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25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Chenggong110-2-3(國二)空城計卷

1. 危機四「伏」:隱藏、隱匿。如:「蟄伏」、「危機四伏」、「晝伏夜出」。《老子》第五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危機四伏:到處隱藏著危險。如:「戰場上雖危機四伏,但將士們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清.徐珂《清稗類鈔.迷信類.宣統年號之讖》:「今之天下,危機四伏,窺竊神器者,所在皆有。」 蟄伏:動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動。 象牙塔:本是法國批評家聖博甫對詩人威尼的評語。後比喻脫離現實的理想生活。也稱為「藝術之宮」。 解語花: 唐玄宗與楊貴妃同賞白蓮,大家讚嘆花的嬌美。玄宗指著身旁的貴妃說:「爭如我解語花!」典出《北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解語花》。後用以比喻善解人意的女子。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語花。」(爭:如何。同「怎」。) 詞牌名。出自唐玄宗讚貴妃之語。曲調內容存於宋代周邦彥《片玉集》。 孔方兄:對錢的戲稱。語本晉.魯褒〈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閃閃響噹噹的無價之寶,滿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三齣:「他不過向孔方兄告得個長頭假。」
7. 「惺惺相惜:聰明、伶俐。 惺惺相惜:聰明才智相當的人彼此同情、憐惜。如:「共同走過艱辛歲月的他們,發展出惺惺相惜的情誼。」
「惺惺」作態:虛情假意,扭捏做態。 惺惺作態:故意裝模作樣,虛情假意。如:「你以為他真的喜歡和老闆聊天?他不過是惺惺作態,虛意應付罷了。」
8. 霧裡看花:形容視界模糊,看不清楚。語本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後比喻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宋.趙蕃〈早到超果寺示成父且約歸日攜家來遊〉詩:「霧裡看花喜未昏,竹園啼鳥愛頻言。」清.王國維《人間詞話.白石寫景隔一層》:「白石寫景之作……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
10.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出自孔子的《論語·子罕》。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在儒家傳統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範疇。《禮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這三德,成為真正的君子。

互文修辭:指的是上下文互有省略,互相補充,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又名「互文見義」或「互文足義」。

單句互文(句中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後兩個詞語在意義上相互交錯、滲透、補充。例如: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譯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譯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隘。

