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期上架的Podcast談目標是結婚的實體相親和網路交友,它們的機制設計讓大家可以超高效率地認識人,接著淘汰不適合和沒興趣的對象。
例如快速約會(Speed dating`),現場分性別男女各十到二十人,雙方交流時間只有七分鐘、平均一邊只有三分鐘多,就要立刻換到下一位再重複相同流程,反覆十幾回到二十回,比起交友更像是面試兼記憶力大考驗。
告知對方自己的姓名、年齡、畢業學校、工作職位、休閒嗜好之後,差不多就進入倒數計時,時間壓力之下互不相識的兩造客氣無益,直搗黃龍探問最在意的財力、生育能力/意願和社會階級--
「你年收入多少?」
「有房有車嗎?」
「原來你X歲了!再拖下去就生不出小孩囉。」
聽到實際去參加過快速約會的朋友被屢次問及這些超直白、簡稱沒禮貌的問題,我真心覺得不可思議,並表示如果我去參加,應該會要求主辦單位在桌面設定一個按鍵,一按對方就會立刻從椅子上掉進地洞裡,然後請下一位入座。
沒禮貌就掉地洞? 時間限制後無聯絡、已讀不回都代表對方按下「地洞按鈕」
聞言朋友笑我,我對面的地洞一定要挖得超級大,因為會參加快速約會的人通常不願意在關係上慢工出細活,要在幾分鐘內判斷對方是否值得深入認識,十之八九採取直球對決的風格。既然大家都不怕冒犯人,我一定會狂按地洞按鍵,掉進裡面的人很快就會滿出來……滿頭斜線的我決定去按對造的地洞按鍵,直接放棄讓自己掉進地洞裡,就不用繼續這樣令人心累又挫敗的過程了。
玩笑歸玩笑,思考更深一層,網路交友的左滑(代表不喜歡)與不回應、實體相親的聊天時間限制後沒聯絡,就代表對方按下了地洞按鈕。
為什麼對方認為這段關係不值得投入?放著不去追問,雙方都有台階下,卻也令人焦躁不安,究竟是哪裡錯了?去追問則是開啟新一輪的尷尬,首先是對方無論說謊還是說真話,都很難讓人吞下去,人總是想要點面子和餘地,再來即使隱約感到對方的指教和觀點有道哩,又有幾個人願意為此改變?對方何苦來哉當這種「壞人」?
另一種極端狀況是,對方恨不得來分析我們的一舉一動,詳細指出究竟哪裡得罪他們或是不夠完美,遇上如此好為人師的人,我們也該想清楚,需要跟不請自來的「教練」深化關係嗎?
究竟該一言不合就謝謝不聯絡,還是再相處一陣子才考慮轉頭走人,端看雙方對於從零開始認識另一個人有多少耐心,隨著我們脫離學生時代、年紀增長成為社會人,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可能花七分鐘和一個人實際見面對話都算奢侈了,使用交友軟體只要照片看不順眼,一秒內就被滑掉,連展開對話的機會都沒有。
聊天時有鑑別度的問題,降低被認為沒禮貌的機率
認識人有時間成本,結婚是大事,人生不可能讀取上一個存檔點重練一遍,這也是為什麼在富過三代、持有雙重國籍、就讀世界一流名校的天篷人社群中,由親友介紹、安排相親永遠不過時。
上一輩對某些抽象人格特質的定義和下一代不同,例如爺奶姑舅爸媽眼中的忠厚老實賢慧美麗,和我們認為的忠厚老實賢慧美麗常有很大的落差,但丈量身家和社會階級是有客觀標準的,跨代的交際與人情可茲保證,也省下探問的尷尬與心力。
在市井小民的交友場域中,可以用有鑑別度的問題取代沒禮貌,例如朋友告訴我他的必考題:「你會如何定義一場最棒的旅行?」「你體驗過最棒的旅行經驗是?」
我覺得從旅行展開話題好聰明,正常人都喜歡娛樂、喜歡出去玩,可以輕鬆又開放地聊下去,旅行關乎預算、規劃、願意在哪花錢/省錢、個人感興趣的體驗、遇到狀況如何應變、是否有心深入研究在地文化……有太多細節能核對雙方的三觀契合與否。
當然「最棒的旅行」可以有多種抽換,用比較輕鬆的方式談人生的有限資源如何分配,像是「最有意義的假日」、「最好的年終獎金使用計畫」之類,別再用直球對決當藉口,來美化不動腦筋又失禮地要別人昭告財產身家或生育意願了。
S2EP13:實體相親機制設計的衍生性八卦
大概是在找伴這件事上太心急、得失心太重,導致相親交友場合上充斥違和感超級重的互動方式,讓許多人壓力山大,尷尬到不知道要跟對方聊什麼--本集節目因應七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半天以上的交流時間,有不同的聊天策略來凸顯自己、認識別人,也談天篷人的相親找伴策略。
壞的溝通替好事畫下句點,好的溝通則終結各種壞事,大家不妨敞開心胸,多花幾分鐘認識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