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禪林寶訓》卷三 152

2015.11.20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行和尚①住薦福。一日問暫到僧:「甚處來?」
僧云:「福州來。」
雪堂曰:「沿路見好長老麼?」
僧云:「近過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②,雖不曾拜識,好長老也。」
雪堂曰:「安得知其為好?」
僧云:「入寺路徑開闢,廊廡③修整,殿堂香燈不絕,晨昏鐘鼓分明,二時粥飯
清潔,僧行見人有禮。以此知其為好長老。」
雪堂笑曰:「本固賢矣,然爾亦具眼也。」
直以斯言達于郡守吳公傳朋,曰:「遮僧持論,頗類范延齡薦張希顏④事。而閣
下之賢,不減張忠定公。老僧年邁,乞請本住持,庶幾為林下盛事。」
吳公大喜,本即日遷薦福。
《東湖集范延齡事出皇朝類範》
【注釋】
①雪堂行和尚:宋朝衢州烏巨山・雪堂道行禪師虔州(江西)人,俗姓。幼萌出家之志,後從天寧微禪師,決心益加堅固。十九歲從覺印子英禪師出家,參謁指源潤,機緣不契。又參禮龍門寺佛眼清遠禪師,得其玄旨,並嗣其法。建炎二年(1128),受徐康國之請,開法於壽寧。歷住法海天寧烏巨等諸刹。紹興二十一年(1151)示寂,世壽六十三。著有《雪堂行和尚語要》一卷、《雪堂行和尚拾遺錄》一卷。
②本和尚:宋朝信州博山・悟本禪師江西九江人。嗣大慧宗杲禪師
③ 廡:殿堂旁邊的廊屋。
④ 延齡薦張希顏:宋太宗時,張希顏萍鄉邑宰(地方官),范延齡為殿直(後備部隊的軍官),帶兵過金陵。其時張詠金陵知事(亦地方官),乃問范延齡說:「天使(皇帝派遣的使臣)沿路見有好官員嗎?」回答說:「昨過萍鄉,邑宰張希顏,可以算是一位好官員。」張詠說:「你怎麼知道他是好官員?」說:「自入其境,但見橋路完美,田園闊闢,野無墮農,市無賭博,夜聞更皷分明,便知必有好官員在此執政。」張詠說:「希顏固然是一位賢人,而天使能有這樣識見,當然也是一位好官員了。」於是,即向朝廷舉薦。太宗皇帝稱讚說:「你們二人都是國家的良使啊!」遂升范延齡為閣下侯,張希顏為發運使,封張詠為定國公。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住持薦福寺時,有一天問一位新來的僧人說:「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僧人答說:「從福州來。」
雪堂問:「沿途中可曾遇到好長老嗎?」僧人說:「最近經過信州博山的住持悟本和尚,雖然我不曾拜見他,但我可以斷定他是一位好長老。」
雪堂說:「你既不曾拜識,怎麼知他是一位好長老?」
僧人說:「我通過觀察六件事,所以知道。入寺路徑開闢平坦,利益行人,這是心地好。廊廡僧舍修建整齊,便於管理,這是建設好。殿堂上香燈不絕,這是報恩好。晨昏鐘鼓分明,這是法令好。早中二餐粥飯清潔,這是待眾好。寺僧見人有禮,這是規矩好。由此我知道這裡的住持一定是好長老。」
雪堂聽後笑著說:「博山悟本和尚固然是一位賢德的長老,而你的識見也確實高明啊!」
於是雪堂禪師就把這段擇賢機緣,通報饒州郡守吳傳朋,並且說:「這位禪僧的議論與從前范延齡舉薦張希顏的事極為相似,而閣下的賢能也不在當年張忠定公之下。老僧現已年邁,乞請悟本和尚薦福寺住持,這也可說是叢林中一件極為盛美的事。」
吳郡守大喜,當即請悟本和尚遷來薦福任住持。
良因贊曰:
修禪之人,若一心在道,功夫相續者,
方能靈明不昧,迥脫根塵;不為世間塵勞所拘,不為內在習氣所縛,
而照了萬物,悲智雙運。
因此是否與道相應,不只看佛堂內的功夫多少,更見於其行為。
古德之眼目,可作為借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