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只是「時間還不夠長」

身為人資助理,每天都加班再加班,第三個月開始,忽然像開掛一般,似乎抓到了節奏,事情還是很多,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執行作法都是呈現滾動式發展,需要協助的範圍與內容也越多了,即便如此,彷彿像是跟上了節拍,工作節奏緊湊但是都在點子上,平心靜氣的執行每一項交辦事務,開始感到游刃有餘。漸漸,可以在6點半前收工下班。
無獨有偶,也許是同質性的關係,在一篇離職訪談紀錄上看到一段讓心靈觸動的說明。
「覺得跟不上所以決定離職,但是忽然有一天覺得好像就會了,但是因為已經提了離職,所以只好離開。」
這當然有很多原因,剛開始有敦促自己要快速學起來的壓力,有時候越想表現好,就容易越令自己失望;另一方面,外商人力精簡下,離缺(因為離職而產生的職缺),來自用人單位端需要立即支援的期待,來自於自己與公司雙方面的壓力,越有壓力越難正常發揮,交互作用下的氣餒,接著自暴自棄。
可以想見,當下定決心要離職後的鬆了一口氣,人放鬆了,加上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增加了熟悉度,因為計畫離職,主管同事不再給予過度的期待與壓力,時間加上環境,忽然某一天決定自己開始融入了,接上了,離職日也已經靠近。
身為一個招募的人資,真的覺得挺可惜的,每一位正式On- board同仁,都是經歷了無數個面談與審慎的行政作業才得以完成;對這位同仁而言,選擇任職的公司與職位,未來會成為履歷表中的一部分,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試想,如果當時的她,願意再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不急著宣告自己不行,把焦點放在已經學會的事物上,或是自己還想要學習的事物上,也許就不會有這篇令人惋惜的訪談文字了。這位已經離開的同仁,繞了生命的一小圈發現了這個道理,相信在她未來的職涯選擇中,會願意再多給自己一點耐心,也分享給現在感覺水深火熱,或是覺得現在的環境不適合自己的讀者。
我們在做一個求職決定前,相信已經經過了慎重的考量,選擇之後遇到的困難,就需要自己當下的察覺,去判斷到底是環境不適合,還是是環境要教會自己的事。我們的決策品質將會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品質,覺得想要放棄的同時,不妨問一下自己,如果下個月就開竅了,現在放棄自己會不會後悔。也許轉個彎,「豁然開朗」的感覺正等著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