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結局。李老師曾說:「我若不在了,可將我所有的著作一把火燒了。……只留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又說:「我十幾年來引導弟子對淨土生信心,並與弟子相約在淨土見。」「修行人深感五蘊苦、空、無常、無我;然而,與其無聊等死,不如快樂生活,求生淨土。」這些教言可濃縮、歸結為一句話:

     活著,做一個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死後,隨佛往生極樂

     淨土宗(中華淨土宗協會)成立20年後,散居台灣各地的現代禪同修,多半遵奉李老師的以身示範及最後叮嚀,而安住於信佛念佛(稱名),願生極樂,乃至成了生活化的習慣。

     從淨土宗回顧這句話,別有滋味、別具深意,完整的文句是:

    人生很短,諸行無常,快樂或憂苦,很快就過去了;唯一要緊的是「生死」大事。生前,隨份隨力做一個快樂、聰明、有品的人,而更重要、須全力以赴的是:一心皈依佛、信佛念佛,臨終乘佛力,往生安樂國。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果地成佛以來,一切眾生皆蒙佛力攝受,必生淨土得救,但因凡夫業障煩惱而不知不信,依然隱覆於無明煩惱之中必,自苦自擾(驚慌恐懼),或自暴自棄(頹廢放縱),錯用心於各種貪欲或惡行,認賊作父,或捨父逃逝,繼續的輪迴六道。

若能做一個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就能一切無礙,成為世上最幸福的人。

快樂,是「知足.任運.開放」的生涯;心中有「阿彌陀佛」,則快樂無憂。

聰明,是「明理.通情.懂事」的處世;且能信受佛說,不被異學異見(他宗外道)所動搖。

有品,是「恭敬.柔和.禮讓」的古風。不違法律、不害他人,善待眷屬、履行責任、惜情念恩、守信重諾、質直心柔軟,觀功不觀過。抱道自重、守身如玉。 

先做好人的本份,再提昇人的品質,讓心智愈來愈成熟,心靈愈來愈寂靜,念佛就更單純、相續、融入、相應。 

   1.聰明,有品(厭穢)而快樂(俗諦/機):大小顯密,宗門教下,黃葉但止小兒啼(平常心)

   2.快樂(欣淨)而聰明,有品(真諦/法):起心動念,競走奔馳,從來不離金剛體(安樂國)

 

    /聰明(有為):盡人事--不被人欺 (無益之苦應遠離);保護他人 (無辜之禍得避免)

快樂--聽佛命,乘佛願,稱佛名

    \有品(有守):守本分--難得糊塗、樂於吃虧,還愚痴

 

有品(戒):至心(至誠心) \

                 聰明(慧):欲生(迴願心)

快樂(定):信樂(深信心) /

      三者一體,在世乃「福慧雙修/大智若愚」,往生為「光壽無量/大願如佛」

或許可這麼說:從佛法、從經驗,千百次的思考,閱歷與智慧,到了極致,或福至心靈,由於善根發露,接續過去世的因緣,與阿彌陀佛相應,就直接信受了,也不知為什麼,甚至不想去探究或追溯。最確定的答案,唯有「皈依彌陀」是最如實、最妥當的解脫之捷徑。真的念佛人,是「至心信樂,欲生彼國」,意識型態的改變,讓整個無明業力,幽暗的無明,得以本質上扭轉。其實,我們宿昔以來,就在彌陀的懷抱中,被呵護、被攝受。古代的祖師有如此的親證,因此,活著就能享受「被佛擁抱」的安心與喜悅、寂靜與無諍。由於這樣的體證與受用,從此活出一種生命境界,如〈永嘉證道歌〉云:「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對人間的一切因緣、果報,能隨順而不執著。每天在彌陀的懷抱中,安分知足的吃飯喝茶,逆來順受,安之如素,隨緣了舊業,不再造新殃;平日只是虔誠的念佛,然後,在不違背法律、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輕安自在的生活。

         因為於人無愧,故心中無事,就能安穩、從容的念佛,一句一句的口唸耳聽,銘感於衷。如《荀子·勸學》:「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在優遊涵泳、幽獨咀含中薰習名號的功德,默化凡夫的習性。從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的「歡喜」念佛,進而感恩彌陀大願、珍惜念佛因緣而「推己」及人,於是自他同聲稱佛名,同生安樂國。

