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孩子的書屋
孩子的書屋落腳於臺東大知本鄉村地區,由於產業結構單一化,又以農業與觀光業為大宗,易受天災、疫情等外在條件影響,對於生活難以建立穩定的安全感。此外,由於鄉村地區與外界的交流及文化刺激較少,當教育觀念及方法隨著越來越多的討論不斷更新時,鄉村地區仍承襲著二十年前的教育模式。同時,當青壯年勞動力因產業結構而外流,進而使鄉村地區普遍存在青壯年流失、老幼相依的情景。在這裡,幼年人複製父母、祖父母生活經驗,並無新的展望。
這些年,因為深刻的看見教育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區,而家庭與社區更離不開當地的文化與產業。因此,孩子的書屋透過「陪伴」創造地域振興的可能。對於書屋來說,我們期待不僅是孩子能三餐溫飽、身心健康,更期待家長、社區能發展出自立的善循環。為此,我們著重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四大服務構面的完整化,從認知面、經濟面、教育面、安養面,全方位解決社區的「傷害循環」及「認知貧窮」,終止鄉村地區無法翻轉的結構性問題。
針對不同服務的年齡段,依照社區的需求及服務目標,發展出四大陪伴方案,基礎陪伴、有效陪伴、社會化陪伴、標靶陪伴,並以這四大方案為基礎建構出四大系統。
陪伴的深化:書屋的四大陪伴
基礎陪伴:身心照顧,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共生、共學與信任。
有效陪伴:挑戰課程、樂活課程、科技教育、音樂社團、飲食教育,創造自身之於環境、他人新的認知與看見。
社會化陪伴:邁入職場前,養成專業的技術與待人處事,創造進入社會角色時的職場素養。
標靶陪伴:特別需要協助的個案,依照個案狀況創造空間、環境、處遇方案。
以這四大方案為基礎建構出四大系統,服務不同需求的社區成員。我們從一個社區的需要出發,社區需要良好的教育、正向循環的經濟環境、有品質的醫療、得以安養的生活。
服務的完整化:書屋四大服務構面
就學: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好好成長書屋致力提供社區孩子基本生理及心理的照護。由央廚每天供餐照顧孩子的營養,由書屋老師負責孩子身心照顧、基本學力教學及多元課程體驗等。透過多元課程的探索,讓孩子建立自信心、修補心裡的缺口,慢慢找回學習的樂趣。
就業:讓大孩子與家長擁有多元的就業機會。隨時間發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不同的需求與挑戰。書屋設立「培力基地」,提供青少年多元的實習場域,讓孩子靠自己的力量賺取生活中的開銷、探索未來職場需要的技能與工作態度。然而,技術本身是學習的載具,大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在培力過程中的成就或挫折,才是書屋重視的關鍵養成。書屋亦媒合社區家長尋找合適工作機會,我們相信唯有家長的身心條件穩定,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讓孩子能夠好好當一個孩子,平安長大。
就醫:讓社區擁有即時的醫療照護。臺東長期缺乏深度醫療資源與人力,當面臨疾病、意外帶來的傷害時,書屋以往只能較為被動、協助後送至醫療院所,路途中未能及時也未必完善的醫療照護,更是社區的困境。2021年,曾參加書屋社區服務組的曹正醫師在知本成立「路瑪診所」,與書屋合作提供社區醫療的資源。在卑南族跟阿美族語中,路瑪(Ruma)是「家」的意思,藉由「到府服務」的居家醫療,上門看診、慰問寒暄,協助居民看照自己的身體健康,創造社區共生生態系。就養:讓社區老弱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因著孩子,我們走入家庭、走入社區,漸漸打開我們的視野。我們看見孩子、看見家庭、看見社區老弱,更發現不只是孩子需要基本生活的保障。為此,書屋社服組開始進行老人送餐、設計老人課程,讓社區老弱的基本生活能夠穩定、身心條件能保持健康,讓社區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就養:讓社區老弱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因著孩子。我們走入家庭、走入社區,漸漸打開我們的視野。我們看見孩子、看見家庭、看見社區老弱,更發現不只是孩子需要基本生活的保障。為此,書屋社服組開始進行老人送餐、設計老人課程,讓社區老弱的基本生活能夠穩定、身心條件能保持健康,讓社區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書屋相信,社會的繁榮是不遺留下任何人、社會的進步是不犧牲任何的存在。書屋要建構出新的社區循環模式,從教育出發讓孩子從小好好照顧、認同自己的多元價值、建立後設思考能力,產生共好共生共存的價值觀,讓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大人,有重新定義創傷記憶的能力,並終結傷害的循環。從幼年人到老年人,社會集體意識到共生與共存重要性。書屋相信,只有社區全體成員不被遺落,才是社會下個階段發展的方向,這是最艱困的環境,也是結構改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