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不清的中醫概念 - 陰陽動態平衡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相信大多數人跟敝人一樣,覺得中醫好像就在生活中,吃酒席時如果有蟹都知道太寒要吃薑,也知道吃瓜果類的太冷,也常會說自己很最近很虛,或者自己上火舌頭破,或什麼燥熱體質或自己身體太寒等等。用的詞彙都跟中醫相關但是等到真正去接觸中醫時,又被這些名詞概念弄得很糊塗感覺很玄而難以親近。
光明中醫的一本線上閱讀的書《中醫概念入門》這本書是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寫得相當好的中醫概念入門的書,李可也很推薦光明中醫的教材,但凡對中醫有興趣的人,值得花點時間看一看,內容講的都是身邊生活中的例子,看完你會覺得原來我們是如此忽視自身的生活環境,太多在眼前的事物都無感。本文中我會摘錄這本書中諸多內容,用『』標注,因為我沒法比這書說的更好了,希望這樣有做到提綱挈領跟快速進入狀況的效果。以下四句的引用,概略說明了中醫的主要思路及對人體生理組織的看法:
『中醫是養護生命的醫學,其原理和園丁養護溫室花草的道理很相似,以調節生命所處的環境平衡為主要任務。』
『養護花草有四大要素,陽光、水、土壤、空氣,缺一不可。』
『陽氣(元氣)對應陽光,津液和血對應水,氣對應空氣,形對應形體、土壤等。』
『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並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繫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神、氣、血、津液的作用,完成人體的整體功能活動,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
中醫講的就是人活在天地之間,最重要二字就是平衡,不平衡就要調回自身平衡狀態以適應天地環境。
書中用房間住人溫度平衡當例子,來模擬人體的陰陽平衡並加以說明。『對應前面房間與暖氣的例子,形體指的是房間,氣血指的是暖氣。房間大小應與暖氣功率相匹配,形體大小應與氣血的多少相匹配。』我們把房子換成人體,制冷空調與暖氣的調節當做體功能,房間內多出來的火或冰就當做人體中多出來的火熱邪跟寒邪。人體温的平衡點約在36~37度左右。任何事物的陰陽屬性都以其相對平衡點的差異而定,如功能下降屬陰,功能亢奮為陽。
書中舉例:『比如陽氣虛指的是花園的光照不足,會有寒冷的現象,又叫陽虛。陽氣過量,會造成花園過熱,叫陽實。津液虛指的是花園的水不夠。津液和血合稱為陰,所以陰虛是津液和血都不夠。如果水過多超出所需的度,會成為廢水,屬於陰實。』
每次翻中醫書總是提超多陰陽二字,上面的舉例說明就有,而實際上談的陰陽都是相對性的而非絕對性的,詳細可閲讀書的內容。茲將書中陰陽屬性說明截錄於下:
『陰陽的基本屬性可歸納如下:
凡是動的、升的、浮的、上的、外的、熱的、明的、無形的等等屬陽;
凡是靜的、降的、沈的、下的、內的、寒的、暗的、有形的等等屬陰。
即天在上、無形屬陽;地在下、有形屬陰。日是明亮的、熱的屬陽;月是晦暗的、寒冷的屬陰。疾病中的熱證、實證、表證屬陽;寒證、虛證、裡證屬陰。』
本書的作者對談陰陽平衡下了一個清楚的定義:『功能、載體、指標及其波動範圍,是我們談陰陽平衡需要關注的三個要素。』載體可以是人或五臟六腑等部位。
『中醫學中談的陰陽,之所以讓人難以理解,關鍵就是講述人經常沒有說清楚功能是要做什麼?平衡點在哪裡?從而導致了不同系統、不同層次陰陽概念的混亂、濫用,不利於中醫學的傳播,讓中醫學習者思維混亂。』
所以人體的陰陽平衡是要看多維度的指標,此處摘出書中所舉各種維度為例:
  • 『溫度失衡,我們用「寒、熱」來描述。』寒屬陰,熱屬陽。
  • 『濕度失衡,可以用「濕、燥」來描述濕度失衡。』濕屬陰,燥屬小寒也屬陰。
  • 『身體有氣的平衡、血的平衡、水的平衡,對應就有氣虛、氣滯、血虛、血淤、津液虛、痰飲等各方面的失衡。』氣屬陽,血、津液、水屬陰。
  • 『環境的失衡。虛是指該有的要素不夠,實是指不該有的東西太多。』虛為陰,實為陽。
  • 『虛實是各種指標失衡的統稱,寒熱是溫度指標的特指。』
  • 『保持指標平衡的能力不足稱為虛。原則上,維持指標平衡的能力越強越好。』功能強就是身體很健康。
  • 『中醫在對邪的性質進行描述的時候,有實體物質的邪稱為實邪,無形氣態或能量類的邪稱為虛邪。』『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過多,所以同一個部位虛實兩者並不對立,可以共存;不同部位則可以此處虛而彼處實。』
指標的敏感度:『從「敏感度」角度看,有些指標是敏感的,比如說溫度指標,它隨著季節、晝夜經常變化,需要經常關注調節。還有一些指標是不敏感的,比如牆壁厚度,一旦房子建好後,多年不變,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一般不需要關心它的變化。人體也是一樣,因溫度變化比較敏感常見,所以中醫經常「寒熱虛實」並稱。』
對於人體陰陽平衡狀態說明:
  • 『中醫用虛、實來描述失衡的原因性質,用補、瀉來描述失衡的調節方法。』
  • 『陽虛則表現為虛寒;陰虛則表現為虛熱。』
  • 『陽勝則人體功能亢奮而見熱證;陰勝則人體功能抑制而見寒證。』
  •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 『扶正的方法可能會有留邪的隱患,祛邪的方法往往會傷正。』
  • 『必須分清虛實,再採取對應的補瀉方法;如果判斷錯誤,比如本來是有火的實熱,誤判成了虛寒,採取了補陽(增強暖氣)的措施,就會火上澆油,讓室溫更加偏離平衡點。或者本為虛寒,誤判為實熱,採取瀉熱的方法等等,都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這就是所謂醫者的虛虛實實的錯誤。
  • 『我們談虛實中的實熱的時候,說房間中多了一團火,會造成實熱。而這裡又說,溫度低而暖氣不足的時候可以放一團火幫助升溫。那麼這團火到底是致病之因還是糾偏之藥呢?這個完全決定於原本房間溫度是平衡還是失衡的。原本房間溫度低,一團火有助於房間溫度趨近平衡,這個火就是良藥。如果原本房間溫度是平衡的,這團火會打破平衡,那它就是毒藥。總之,一切以平衡為準,任何藥物或者療法,能維護平衡就是好的,破壞平衡就是壞的。』
