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我才不想重歷青春:談升學高中內的心理階級感

2022/05/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數人、作品與商業廣告致力歌頌青春,也讓大家提到青春總是緬懷,想到燦爛、美好、單純、酸甜之類的詞彙。
如果現在有超自然力量降臨在我面前,宣告:「給你一個穿越的機會,回到十七歲再體驗一次少女時代吧。」我一定會立刻五體投地跪求對方:「拜託不要、千萬不要、絕對不要~這麼難得的機會請你讓給別人,我好不容易熬過當小孩的不自由,沒有被社會的教訓擊潰,總算成為生活獨立、經濟獨立的大人了,我不要再變成小孩子!」
幸好時間不會重來。
我出生於1986年,現在的年紀差不多等於高中生的兩倍,現在討論自己讀升學女校北一女中的往事,真心不是想要提什麼當年勇,而是抽離那個時期夠久了,終於有足夠的心理素質來談談在升學環境裡面的心理階級感。
必須為考試唸書是我很不懷念青春的原因之一

名人傳記加持的升學高中

讓直線思考的小孩認為能實現夢想

約莫小學五六年級時,為了交學校的讀書心得報告,我閱讀了新聞界大前輩張雅琴的傳記《敢於與眾不同》,深感記者能抵達會成為歷史的現場進行採訪報導很酷炫,而且擔任記者的經歷對我「想說精彩的故事、想當創作者」的心願,似乎很有幫助。
不過十一、十二歲年紀太小,無法想像出社會的工作職場是怎麼一回事,但對於升學考試還算有概念,張雅琴在書中提到她考上北一女中、如何和好朋友一起練英文,不過其他高中生活的部分她沒有太多著墨,去讀那間學校就能做理想的工作、實現夢想嗎?於是讓我產生了「去念北一女中吧」的想法。
然而在小學低年級之後,我就從來沒考過前三名、讀的是常態分班公立中學,那所國中在台北市裡平均升學表現也就一般般,我並不想把這個志願告訴處處給限制和規訓的老師與長輩,若告訴這群鞭策小孩讀書上癮者,豈不是要被當萬年話柄還要一直被盯著念書?我不想被大人管死,但原始成績鐵定是考不上的,這樣該怎麼辦呢?
備考詳情我在Podcast中分享,在此暫不贅述,直接快轉到我進入北一女中後,

女生很多元!依照興趣分出校園生活重心

許多人會把宮鬥劇模組套用在女校,刻板印象認為女生總是在爭奪有權勢男性的保護和照顧,為了被寵愛挖空心思,但北一女中的女生讓我覺得女生是很多元的,除了在意外貌,有沒有人愛、有沒有人追求這些事,也非常在乎自己的成就、興趣、能否和人好好相處,在學校中觀察到同學們因為各自的生活重心形成的小圈圈--
  1. 超優秀軍團:在匯集台灣北區成績最前段學生的校園內,依舊排序前三名,或是就讀於資優班、會代表學校去比賽、爭取奧林匹亞選手訓練,能參與各大醫學系舉辦的醫學營,有些人會在畢業後直接出國就讀世界一流大學
  2. 各種校隊:體育保送生與樂儀旗隊,我就讀的2001到2004年之間,規定樂隊成員的成績平均都要在80分以上、儀隊成員則是70分以上,由於要做校際表演和參加比賽,非常注重團練,其中有許多被眾女生崇拜的女校王子
  3. 時尚美女:會穿著特別量身訂做的制服,關注流行來改變造型,例如我高中時每一個時尚美女都要去燙離子燙,有一陣子流行楊丞琳的水母頭。經常出現在熱舞社、有氧舞蹈社、手語社、康輔社這類會辦跨校聯誼、聯合表演的社團
  4. 開心果與服務系:在班上搞笑逗笑同學、處理班上事務、班際活動,相當熱心公益而且適應團體生活
  5. 文藝少女:想在北一女裡面當夠格的文藝少女,除了贏得各式文學獎,必須讀過大量經典作品、理解文學理論,尤其是女性主義和同志文學,必讀張愛玲,邱妙津的《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是聖經,西蒙波娃的《第二性》至今還在我的書架上,距離完讀遙遙無期
  6. 各種宅女/靜態興趣:深入鑽研各種靜態興趣,彼此交換各自喜歡的宅物欣賞,我當年參加漫畫研習社,成員涉獵漫畫、動畫、遊戲還有角色扮演,許多社員現在都投身相關產業中
哪一種類型的同學會是升學女子高中的裡面的風雲人物?

