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禪林寶訓》卷三 161

2016.03.16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學者不知道之所向,則尋師友以參扣之。
善知識不可以道之獨化,故假學者贊祐之。
是以主招提有道德之師,而成法社,必有賢智之衲子,
是為虎嘯風冽,龍驤雲起。
昔江西馬祖,因百丈南泉,而顯其大機大用。
南岳石頭得藥山①天皇②,而著其大智大能。
所以千載一合,論說無疑。
冀然若鴻毛之遇風,沛乎似巨魚之縱壑,皆自然之勢也。
遂致建叢林功勳,增佛祖光耀。
先師住龍門,一夕謂予曰:
『我無德業,不能浩歸湖海衲子,終愧老東山也。』言畢潸然。
予嘗思之,今為人師法者,與古人相去倍萬矣。」
《與竹菴書》
【注釋】
①藥山:唐朝・藥山惟儼禪師山西絳州人,俗姓。十七歲依潮陽廣東西山慧照禪師出家。大曆八年(773)就衡山希澡禪師受具足戒。博通經論,嚴持戒律。後參謁石頭希遷禪師,密領玄旨。次參謁馬祖道一禪師,言下契悟,奉侍三年。後復還石頭禪師,為其法嗣。不久,至澧州藥山,廣開法筵,四眾雲集,大振宗風。一夜,登山經行,忽雲開見月,大笑一聲,遍於澧陽東九十餘里,居民均聞其聲。朗州刺史李翱贈詩云:「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唐太和八年(834)示寂,世壽八十四。一說太和二年(828)十二月示寂,世壽七十。敕諡「弘道大師」。
②天皇:唐朝・天皇道悟禪師婺州浙江省東陽人,俗姓。十四歲懷出家志,後從明州大德剃髮。二十五歲,於杭州竹林寺受具足戒,尋遊余杭,謁徑山國一禪師,叩問禪要,服侍五年,終受印可。後遁余姚大梅山建中元年(780),至鐘陵江西)參馬祖道一禪師。翌年,入衡岳石頭希遷禪師,盡得玄旨。初住灃陽,次移澋口,後棲止荊州當陽紫雲山。復應天皇寺之請,復興天皇寺,為江陵尹右僕射斐公所歸崇,法席愈盛,世稱天皇門風。憲宗元和二年(807)四月十三日示寂,世壽六十,法臘三十五。法嗣有龍潭崇信禪師崇信禪師門下出德山宣鑒禪師,其法系分雲門法眼二宗。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學者因不知妙道的所在,所以必須尋明師訪良友,以便參學扣問。
而善知識要推行道法教化眾生,不是憑一個人的能力而能成就,當然也要借重有才能的學者來輔佐自己。
因此叢林中如果是一位有道行德業的宗師建立法席,就必然有賢能智慧的大德禪僧前來佐助,所謂虎嘯而風生,龍騰而雲起。
比如以前江西馬祖是一位有道德的宗師,因得百丈懷海南泉普願佐助而顯發其大機大用。
南岳石頭希遷也是一位有道德的宗師,因得藥山惟儼、天皇道悟佐助而發揮其大智大能。
像這樣明師賢徒的遇合,可以說是千載奇逢,一朝契合,為師凡所議論言說,弟子當下了然無疑。
好比大鵬展翅高飛而憑藉大風,飛之必遠。又如巨魚將鼓浪躍入大海,適逢急流就下,游之必速,這都是自然的趨勢。
所以能夠建叢林功勳,為佛祖增光耀,這也是順理成章的。
記得先師從前住龍門時,有一天晚上對我說:「我沒有德行道業,不能招致四海衲僧來歸,實在是愧對東山祖庭啊!」先師說了這話,不禁潸然淚下。
因此我常常這樣想,現在作人師的與古人相差何止萬倍啊!」
良因贊曰:
追求道德之人,只在乎自己的道德是否充實。
而追求權力的人,只在乎自己的力量是否充足。
蕅益大師所說,為了追求權力:
「下手時便從世諦流布中著眼,便向門庭施設處安排。」
因此山呼海嘯,燕雀處堂。
為了追求道德,則
「破我相,蕩法執,剋除習氣,涕唾利名,時自簡點過失。」
因此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以道相助。
應當以此作為選擇善知識之標準,亦應以此作為我們修道之目標,以古德為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