對句(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裏含有對(下) 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裏的:
(1)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
譯為:當窗、對鏡理雲鬢貼花黃。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譯為:將軍戰士,經過許多爭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
(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譯為:夜裡明月升起,驚飛樹上的鳥鵲和鳴蟬;夜風輕拂中傳來了鳥聲和蟬鳴。
(4)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譯為:將軍和都護的角弓都僵硬得無法張開,鐵甲因天寒而無法穿上。 回文:上下兩句,詞彙大多相同,詞序排列恰好相反的修辭法 嚴式回文:上句倒讀,即成下句 魚幫水,水幫魚。 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蘇軾〈菩薩蠻〉
寬式回文:前句結尾詞作為後句開頭,後句結尾詞是前句的開頭 疑人心不正,心正不疑人
頂真後句的結尾,是前句的開端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有如在夢中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頂真兼層遞)
層遞依照事物的不同或事情的發展先後,做深淺、高低、輕重、本末等分層遞升或遞降排列,以表達客觀事物間逐步發展變化的情況,又叫「漸層」及「遞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ㄘㄠˊ ㄍㄨㄟˋ ㄌㄨㄣˋ ㄓㄢ) (一鼓作氣:歇後語)。曹劌,春秋魯人曹沬。他認為作戰全憑勇氣,擂第一通鼓,戰士勇氣旺盛,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振作勇氣。如:「這場比賽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像曹劌論戰──一鼓作氣。」 曹沬:ㄘㄠˊ ㄇㄟˋ,人名。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事莊公,與齊作戰,三戰皆敗。後齊魯會於柯,沬以匕首劫齊桓公,迫使歸還其戰時所失各地,因而立下大功。也稱為「曹劌」。
12. 夫執輿者為誰: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長沮說:「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那裏。」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是。「壞人壞事象洪水一樣泛濫,誰和你們去改變?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裏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播種。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 惟奕秋之為聽:只聽奕秋的話 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如果沒管仲,我們都會彼散著頭髮,衣襟向左開,淪為夷狄了。 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魏惠王的軍隊多次被齊、秦擊潰。
13.道貌「岸」然:高傲、莊嚴的樣子。如:「道貌岸然」。宋.黃庭堅〈定風波.萬里黔中一漏天〉詞:「鬼門關外蜀江前,莫笑老翁氣猶岸。」 道貌岸然:學道的人,容貌莊嚴肅穆。亦指外表莊重肅穆。後多形容故作正經,而心中實不如此。如:「看他一臉道貌岸然的樣子,誰敢開他玩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聽忌吃什麼?」也作「道貌凜然」、「岸然道貌」。
19.「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德化、智略等勝敵為上策。
二 2.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3.唐/李商隱〈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爲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獨木難支: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封神演義》第九三回:「因吾師在萬仙陣死於姜尚之手,屢欲思報此恨,為獨木難支,不能向前。」也作「一木難扶」、「一木難支。」(支:承受、受得住。) 翻譯 猿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 風雲常常護着他軍壘的藩籬欄柵。 諸葛亮徒然在這裏揮筆運籌劃算, 後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幹。 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 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 曾經吟誦了梁父吟爲他深表遺憾! 註釋 ①籌筆驛:舊址在今四川省廣元縣北。《方輿勝覽》:「籌筆驛在綿州綿谷縣北九十九里,蜀諸葛武侯出師,嘗駐軍籌劃於此。」 ②猿鳥句:諸葛亮治軍以嚴明稱,這裏意謂至今連魚鳥還在驚畏他的簡書。疑:驚。簡書:指軍令。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 ③儲胥:指軍用的籬柵。 ④上將:猶主帥,指諸葛亮。 ⑤降王:指後主劉禪。走傳車: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鄧艾伐蜀,後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經過籌筆驛。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後主是皇帝,這時卻坐的是傳車,也隱含諷喻意。 ⑥管:管仲。春秋時齊相,曾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樂毅。戰國時人,燕國名將,曾大敗強齊。原不忝:真不愧。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 ⑦他年:作往年解。錦裏: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⑧梁父吟:兩句意謂,往年曾謁錦裏的武侯祠,想起他隱居時吟詠《梁父吟》的抱負,不曾得到舒展,實在令人遺憾。
梁父吟:相傳為曾子所作的琴曲。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也作「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翻譯:走出齊國臨淄城的城門,遙望城南的蕩陰裡(地名)。那裡有三座墳墓,形狀大小非常相似。請問這裡是誰家的墓地,是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續的。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斬斷地脈。不料他們一朝遭到讒言,兩個桃子竟然殺死了三個勇士。誰能夠想出這樣的奇謀?他就是齊國的國相晏子。) 〈梁父吟〉講的其實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據說這事發生在齊景公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分別是: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接。由於三人勇猛善戰、戰功卓著,不把一般人放在眼中,顯得有些驕縱,就連當時的齊國國相晏子也對三人有所不滿,擔心三人會禍害齊國,於是晏子勸說齊景公殺了三人,齊景公雖然覺得可惜,但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於是就答應了晏子。
於是晏子就想了一個計策,他借齊景公之名,召來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接三位勇士,然後拿出2個逃子說要獎賞三人,並對三人說,你們誰的功勞大,桃子就獎賞給誰,公孫接第一個出來說:我曾經捕殺野豬、搏殺老虎,所以我得一個桃子。 田開疆第二個說:我曾經兩次率軍打敗敵軍,所以我也得一個桃子。最後,古冶子說:我曾經在河中勇斗大鱉,不僅救回了國君的馬,還救回了國君,我的功勞會不如你們嗎?我卻沒有桃子吃!說完古冶子還拔出自己的寶劍。
古冶子的話說完了,公孫接和田開疆就覺得不好意思,兩人本來就是自視甚高的人,現在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同時兩人也是熱血的急性之人,馬上就拔出寶劍自刎而死,古冶子一看到公孫接和田開疆自殺而死,開始感到內疚,因為自己一句話就害死了兩人,感到非常悔恨,同時在強烈的自尊心之下,古冶子也用劍自殺了,就這樣晏子一個小小的計謀,就導致了齊國三大勇士的自殺身亡,這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這個故事所表達的意思其實是:諷刺像晏子這樣的名士,居然用這種計謀去誅殺沒有過錯的勇猛之士,為三位勇士的強烈之死感到悲哀。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喜歡《梁父吟》,還經常吟唱?
三國志說諸葛亮喜歡唱《梁父吟》,然後緊接著說了一句,諸葛亮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可見管仲和樂毅才是諸葛亮所崇拜的物件,而《〈梁父吟〉》中所表達的二桃殺三死,對諸葛亮來說這是一種不道義的計策,諸葛亮是看不起晏子的計謀,更加為三位勇士的死不滿,諸葛亮喜歡吟唱《梁父吟》更多是為了警示自己。 梁父吟: 樂曲名: (1)是中國古代流傳於山東梁父山一帶的民謠,漢代被收為樂府詩。 (2)相傳為曾子所作的琴曲。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也作「梁甫吟」。 二桃殺三士:春秋時齊相晏嬰向景公獻計以二桃賜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論功領賞,欲其自相殘殺以除後患。後三人因此而自殺。典出《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後比喻運用計謀殺人。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唐.李白〈懼讒〉詩:「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三 (二) 諸葛亮〈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明志:語本三國蜀.諸葛亮〈誡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後因以澹泊明志表恬靜寡欲,志向高遠。如:「他一生澹泊明志,不汲汲於名利,深為世人所敬佩。」
(三) 草船借箭歇後語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有誤(霧) (四) 夏侯惇ㄉㄨㄣ 班師:把軍隊調回來,或指出征的軍隊勝利歸來。 班師得勝:軍隊凱旋,得勝歸來。 班師回朝:調回出去打仗的軍隊,或指出征的軍隊勝利歸來。 肺腑: 五臟六腑。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詩:「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比喻內心深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小姐既有見憐之心,小生有一簡,敢煩小娘子達知肺腑咱。」
比喻心腹。《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並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也作「肺府」、「肺附」。
雞肋: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甚價值,丟了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味如雞肋:味兒與雞的肋骨一樣無味。語本《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脩曰:『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比喻沒有味道或少有實惠。 雞肋尊拳:比喻身體瘦弱,不堪對方一拳。語本《晉書.卷四九.劉伶傳》:「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奉。』其人笑而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