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評「全過程民主」

    壹、何謂「全過程民主」?
    隨著中共提出的「全過程民主」一詞的浮現,關於「民主」為何的討論似乎逐漸浮上檯面,比如中共外交部近年數次發表對於所謂「美式民主」的抨擊,指責其民主導致種族問題、貧富差距、社會動亂,甚至頻頻指責美國在許多對人民生活的保障上做得極差,因此不能稱之為「民主」;又好比近日台灣參加民主峰會,中共外交部連續十道提問,指責民進黨政府執政下,肆意煽動兩岸對立、關閉中天、製造網軍、貪污腐敗等等,何來「民主」?這些現象,都可看出中共搶佔國際話語權的努力已經直指傳統西方文明的核心,若不是企圖取代,至少是致力在改變「民主」的定義,讓由於極權制度導致意識形態上總是挨西方打的中國,能夠扳直腰桿底氣十足的回嗆自己也有傲人的「民主」。
    「全過程民主」究竟是什麼?根據中國國務院辦公室在2021年12月4日發布的《民主白皮書》,其內容是:
    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
    這段話並沒有說明「全過程民主」是種精神還是價值,或者是一套政治制度設計,我們只有反覆地看到許多過往西方民主的詞彙重新在此被提出。事實上,這些詞彙在西方民主的脈絡下,彼此都隱含張力難以協調[1],但此點卻被中共視為是「全過程民主」的優越之處。
    而在《民主白皮書》的第一段,中共重述了一遍其成立與取得政權的過往,強化其政治的正當性,有趣的地方在於,中共將這段過程描述成民主在中國實現的象徵,甚至直接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視為中國民主的開端。這已經完全和馬克思主義對民主的解釋(資產階級鞏固自身地位的工具)背道而馳,由此可見中國為與西方爭奪民主話語權,再一次的修正其立國的基本意識型態。這部分是中共體制的彈性,但也可解讀為中共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不再堅持意識型態純正,反而是以能否為既有政權服務,來選擇性解釋與利用一切的思想。
    中共今日提出對於民主的解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能夠更加的鞏固政權,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已經越來越不適用,越來越難以解釋當今中國政治的發展,中共迫切需要另一套理論來合理化統治的正當性。他們曾嘗試以儒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融會,而如今的中共想到了更方便快速的解方:直接奪取在國際社會上已有充分正當性的用詞:民主。
    貳、民主的意義與價值
    再說明中共的民主是什麼之前,首先要釐清「民主」這個詞彙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一個專制國家總動員,所有官僚、學者與媒體一同大談民主?姑且先不論搶佔民主話語權的努力,是否為中國出自民族主義情緒下的一種反撲或復仇心態導致;而是就中國人也希望被稱為「民主國家」一事來看,民主的魅力是什麼?
    結論是,民主是一種最能彰顯人性尊嚴的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人的自主性與自我治理,認可一個人不是受制於他人,而能自我主宰這樣的精神;在民主制度之下,除了基本的食衣住行溫飽之外,人還可自我實踐並自由發展,豐富與完善自己的生命。由於具備著肯定人性、讚揚人性尊嚴的道德正當性,無怪世界各國的政治領袖,再怎麼獨裁血腥,嘴巴上也要喊著自己是「民主」的。
    談到人性尊嚴,也就是在問「人如何活得像個人」,「人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的大哉問。從古至今,這些問題一再被提起,但在古代社會,人受縛於土地與家族,依循宗族律法或是宗教神諭生活,物質生活也不發達,沒時間也沒能力想太多,就算哪天坐在茅草堆上開始思考人生意義,馬上就會有答案:跟著前人指示的路,或是聽神父說的準沒錯。但進入現代社會,所有的神秘不再,科學解釋一切[2],並且由於工業發展,人脫離了出生地,進入城市中的工廠做工餬口。在這樣的新環境下,人擺脫宗教與家族的束縛,這些傳統的指引失去了力量,人從現在開始要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尋找意義,自己決定自己的生命價值。
