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閱讀心得】用藝術思考法面對人生「再」設計

先做個問題
你在為朋友準備禮物時,你會 1. 調查對方在年齡層最受歡迎的物品。 2. 與對方共處時,不經意試探對方喜好。 3. 送對方自己喜歡的物品。 這分別對應3種不同思考,答案在本文後面。

【閱讀心得】令人腦動大開的藝術思考法
這本書確實令人腦動大開。
如果你注意到書本的章節,會發現第一章在187頁,作者提到這是由他國小女兒隨意用卡片抽出的排列順序,他也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

1. 什麼是藝術思考?商業思考的進化過程
如果要回答這問題,先介紹藝術思考出現的背景會更清楚——
市場初期,由於商品類型有限,人們的需求也尚未飽和,會購買一模一樣的產品,所以能夠大量複製生產的工廠,就具有競爭優勢。 在工廠模式下,生產線要盡可能生產同類產品,因此需要分析產生流程,讓公司實現規範化管理,工作流程自動化,好大量生產,此時,最適合邏輯思考。
接著,市場逐漸成熟,生活所需的商品能輕易購得,消費者的品味變得更多樣化,無法滿足於單一性商品——
此時,設計思考出現,透過觀察特定消費族群的消費行為,來設計改善商品。 然而,市場變動速度太快,加上社群軟體的推波助瀾,無論是誰都可以用社群網站發文或在電商賣東西。HEART CATCH的創辦人西村真理子提到,就算是就近觀察顧客與使用者,也找不出答案。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藝術思考開始受到重視。
所謂的藝術思考指的是學習藝術家思考的方式,接納自己對特定事物的偏愛與社會違和感,去跳脫理性束縛,生產出與眾不同的商品,而非複製貼上的商品。
作者提到,偏愛與社會違和感是創作的泉源。
偏愛是指,不知為何受到某種事物吸引、癡迷;違和感是指,頭腦無法理解,但身體已經感知到異狀,雖然理性無法解釋,但有其意義。藝術家要創造嶄新的價值,不光要新穎,更重要的是展現其個性。
也因為,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新點子很容易被抄襲,變得一點價值都沒有,但若能找到自己的偏愛與社會違和感,將會有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

2. 將藝術思考用於人生設計
作者用生動的比喻來說明今昔差異,過去交通與通訊科技進步,使得人們社交範圍大,每個人像坐在豪華郵輪,靠著彼此遵守法律、制度、社會共識、好展開團體生活,安穩過日。 如今,商業活動的規模縮小,鐵飯碗變少,約聘人員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人成為自由工作者,個體時代來臨,每個人都得划著獨木舟前進,設法航向自己設定的目的地。 甚至乖乖遵守遊戲規則,反而更令人害怕,不知道何時會被丟入大海,搭乘豪華郵輪的遊客,不會觀察洋流,也不會划船。 換句話說,遵守遊戲規則,依照正確的道路前進,就可以安穩過活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未來人們面臨被仍下船,面對人生「再」設計的可能性變高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未來會逐漸需要去探索,到底什麼是自己真正在意的、重視的事物,去設計自己的人生目的地,不再過著複製貼上的人生。
然而,在社會規範下,個體想要活出自我是不容易的,作者整理三個無法找到自我的原因:
(1) 藏身于社會角色中 「社會角色是個人或企業的自我認同,先亮出自己的社會地位,說話份量就比較重,並加深自己的印象,久而久之我們就把那個身分當作自己的本質。」 像有些婦女結婚後,被稱呼為某某某媽媽,當認同這個社會角色後,就會帶來不必要壓力,像是「媽媽凡事都要想到孩子」。
社會角色只是外殼,離自己核心最遙遠,唯有放下它,才能找出自我。
(2) 把特色當缺陷 缺點可能是特色,因為強項或優點只能顯示出一般大眾的價值觀,然而究竟是強項或優點,就取決於欣賞角度及時空條件。令人失望的部分,潛藏著與眾不同的珍貴種子。
(3) 習以為常 習慣了自己的個性與生活方式,而無法察覺自己有什麼特別之處,想發現其他面向,需要外界刺激。