口中唸佛、心中有佛,世間的一切遭遇、境界,都滿足、甘願。來自彌陀本願的加被,令彼此的身心柔軟、謙和。在光明遍照的念佛聲中,敦倫盡分的孝順父母、照顧兒女,或職場謀生、社團活動,……也算是做佛事;乃至隨緣隨喜的與人為善、助人滿願,或給人歡喜、給人希望,也就是結善緣。這一切都能讓人感動而樂於親近,不僅自己安心,別人也放心,再自然而然、不著痕跡的將佛號傳播出去。

本願念佛是隨順信心,任憑他力,不在複雜的人事中計較、等待,逐漸放捨「師心自用、唯我獨尊」的閉塞與傲慢;在念佛中敞開心胸,把身口意交付「南無阿彌陀佛」 ,就沒「我的」事了。信願稱名之心得決定而平生業成,現世就享有滅罪獲救的喜悅、往生成佛的展望,乃至清珠(佛號)投於濁水(煩惱)的定靜安隱……種種快樂。命終往生之後,在淨土中自然而然的除煩惱、生智慧,具足神通與方便,迴入娑婆度眾生,就更具足五果門的大樂。《大經》「讚佛偈」: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穩。

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快樂第一。「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我們的快樂,是「壞苦」,樂過去,或變動,就轉為苦了。天人之樂報盡了,仍墮落人間或三惡道。《莊嚴經》:「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念佛人活在世間的餘生,就是與一切同見同行的眷屬、蓮友,相濡以沫、相親以佛,相知相惜、相助相扶,在娑婆就是一家人,到淨土更是一體人,「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這樣的情境與成果,既是「快樂、聰明、有品」的受用,更是「極樂、智慧、清淨」功德。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長劫大悲的發願與回向,讓我們無條件的領受、享有,我們每個人與阿彌陀佛及十方蓮友的關聯,有如這首歌所唱的:

我的快樂 來自你的笑聲 你若流淚 我更心疼 我的夢想 要你陪我完成 你給我 的愛 讓我勇氣倍增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依相信 分擔分享 彼此的人生[2]

南無阿彌陀佛 



[1]預定、預知、預設、預期、預見、預料、預備。

[2] 〈一家人〉詞:陳建名/曲:王建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4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0806 敬禮孔雀明王佛 - 護生除疾 2010年,我在台灣雷藏寺,得到老師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孔雀明王佛」的學法灌頂。 然後,辭去了工作,閉關修持「孔雀明王」法門。 同時完成了兩個Round的六十萬遍持咒練習(共120萬遍)。 2021年在林口教室
Thumbnail
20240806 敬禮孔雀明王佛 - 護生除疾 2010年,我在台灣雷藏寺,得到老師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孔雀明王佛」的學法灌頂。 然後,辭去了工作,閉關修持「孔雀明王」法門。 同時完成了兩個Round的六十萬遍持咒練習(共120萬遍)。 2021年在林口教室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從小到大都沒有經過戰爭、疾病,能夠長大,有學問、學養就不錯了,還去學佛。學佛了,等到經教通達或親近依止善知識明師,等學到一定的程度,要把佛法弘揚出去,很多都到中老年了。有的法緣還不好,弘法時間一點點。所以,努力地修行,興辦弘化弘法的佛行事業,這非常重要。大家應該截長補短,
Thumbnail
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從小到大都沒有經過戰爭、疾病,能夠長大,有學問、學養就不錯了,還去學佛。學佛了,等到經教通達或親近依止善知識明師,等學到一定的程度,要把佛法弘揚出去,很多都到中老年了。有的法緣還不好,弘法時間一點點。所以,努力地修行,興辦弘化弘法的佛行事業,這非常重要。大家應該截長補短,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弟子,四川成都新繁人氏唐謝樂慧,法名釋心會,享年84歲,於2004年8月31日中國農曆7月16日晚子時,由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Thumbnail
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弟子,四川成都新繁人氏唐謝樂慧,法名釋心會,享年84歲,於2004年8月31日中國農曆7月16日晚子時,由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Thumbnail
龍德上師法脈傳承──偉大祖師 究給企千法王 離我們最近的一尊佛!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清淨傳承法脈的大恩祖師,薩迦察派「無上密道果不共傳承藏持者」尊貴的當代大成就者──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 偉大傳承祖師、當代成就者,一切具大證量上師的根本上師——偉大的 究給企千法王,即是兼具慈悲與智慧
Thumbnail
龍德上師法脈傳承──偉大祖師 究給企千法王 離我們最近的一尊佛!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清淨傳承法脈的大恩祖師,薩迦察派「無上密道果不共傳承藏持者」尊貴的當代大成就者──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 偉大傳承祖師、當代成就者,一切具大證量上師的根本上師——偉大的 究給企千法王,即是兼具慈悲與智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