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墊-打坐墊-冥想墊-蒲團-禪坐墊-心到位冥想墊
外面墊子功能:辦公和久坐
市面90%墊子大多針對辦公和久坐而設計,當然有些針對痣瘡有透氣功能,而賣家為了擴大使用層也說冥想也可以使用,但往往賣家從來沒有打坐過,或打坐不久沒法切身體驗只針對冥想盤腳(盤坐與立坐重心不一樣) 而設計,所以有很多初學者買了外面墊子(造形訴求不一),回家後發現盤坐不舒服。
而自已這十幾年的冥想過程中換了非常多墊子,後來乾脆找傢俱行客制化,不但貴而且隨時間姿勢的變化,發現又不適合了,才意識到一定要可調整高度的墊子。
靜坐墊-打坐墊-冥想墊-蒲團-禪坐墊-心到位冥想墊
上圖為這十年買過各式各樣的坐墊(不含靠墊),甚至請傢俱行客制,但隨著坐姿與體重的變化而不合適,才意識到可否有調整高度功能?
冥想墊真正的需求:
高度可調整: 每個人身高體重、腿部長短胖瘦都沒法用一種尺寸來符合,何況隨著冥想越久可能會變換盤坐姿勢,散盤、半盤、緬甸盤和雙盤,每種姿勢需要高度的不一樣,因此不可能單一尺寸就能符合各種姿勢。 (參考”打坐姿勢有多少種??”)
臗關節一定要高於膝蓋8~12cm: 不管打坐墊訴求內凹、斜15度、可支撐小腿……等,只要無法令你的臗關節高於膝蓋8~12cm,腳部重心將往後集中導致單一點擠壓臀部而造成容易腳麻。 (參考”為什麼打坐盤腿容易腳麻?”), 為什麼要高8~12cm呢?因為不同盤腿姿勢需要高度不一,雙盤姿勢約8cm左右不需太高,單盤姿勢約10cm左右,而散盤姿勢約12cm,通常初學者慢慢由散盤到單盤再到雙盤,但也可能隨年紀或受傷沒法長期雙盤,而使用單盤或散盤。
材質必需透氣: 很多以透氣為訴求,甚至用稻穀、草、椰絲或泡棉……等。這些都是為了更透氣,但怎麼都比不上” 開孔”直接讓空氣流通透氣,所以選購時留意材質有沒有孔或凹洞可散熱或讓空氣流通,否則夏天一到,坐超過15分鐘就會悶熱難耐。
軟硬兼具: 坐墊太軟重心容易偏移下陷,太硬又不舒服 (除非像古代苦修坐石頭),所以怎樣才能軟中帶硬?軟的來又不下陷,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必需有層次而且由底部硬,上部軟,這樣才能達到軟中帶硬的效果。所以購買時內容物若只有一種硬度可能很難達到軟中帶硬的舒適感。
居家美學: 有一位外國朋友長期打坐,開始要建立一個冥想空間,布置時傷痛腦筋,他說為什麼打坐椅或墊子這麼宗教感與居家布置完全違和? 學設計是否融入居家設計很重要。如同瑜珈墊也是,各種設計各種潮流感都有,但如果要美學穿插不同顏色,非單一塊布、單一色調即可,但要有所變化車縫成本將貴3倍以上。如同市面上單一顏色衣服成本比較便宜,如果用二種不同布來設計配色,則比較貴。
布的選擇: 制作之後才知道布與車縫成本是最貴,布的材質便宜與貴成本差5倍以上,所以市面上墊子為節省成本,因此幾乎選擇單一顏色,這樣不但可省布錢也省車縫錢。而布又要看有多少功能,防潑水與零甲醛是最基本的,在疫情期間大家都注重衛生,有抗菌功能是首選!當然布的耐用度與透氣度也很重要。
多功能使用: 一定只能用來冥想靜坐嗎?一個用料好的墊子成本不便宜,難道只有一種功能嗎?能夠用做和室墊、可以午睡、可以看書、祈禱、禮拜及做伸展……等等,這樣CP值更高。
可否攜帶: 很多人會帶出去共修、野餐及戶外打坐,甚至公司午休時做冥想、當床墊睡都是靈活應用。有一次我問女性朋友,你為什麼不帶冥想墊子出來只帶瑜珈墊?原來裝瑜珈墊的筒子比較時尚專業,而裝墊子的袋子是裝棉被的透明塑膠袋,她覺得實在很土。
冥想課程: 雖然有一些善知識已有自已的派別或靜坐方法,但還是有一些初學者需要引導,就算已經長期冥想靜坐也可以加以參考線上冥想課程(最好收集不同冥想老師)。比如雙盤,一開始我硬練差點受傷,後來從一位瑜珈老師中才知道只要做幾個伸展就可輕鬆拉開筋骨容易雙盤。(參考”雙盤好難?如何雙盤靜坐?老師幫幫我!”)
可試用退貨: 筆者在大陸買了一個很便宜墊子,內容物叫”發泡聚苯乙烯材質”,描述這種材質又輕又耐用又防蟲 (因為曾經買過一些內容物是植物類, 潮濕容易長蟲),買了後試坐發現很硬但卻是很輕?拆開才知道原來是保麗龍! 要退貨對方不肯,他說他們沒有欺騙,因為”發泡聚苯乙烯”就是保麗龍正式化學名,雖然有七天鑑賞期(寫在不起眼地方),只能看(鑑賞)不能試用,只要拆開透明袋就不能退。總而言之,一定要試用幾天,不行可以退,因為不試用真的不知道符不符合自已身形。
以上為收集多位長期冥想老師的經驗, 以供參考。
靜坐墊-打坐墊-冥想墊-蒲團-禪坐墊-心到位冥想墊
QUELEA 心到位冥想殿全球最大冥想用品研創中心提供一系列冥想相關用品,許自已一個專屬的神聖空 間,請點首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