更多故事歡迎收聽:升學女校的心理階級

我的青春很彆扭

摸索定位與認同感,再也受不了封建的管束

在升學女高裡,幾乎沒有同學是不上大學的,所有人的眼光都放在排序前面的校系,生活在這種氛圍裡無法不為考試念書,師長與家長的規訓並沒有因為小孩的心智成長鬆綁,甚至管得更寬更嚴,有鑑於少年少女狀況多端,最好未雨綢繆地把一切可能影響升學的因子排除。
我記得有一回去補習班的路上,朋友對我說:「我爸媽對你改觀了耶!他們聽到你是漫畫研習社的都很擔心,想說你會不會很愛玩?結果你約我都是去補習或是去試聽,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十幾歲時我很笨拙,不知道該怎樣經營人際關係,既然明白自己的本性並不算合群好相處,摸索了很久才知道怎樣的距離是舒適並能夠維持友誼。
我習慣畫漫畫、看漫畫、看小說、寫小說時獨處,當時若不去補習班,我實在想不出來能約朋友去哪裡,而且不用向大人詳細報備。
當年若要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必須提前向大人報告雙方成績、對照近期表現,而且朋友也在跑雷同的程序,祈禱雙方都被恩准可以出門時,就會卡在「穿什麼才好」這一題上。
高中時期平日都穿制服,在成衣店試穿買潮牌再信心滿滿地秀給別人看似乎是時尚美女的專利,當一名少女的自我認同是宅女時,對於打扮這檔子事有很多現在看來毫無必要的彆扭,諸如「這款式不是身材很好的人才可以穿的嗎?」「我這樣其他人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加上經濟獨立之前我買衣服時總有很多顧忌,牽扯到從小最難以忍受的事情--大人絲毫不尊重小孩的意志。
當年若不按照大人的意思、穿大人挑的衣服出門,就會被揪著叨唸甚至被爆罵,直到把已經穿好的衣服從頭到腳都換掉為止。
大人的日常規訓:「剩幾天就要考試了,你現在這個爛成績,連穿個衣服都要拗,到底跟誰學的?你知不知道是你自己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為什麼你不想穿我挑的衣服?我挑的不好嗎?!你挑的衣服還不是用我的錢買的!」
這一串話裡面,包含大量的資訊--小孩被大人認定本分就是念書,所以隨時要被提醒成績、隨時都該留意大考有多近,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升學。穿衣服不是我個人可以決定的,必須完全尊重大人的意見,如果不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就會被質疑判斷力,像是交友方面「是跟誰學了什麼才不聽話」。
讓我穿自己挑選的衣服出門,其實不會有浪費時間的問題,浪費時間是因為大人跟我僵持不下,我會從其他人的反應知道自己的穿搭得體與否,但大人並不覺得讓我自己學習學校沒教的生活瑣事很重要,所以只要雙方意見不同,就該大人說了算,他們是在替我節省挑外出服的心力,一切都是為「為你好」。
既然是為了我好,身為小孩的我不領情就等於不懂事,不懂事的小孩需要被大人更用力地糾正,等到「小孩是從大人這邊拿到錢才有辦法活下去」的大絕招出竅,我也不想再講下去了,既然現在我的意志完全不被當一回事,只能期待趕快長大。
我的青春很拘謹且彆扭,所以無比渴望快點長大、掙脫規訓與教條,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獨立自主有什麼好處?起碼能向朋友提出比「一起去補習」更有趣的邀約。
幸好時間不會重來,人也可以超越過去。

同場加映:升學男校的心理階級feat.畢業於南一中的錄音師阿寬

既然有升學女子高中的討論串,那當然要有男校的版本,感謝合作夥伴、錄音師阿寬火力支援,阿寬畢業於台南一中,身為一名在運動社團+電玩遊戲圈+鬧事圈(?)都刷滿存在感的風雲人物,一起來聊聊那個時期的生活,還要高中階段對我們的人生有怎樣的影響。
1.6K會員
156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