    自我決定精神,是西方17-19世紀思想演進的一個成果,例如康德(Immanuel Kant)的道德學說就是希望人開始思考並自我訂立道德律,他稱之為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彌爾(J.S. Mill )的自由主義思想認為人們只要可以自由的思想,就能自己找到生命意義活出自我。而這個自我決定精神,怎麼跟民主掛上邊?這牽涉到啟蒙時代思想家反抗王權與宗教專制,以及回顧爬梳古希臘與古羅馬文獻,重新將古典精神闡述出來的努力。簡言之,思想家們發現公共參與在古代人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3],參與公共事務是一個公民的義務。共同決定城邦事務,是集體進行的自我決定,而可以自我決定則代表一個人是自由的,不受制於外在壓迫。這個對自由的解讀後來成為民主制度的關鍵,它象徵著民主自始自終都是一群平等的人自由的互相統治,既治於人也受治於人的一種生活樣態。由此可知,「民主」絕不單單只是解釋為「人民當家作主」即完事;它一開始就乘載了對人性的特定理解與觀點。
    參、「全過程民主」中的自決
    我們可以在中共對民主的定義中看到這樣的人性觀點嗎?似乎可以,在中共《民主白皮書》開頭提到:
    100年來,黨高舉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近代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這句話清楚扼要的闡明,全過程民主也強調擺脫外在宰制,彰顯自主決定的精神,然而,緊接著的下一段文字立刻推翻掉民主隱含的自決精神: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點亮了中國的民主之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為爭取民主、反抗壓迫和剝削進行了艱苦卓絕斗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立新中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民主發展進入新紀元,人民當家作主從夢想變為現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建立和鞏固國家政權,對生產資料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制定頒布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架構、經濟基礎、法律原則、制度框架基本確立並不斷發展,中國的民主大廈巍然聳立起來。
    這段文字裡,中國人民被等同於中國共產黨,中共創設的制度代表全中國民眾;中共頒布的法律也是全中國人的意志,同理可證,所有中共推行的政策也就是全中國人民希望的政策,黨的自主決定就是人民的自主決定。這兩個概念緊密掛鉤,是中共所有政治語彙的關鍵,一旦處於統治階級的共產黨不只代表人民,還蘊含了人民本身,那統治群體的利益就是全體被統治者的利益,就是全中國的利益,所謂的「人民當家作主」與「中共當家作主」是完全等同的。
    肆、小結:民主的自決與中共的自決
    民主當中的自決精神,不僅只強調集體層面的國家事務由國民主導不受外在控制,亦包含了國民之間相互不受制的精神。民主的實務運作上,一定有人負責統治有人被統治,但體現民主精神的作法,是讓公職有機會為不同的公民擔任,不會有永久的掌權者;並將政府分割為不同的機構行駛不同權力,權力之間則建立制衡機制,避免單一權力過大宰制所有人。透過權力的分散與制衡,避免一個長久把持權力的統治階級存在,並由於被統治者有機會成為統治者,來完善「自決」的概念,並實踐人與人的相互自我統治。
    但在中共的情形裡,權力更替與限制不可能,中國共產黨不可能與其他政治組織分享權力,甚至接受權力的轉移,人民實際上是永久性的被區分為身為「統治者」的中國共產黨;與「被統治者」的廣大一般群眾。中共今日提出的「全過程民主」在價值層面上,只是一套扭曲既有民主概念的話術,而非真正彰顯與落實民主真諦。然而,中共深知利用「全過程民主」的說詞難以自圓其說,為了讓中共在全球的輿論戰中奪取「民主」定義,單純擷取同樣的概念核心並轉化為己所用仍不足,中共還需要拿出另外不同的概念從旁輔助,去完整這套「中國特色民主理論」。
    中共想到了什麼?答案是價值相對主義與高效率治理,一個從價值層面裂解民主的普世性;另一從實踐面破除民主與良好政治發展的連結。至於中國如何使用這兩個概念一邊緊抱民主,一邊破壞民主,將是之後探討的主題。
    [1] 譬如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之間就可能有衝突,哪一方代表的是真正的民意?更嚴重的對立則產生在人民民主與國家意志兩個概念,將其統一可能就不能再稱之為「民主」。
    [2] 譬如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的「上帝已死」,或韋伯(Max Webber)認為現代是個除魅(disenchant)的社會。
    [3] 在古希臘,沒有現代的公—私領域界分,參與集體的事務被當成公民應盡的義務,不履行此義務的人被視為對群體無用之人。然而相對地,當時的公民生活也在彼此檢視之下,沒有個人隱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