  • 『由此可見,中醫中的偏性之藥,如果拋棄平衡而談其有益或有害,是錯誤的,會誤導人。正確的使用,砒霜也可以救人;不正確的使用,人參也可以害人。』
而人體平衡機制用「升降出入」四個字來概括,而功能的控制則對應中醫精氣神中的神。
為了讓人體的溫度均衡,要製造氣血的流動,讓氣血津液的熱流向相對冷的一面,氣血津液的涼潤流向熱的一面,這就是人體寒熱平衡的機制,也叫陰陽的交互,所以有人體上下部之間的「升降平衡」與裡外部的「出入平衡」,比如脾升清、胃降濁或者腎水升、心火降。
『升降出入做的好,稱為「陰陽相交,水火既濟」,是生之象;做的不好,則叫「陰陽分離、水火未濟」,是死之象;中醫常說的上熱下寒或者內熱外寒等,就是人體熱量的平衡機制出現問題,造成一部分偏熱而另一部分偏寒,嚴重的話會產生陰陽分離而死亡的後果。』
我曾用動畫圖來表達陰陽動態平衡:
從前我展示這些動畫時,不少人對我說看不懂,我也不知道如何解釋能比較好,希望本文的解說能起到作用。你會發現上面的圖都導向一件事,陰陽回歸正常水平,實多的去掉,虛少的補上;只有最後一個,當陰陽水平上提時,表示一個人的健康強度上昇一個水平,陰平陽秘為健康人。如果你具備了陰陽寒熱虛實的簡單基本概念,以後不管是看書還是聽中醫師說病情病機時,就能有一個高度概括能綜觀全局把握方向,就不會在中醫名詞雲裡霧裡中迷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54內容數
自己學中醫用中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RL-TCMstud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醫看病一定要先辨清自身的寒熱虛實,不然的話,你有50%的機會會錯,意思是會火上加油,小病就還好,大病就有可能病情急轉直下,特別是温病。温病要保津液,所以不可以用傷寒熱藥,用了就真的是標準的火上再澆油了。
流鼻水每個人都有經驗,但是大都是因為受寒。所以,我老媽只要一看到我流鼻水就一口咬定我感冒了。上了中醫課,才明白天候對人體的影響,其實地球的天候是跟天體有關的這就扯到天文學去了,在中醫這是關聯到疾病的預測就是五運六氣,六氣就是風寒暑溼燥火簡稱六淫,就外感疾病的「本」。 那現在來說說幾種流鼻水的狀況:
因為上一篇提到到《傷寒論》的方,所以這裏對漢代劑量單位的換算來說明一下。 重量   一斤=250g  十六兩為斤  一兩=15g(250/16=15.625g)   千二百黍重12銖,「兩」個12銖是1兩   三十斤為鈞  四鈞為石   *石為重量單位音「實」; 石為容量單位音「蛋」 容量 長度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并治》 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此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
中醫温病必讀的書清朝吳鞠通老人家的《温病條辨》上焦篇:十六、太陰温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 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發斑者,化斑湯主之;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主之。禁升麻、柴胡、當歸、防風、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譫語者,清宮湯主之,牛黃丸、紫雪丹
中醫最重要的就是實證,所以就來說說我對肉桂令人大驚奇的藥效,這真的是無心插柳得來的。 我媽媽老是喊頭暈,老叫站不大穩。自從我去上了《傷寒論》的課,我知道這是真武湯證,條文是第82條: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中醫看病一定要先辨清自身的寒熱虛實,不然的話,你有50%的機會會錯,意思是會火上加油,小病就還好,大病就有可能病情急轉直下,特別是温病。温病要保津液,所以不可以用傷寒熱藥,用了就真的是標準的火上再澆油了。
流鼻水每個人都有經驗,但是大都是因為受寒。所以,我老媽只要一看到我流鼻水就一口咬定我感冒了。上了中醫課,才明白天候對人體的影響,其實地球的天候是跟天體有關的這就扯到天文學去了,在中醫這是關聯到疾病的預測就是五運六氣,六氣就是風寒暑溼燥火簡稱六淫,就外感疾病的「本」。 那現在來說說幾種流鼻水的狀況:
因為上一篇提到到《傷寒論》的方,所以這裏對漢代劑量單位的換算來說明一下。 重量   一斤=250g  十六兩為斤  一兩=15g(250/16=15.625g)   千二百黍重12銖,「兩」個12銖是1兩   三十斤為鈞  四鈞為石   *石為重量單位音「實」; 石為容量單位音「蛋」 容量 長度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并治》 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此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黃耆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
中醫温病必讀的書清朝吳鞠通老人家的《温病條辨》上焦篇:十六、太陰温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 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發斑者,化斑湯主之;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主之。禁升麻、柴胡、當歸、防風、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譫語者,清宮湯主之,牛黃丸、紫雪丹
中醫最重要的就是實證,所以就來說說我對肉桂令人大驚奇的藥效,這真的是無心插柳得來的。 我媽媽老是喊頭暈,老叫站不大穩。自從我去上了《傷寒論》的課,我知道這是真武湯證,條文是第82條: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氣】來自兩個方面 《宗氣》肺呼吸之氣 《中氣》脾胃之氣 【衛氣】肺氣與脾胃之氣綜合產生,為保衛身體之氣。 人體的衰退失調往往從陽虛開始,「陽虛」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搗藥編 用實際的例子來比喻解釋: 🔎陽氣熱能不足(陽虛)時,多餘水分化氣向上的能力會變弱(胃氣胃火不夠),中焦脾胃
