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長繩繫日住,貫索挽河流。

《奉和聖製觀拔河俗戲應制 》唐 · 張說
引用典故:長繩繫日
  • 今歲好拖鉤,橫銜敞御樓。
  • 長繩繫日住,貫索挽河流。
  • 鬬力頻催鼓,爭更上籌。
  • 春來百種戲,天意在宜秋。
註解:
  1. 【拖鉤】:拔河。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拖鉤之戲,以篾纜,綿亙數里,鳴鼓牽之。”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拔河》:“古用篾纜,今民則以大麻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掛於胸前,分二,兩向齊挽。” 閩南語的ping5, 訓,「邊pian,旁pong5」。 二朋,二組,也可以衍生為「邊,旁」義!【朋】 ping5, 音義皆合! 教育部用「」為俗字!
  2. 【都】:量詞。相當於「場」、「次」。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打毬》:「吐蕃贊咄奏言:『臣部曲有善毬者,謂與漢敵。』上令仗內試之。決數都,吐蕃皆勝。」等同於閩南語的【tau2】音義! 教育部字典採用「斗」是不合義的! 雖然此詩,「都」的位置在平聲位! 但經歲月的流淌,以音別義的原則,有可能發生音調的改變!
來討論一則臉書貼文:
楊𤆬治的「𤆬」怎麼唸?
「𤆬」這個字,上面一個毛,下面加四點火,其實我無法用電腦打出來,大家看到的字是從網路上剪下來貼上的。
這個字在華語字典上找不到,但是台語字典有,唸 chhōa (白話字) /tshuā (教育部羅馬字)。
過去社會重男輕女,不少女生被取名為「罔腰」或「罔市/飼」。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說明如下:
『罔飼:姑且餵養。早期臺灣人因為重男輕女,往往會把剛出生的女嬰取名為「罔市」或「罔腰」,與罔飼、罔育諧音,表示並不歡迎這個嬰兒,但是既然生下來了,只好姑且將她養育長大。但有時候是因為擔心小孩身體虛弱,便故意取個相反意味的小名,以保佑小孩順利成長。』
另外,也有態度積極一點的父母會將女兒叫做「招弟」、「盼弟」、「來弟」。
楊「𤆬治」在家排行老二,她的名字是chhōa-tī /tshuā-tī,帶弟,應該是相同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 chhōa 寫成漢字變「𤆬」,這我也想不通。不知是否有哪位神人能說明一下?
這個造字「𤆬」(上毛下四點),為俗字,早期閩南地區戲曲劇本,明嘉靖本《荔鏡記》中已經出現過這個字。例如:「便做無緣隔遠,死去冤魂相𤆬。」用法和現代臺灣閩南語完全相同。其中也有引申用法,例如:「聽許鳥叫哀怨,𤆬人心悲。」(聽那些鳥叫哀怨,人心悲)。呂宋《班唐》有寫『𤆬人心悶』。
不過這畢竟是方言用字,而其漢字卻是諱莫如深! 以下兩段是取自舊作解析!
  1. tshua7 這個字,音義失聯!目前俗用毛字下面用四點(𤆬)!教育部沿用此字!其實用訓用字,「帶」,亦可!不過音的推演,也是可能的! 帶tua3 - tshua7 有一定的音變條件 tsh- - ts- - t-。 tua3 跟 tshua7 音接近,義相同,可能有關連性!對照中文詞彙會更直觀,譬如台語,tshuā-tsáu,tshuā-走,-帶走。tshuā-tshau,tshuā-操-帶操。tshuā-lōo,tshuā-路,帶路。tshuā-thâu,tshuā-頭-帶頭。(摘自舊作:浪子回頭)
  2. 杜佳倫 (中山大學中文系) ,寫了一篇論文,認為tshua7「帶領」義,跟「娶,掣,曳,抴」等字同源! 個人覺得用「」字也是可以的,同樣的「世」音符,有 泄尿,tshua7-jio7! 但是,泄屎,就要念 tshuah-sai2, 所反映的就是「」字音!(摘自舊作:關四腳兒神)
如今,似乎有所感悟,往前再推進一步,試著推演其可能的書面漢字為何?來看:

【拖】tho1, 拖,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