面會分享許多日常生活的一切帶給我的感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