中醫學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了人與天地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密不可分性。 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Thumbnail
【陽宅風水(1)】     關於「陽宅風水」其實最重要的就兩項,一個是方位風水、另外一個就是動線風水,現在越來越小的住宅房,方位風水的重要性越來越低,就算我知道東北方不適合開窗開戶,獨立套房樓中樓:有辦法改變什麼嗎?動線風水此時此刻重要多了!     一般人說的財位、文昌位,其實各有他的道理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 木氣有疏洩能力,火氣有宣通能力,金氣有收斂能力,水氣有封藏能力,土氣有運化能力。 能力亦稱勢力,亦稱作用。 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 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 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 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土長。 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 夏秋
Thumbnail
由執業中醫師分享,如何利用負離子健康衣物補氣的方式,包括補元氣、衛氣、真氣、營氣和宗氣,以及氣血瘀塞的病因。同時還介紹了中醫講的陰陽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以及負離子作用與中醫調養原理的相似性。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將身體的生理狀態比擬為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理論,其中之一的概念是「火」。 火代表著陽氣或熱能,與另一個相對的概念「水」形成對應。這種陰陽的平衡是中醫理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當陰陽失調時,會造成火失衡的狀況,就可能導致各種不適和疾病的發生。 火的表現分兩個部分: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氣】來自兩個方面 《宗氣》肺呼吸之氣 《中氣》脾胃之氣 【衛氣】肺氣與脾胃之氣綜合產生,為保衛身體之氣。 人體的衰退失調往往從陽虛開始,「陽虛」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搗藥編 用實際的例子來比喻解釋: 🔎陽氣熱能不足(陽虛)時,多餘水分化氣向上的能力會變弱(胃氣胃火不夠),中焦脾胃
中醫學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強調了人與天地自然界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密不可分性。 瞭解和掌握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保護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Thumbnail
【陽宅風水(1)】     關於「陽宅風水」其實最重要的就兩項,一個是方位風水、另外一個就是動線風水,現在越來越小的住宅房,方位風水的重要性越來越低,就算我知道東北方不適合開窗開戶,獨立套房樓中樓:有辦法改變什麼嗎?動線風水此時此刻重要多了!     一般人說的財位、文昌位,其實各有他的道理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 木氣有疏洩能力,火氣有宣通能力,金氣有收斂能力,水氣有封藏能力,土氣有運化能力。 能力亦稱勢力,亦稱作用。 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 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 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 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土長。 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 夏秋
Thumbnail
由執業中醫師分享,如何利用負離子健康衣物補氣的方式,包括補元氣、衛氣、真氣、營氣和宗氣,以及氣血瘀塞的病因。同時還介紹了中醫講的陰陽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以及負離子作用與中醫調養原理的相似性。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Thumbnail
黃靖容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將身體的生理狀態比擬為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理論,其中之一的概念是「火」。 火代表著陽氣或熱能,與另一個相對的概念「水」形成對應。這種陰陽的平衡是中醫理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當陰陽失調時,會造成火失衡的狀況,就可能導致各種不適和疾病的發生。 火的表現分兩個部分: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