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敞開以後|
習慣將事情預先計畫的老師,早已設定書屋的目標:原住民文化與文學主題圖書館、部落文化中心、城鄉交流與大學生平台、青年讀書會、部落電影會、課輔小教室、小型展覽館。
在揭牌儀式舉行前,書屋早已啟用,舉辦各樣活動。立體書製作課程、電影播放暨討論會、天文課程、網球冬令營、摺紙課程、舊部落踏查,和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合辦徵文活動。除了2021年五月受到疫情影響而暫停,其他月份皆安排活動、課程,一檔接著一檔。週末時光,部落的孩子會在書屋頻繁進出,偶爾帶著玩具在書屋玩樂。
揭牌儀式當天,書屋充滿著遠道而來的賓客,孩子們起初拿著籃球在場中穿梭,好奇地看了看,後來帶著一位賓客的孩子,到不遠處的球場打球。隔天,人群散去後,孩子又進到書屋內,在屋內聽老師讀書,閱畢後又到地上玩起了積木和撲克牌。
其實在這些多元的活動安排當中,老師也在觀察,觀察著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會吸引到部落裡的大人、小孩。
「其實你會注意到,部落的大人進到書屋裡來的,真的非常少!」老師分析書屋運行這一年多以來他所觀察到的現象。
這一現象使老師開始思索背後的原因。大人們不常進到書屋裡。但每逢週末,書屋門一開,大人們會鼓勵孩子到書屋來看書。
「當大人自己不進來,但是他鼓勵孩子來!其中有些孩子,他們的父母專程騎車載他們來,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大人們本身覺得這件事是好的,但他們不進來,為什麼?」這一連串的問題,也使老師開始著手修訂計畫。
書屋的成立,希望可以成為部落裡的原住民文化主題圖書館。書屋的臉書粉絲頁命名為「松林書屋-松林部落原住民文化與文學主題圖書館」,現有藏書4200冊,網站建置了藏書搜尋引擎,可以藉由網路搜尋查詢書屋的藏書。在計畫的初衷,目標的對象並非學童,而是成人。原先的定調也是原住民文化與文學主題,只收原住民主題的書籍。
但隨著書屋開始運行,頻繁進出在書屋的反而是學童,書屋陸續開始有童書的捐贈。陸續又辦了相關活動,不了解事件脈絡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所專為孩童教育而成立的書屋。
為了讓大人願意進到書屋,老師開始思索為何書屋和部落成人有段距離。門永遠敞開,卻不會向內移動腳步,是否是因為作為載體的書讓人有距離感?於是書屋舉辦了「部落的照相館」活動,由專業的志工團隊到書屋來,替族人免費拍攝全家福,且當天就可以拿到相片。
活動果真讓部落的大人進到書屋來,全家一起拍了一張充滿紀念性質的全家福。
另一件讓老師驚訝的活動則是三月份的摺紙活動。
「那天,小朋友在這裡,老師帶著大家摺紙,大家都很開心,一起摺了作品出來。」老師回憶道,活動的一開始,和預期的差不多,活動氣氛融洽,而這樣的活動也並非少見,通常在活動結束後,會有一件作品,可以帶回家和家人分享。
「但當天回家時,只有三位孩子把作品帶回家,其餘的孩子把作品都留在書屋裡了。」老師從擺有兒童讀物的書架上,拿下一疊摺紙作品,這些作品老師一直把他整齊收在書架上,隨時都可以看到的位置。
因為這個特別的現象,讓老師開始思考背後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不喜歡這個作品,也不是不喜歡這堂課,那是什麼原因?」老師不斷在心裡思索這個問題。
想了很久,幾個月後,想出一個比較有可能的解答。
「我們常說,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但這群孩子才是真正活在當下,活動過程很開心,很快樂,那就好了,這些作品,有沒有帶回家也不是那麼重要了,是我們覺得很重要、應該要帶回家,但對孩子來說,最重要是他坐在這裡參與的當下。」老師說這猶如當頭棒喝,也因此開始注意到應該換一個角度思考。書屋建成後,彷彿打開一扇窗,得以從新的視野觀察。老師說,身為作家,愛書、愛知、愛閱讀,這些事件也是他閱讀的一部份,也帶給他許多寫作上的啟發,希望未來能在這小小空間當中,持續閱讀和書寫不輟。
書屋從零到有,從紙上的計畫,到真正矗立在部落裡。從老師原先預計的樣貌,漸漸發展出現今的樣貌,而未來或許也會改變,擁有其他的面貌。
老師不會因為這些計畫的改變而灰心喪志,也不會因為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而不再計畫。計畫猶如一條預定的路途,沿途所遇到的變化或許都是風景,縱然有時轉向,老師仍記得原先出發時的初衷。
大門敞開後,會遇到什麼樣的變化,老師說從不擔心,反而覺得因為這些預期外的事件,是開始思索的關鍵。
雖然書屋現在大部分的活動對象是部落裡的孩子,但老師熱愛的舊部落的踏查、展覽仍不定期舉行,還有未來藍圖中的讀書會,不會從計畫裡刪去。書屋會在期待與現實當中,取得平衡。不僅僅是一人的書屋,也不是常見的藏書館,而是有松林部落獨特樣貌的主題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