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跟KK學客語|大埔腔變調規則

#客家話 #客語變調 #客語

【前言】

越來越多人跟我說,音符和實際念的發音有點對不起來~
問題出在於…
如同華語三聲遇到三聲時,前一個字要變調成二聲,如:
「你ㄋㄧˇ好ㄏㄠˇ」唸作「你ㄋㄧˊ好ㄏㄠˇ」
客家話也有變調規則,而且各個腔調的規則還不盡相同~

【大埔腔的變調規則有三種】

1. 陰平調(33) + 陽平(113)、上聲( 31)、陰入(21) = 上升的陰平(35)
大埔腔變調規則1
大埔腔變調規則1
例字:「相惜」、「相吵」、「相好」
大埔腔本調1-1
大埔腔變調1-1
釋義:相互關愛。
不變調的例字:「相愛」

2. 陽平調(113) + 陽平調(113) = 陰平(33)
大埔腔變調規則2
例字:「頭那」、「頭昏」
大埔腔變調規則2-1
大埔腔變調規則2-2
釋義:頭、頭部。

3. 去聲(53) + 上聲(31)、去聲( 53)、陰入(21)、陽入(54) = 高平(55)
大埔腔變調規則3
例字:「做月」、「做下」、「做得」、「做著」
大埔腔變調規則3-1
大埔腔變調規則3-2
釋義:婦人產後一個月內的休息調養,俗稱「坐月子」。
釋義:全部、一切。
釋義:可以、可能、能夠。
釋意:做到、達成。
**變調規則是參考客語檢定教材內容,若有出入請理性討論。

【後記】

請追蹤IG: 我是KK |音樂學客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