3. 如何找到個人風格以及偏愛、社會違和感
(1) 個人風格 寫出所有個人特徵/特色後,刪減到只剩下一項。 這樣就能找出自己最鮮明的特色,沒有那一項,就不是自己了。
(2) 偏愛、社會違和感 寫出3個你的癖好、偏愛的事物及無法戒除的事物。 寫出3個近期發生、你無法原諒的事情。 從這些事情當中,整理出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找到自己的特色後,試著運用在工作上。

4. 閱讀後一些反思
這本書裏頭有針對產品設計與創業作討論,我把與人生設計相關的部分抽離出來,作成圖卡並記錄一些反思。 (1) 人生設計應用 我自己對人生設計有興趣,接觸一些跟職涯相關的資訊,會發現有時職涯諮詢,是以設計思考的方式去做提問與規劃,試圖找到個體的天賦、擅長、熱愛、價值觀與工作的結合點。
那麼,弱點是否無法拿來作職涯規劃呢? (或許說,弱點真的是弱點嗎)
有一句話:什麼事物拯救了你,你拿來拯救世界。
這句話中的「事物」,可能並非是個體擅長的、熱愛的、擁有天賦的,更可能是他特別在意的點,讓他會不斷感到書中所謂的「社會違和感」(一種與理性無關的身體感知,就覺得哪裡不對勁,也或許是現有語言無法描述出),進而想辦法去解決它,在這過程中,湧現了拯救他的「事物」。
這個「事物」或許是設計思考無法找出的,因為設計思考最終所挑選的答案與商業市場重疊,而藝術思考是追尋個體心中的偏愛或獨特認定,去找出個體獨有的職涯道路。 舉個有趣的例子,如果畢卡索去做職涯諮詢,職涯諮詢師可能會對他說:「天啊,你有學過畫畫嗎?你確定要成為畫家?」
如果畢卡索活在現代,他可以直接上FB、IG、小紅書等等,運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去展示他認為的藝術,從具體到抽象的創意作品,而他也會因此累積粉絲,甚至有人想和他學,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再追尋複製貼上的作品,與眾不同反會有機會引領潮流,可惜畢卡索生錯時代。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到底該如何協助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按照作者所言,做真正想做的事,跳脫理性思考,將會找到人生動力,或者說活出生命力,而這是我想協助他人找到職涯或生涯的動機,讓人成為自己。 (2) 圖卡教學應用 作者將思考分為3個種類,剛好我在做圖卡教學,發現3個思考也可以對應圖卡: 邏輯思考 對應知識圖卡 (呈現某些解決方案) 設計思考 對應社群圖卡 (轉化用戶達成目的) 藝術思考 對應品牌/思維圖卡 (展現自身風格.思維) 每種圖卡都含有3種思考,但程度不同。 (3) 產品設計應用 在設計產品時,會討論到情感價值與實質價值,而還有個「獨特價值」。 獨特價值是產品與品牌的核心,也是用戶為什麼選擇你的理由,這應是與藝術思考相關,因為,無論提共多少的情感價值與實質價值,若缺乏獨特價值,產品與品牌將容易被複製與取代。
就像我們不會記得大多數的畫家,卻會記得畢卡索,因為畢卡索堅持他的印象派畫風,沒有選擇複製當代畫風,他堅持獨特,與其他人與眾不同,最終被人記住。

答案在這
對應的思考方法是: 1. 邏輯思考 2. 設計思考 3. 藝術思考 此篇是擷取書本部分內容,若對本書有興趣,請購買原書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知識視覺設計師 👩‍🎨 持續分享圖解筆記丨成長思維丨高效學習法~陪伴大家共同成長 ❤️ 🎯 現為圖解出版社圖解/插畫師|認證企業實訓指導師 🎓 曾為可視化網站PM|微軟ERP導入顧問 📮 課程|商用圖解諮詢 👉rueyaqiu@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