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其光,和其塵。

    雖然腦袋已如同水分蒸發的糨糊,還是希望可以寫點什麼紀錄一下此刻的自己。
    這幾天拜讀了宋尚緯的《孤島通信》,是透過臉書轉貼才認識這位作家。他的貼文內容五花八門,時而瑣碎,時而批判,時而幽默得令人會心一笑。因為文字頻率貼近我的閱讀習慣,網路搜尋到這本散文集便毫不猶豫地入手了。(詩集應該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陸續購入。)
    閱讀此書讓我有種回到高中讀書(當然是指課外讀物)的錯覺。當年的文字咀嚼能力是平均一天看完1.5本小說,不敢說一目十行,但對比出社會工作後的閱讀速度,狠甩兩條大馬路是絕對沒問題的。久違地找回「靜下心來讀書」的感覺,對如今的我而言是感恩且惜福的。
    四年的大學生活,大部分的時間與其說空白,不如說蒼白、味如嚼蠟。勉強稱得上充實的交換生時期,也礙於諸多原因一直不敢讓我深入挖掘。接下來迎接的便是書店職場,然後是現在的辦公室社畜。
    隨著年齡增長,我可以感受到距離文字一天比一天遙遠,也許是因為後來只剩下體力看漫畫&PTT吧?經歷了8小時工時,身心靈只剩下滿溢而出的疲倦,沒有餘韻再去閱讀、吸收、反芻、思考。現在想想其實蠻可憐的(當然現在也沒好到哪裡去),身為學店文組的自己,主動背棄了文字,那自身是不是什麼都不剩了呢?
    《孤島通信》很多句子都讓我產生共鳴,雖然作者說他只是盡力去寫下內心的想法與感受,但也確確實實打中了我,撈起了某部分我。
    ——有時候這就是分界點了。過去一點生活就是地獄,回來一點,偶爾的快樂都是天堂。
    此時此刻,我很確定自己離地獄很近,是那種肩並肩的緊迫貼近感。但實在不確定我是否有資格稱呼目前身處的狀態為「地獄」。馬斯洛提出的五需求理論:
    生理需求:日常生活吃飽穿暖、還有閒錢買買漫畫&遊戲。
    安全需求:住在不會斷水斷電的小套房,體檢報告一切安好。
    社會需求(愛與歸屬):擁有正常的家庭,也結交一些能夠聚餐聊天的友人。
    尊重需求:難以判斷,但可以推敲出目前的職場其實不太重視我。
    自我實現需求:從缺。
    五層金字塔達成了三層,這樣還能夠認為自己悲慘嗎?我不曉得。但有時候,在過馬路的時候會試想衝進車陣中被撞是什麼感覺;夜深人靜的時候會詰問自己誕生的理由;處理業務的時候會腦內探討截至目前的人生是否有任何價值;蜷縮在棉被的時候會渴望就這樣撒手人間一覺不醒。
    去年開始迷上了「用快樂壓下悲傷」,就是物理上的去找尋一件會讓我開心的事情,不論是參加演唱會、和朋友玩耍、情緒性購物、喝酒吃甜點等等。只要能讓我的情緒往上,哪怕僅有1%也好,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執行,簡單粗暴。就像看到壁癌,便粗暴地拿起油漆塗上遮蓋,假裝它不存在,一切歲月靜好。治標不製本,從來都不是長遠之計,但至少可以馬上填補當下的破洞,即使我很清楚黑洞只會愈來愈大,而遮蓋時間只會愈來愈短。
    快樂是一瞬的,然而苦痛看不到盡頭。
    也許這就是內心悲傷的根源。再多的物質娛樂,再多的鮮豔染料,都無法掩飾我的本質極其蒼白空洞。
    這算是病識感嗎?亦或只是不爭氣的躺平族的無病呻吟?在這個講求資格的年代,我甚至不敢認為自己有病,客觀上來說我都是幸福的,我應該要是幸福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已經比別人幸運太多了。」從小聽到大的諄諄教誨制約了我,時刻提醒了我完全沒有資格悲傷。即便我覺得自己已空無一物,人生還是要繼續,繼續掏空自己來維持人樣,而腦袋思考如何解脫的思緒也不曾停下。
    雖然已經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表達什麼,但還是很感謝因為閱讀了《孤島通信》,才讓我產生動力寫下一點點心得,順便記錄當下的自己。
    今天也像昨天一樣,差不多該下班了。日復一日,隨波逐流,放棄思考,盡可能忽視不斷萎縮的靈魂。
    同其光,和其塵。
    嘿,我有做對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