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數據建構流程 | EP1:探索產品現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疫情開啟了我的業餘部落客身分

在2022年4月的時候,隨著疫情再度爆發,讓我又重新開啟了WFH的工作模式,減少了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反而多了些沉澱契機,仔細思考一下,我可利用空出來的時間多做甚麼事。
考慮了許久,產生了一個念頭,或許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是個不錯嘗試,藉由長時間實務上的操作案例,一步步梳理原本在腦中多年的經驗與資訊,化成文字或圖片,還可順便審視整理自己的思緒架構,是否可相互進行關聯整合,但又怕自己半途而廢,所以就從最簡單免費的medium或方格子下手吧,等到沒有放棄可持續半年後,再考慮自架網站經營。(實際測試比較後,發現方格子在使用度與功能面上,還是對中文創作者比較友善些,最後就選擇了由方格子開啟我的業餘部落客身分!)

產品數據建構流程

第一次的文章主題我想訂為「產品數據建構流程」,而為了讓這整系列的文章更容易閱讀與理解,決定以自身最熟習的產業案例—房屋交易平台產品做為起點(之後這主題系列下的文章,都會由一個虛擬產品「好好居」進行示範),以實際參與產品開發的工作角色,一步步拆解如何從零開始建立整個產品的數據分析架構。
首先的開場,就從最多公司容易忽略的一項環節—「分析產品現況」介紹起。
實務上,初步的分析工作絕對不能少,準備事項就是需清楚理解目前手上的產品面臨了何種商業情境(或困境),此時,學生階段所學過的SWOT分析、五例分析、BCG矩陣….等就派上用場了,但等等~別急著馬上套用模型工具或框架,分析的關鍵點還是要先理解產品所在的「市場戰略位置」。
舉個例子來簡單說明:
房屋交易平台的市場,具有獨特的寡占性,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不外乎就是59X、樂X,以及一些房仲品牌自己架設的網站與APP,另外,要進入這市場並沒有那麼簡單,還需跟那一群房仲大大們建立好關係, 連哄帶騙的使他們願意付費給平台(?) 😜~喂,認真一點,其實回歸產品本身,就是要將功能、服務與UI/UX做好,用戶感到滿意後才會持續付費使用;而說到產品的用戶,房屋交易平台比較繁瑣的是,還有雙邊的目標用戶需要照顧,一邊是買家(想買或想租房子的用戶),另一邊則是賣家(想賣或想租出房子的用戶),兩邊的需求都要考慮並滿足。

淺聊產品生命週期

當我們可以清楚理解手上這產品的市場情勢、競爭者、目標客戶與營收模式等資訊後,接下來還需思索它的生命週期落在哪一區段中(文章Exploit the Product Life Cycle提到,產品生命週期可劃分成四個階段Market Development、Growth、Maturity、Decline)。
  • Market Development:驗證目前的產品市場定位,目標是尋找到產品的第一批Early Adoper,這個時期的重點就會放在「蒐集早期用戶的回饋」,即時發現,即時改善。這個時候的修正成本是比較低的,用戶還能接受早期產品不夠完善,有些錯誤都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透過不斷調整方向直到找到正確的市場定位(Product Market Fit)。
It's better to have 100 people loving you than finding 1M who just sort of like you."-----Brian Chesky, Co-founder of Airbnb
  • Growth:產品價值慢慢受到使用者的認同,且有能力大量拉新用戶,在產品不斷優化下,活躍使用者有爆發性的成長,所以這時期看的是產品增長速率。
自主採用(Individual Adoption):透過廣告、免費試用、E-mail...等接觸使用者。
擴散(Diffusion):透過網絡效應、團體方案...等擴張使用者數。
  • Maturity:市場上維持高市佔率,且獲取與留存用戶達到一定程度的動態平衡,這時期的觀察重點就會放在如何讓使用者持續使用(Retention),以及如何做好顧客關係管理或忠誠顧客策略。
以下圖來說,我們會希望客戶留存率隨著註冊週數(Cohort分群)逐漸提升,而舊有的Cohort分群使用者流失情況逐漸降低。
來源:產品數據分析 - 打造網路產品的決策引擎
  • Decline:用戶與營收成長動能產生停滯或衰降,需透過功能或商業模式擴張找到下一階段的成長契機,也可以稱做「重新設計」(Re-design)。
來源:產品數據分析 - 打造網路產品的決策引擎
回到「好好居」這產品上,假設該平台進入房產市場已有十年的歷史,且台灣房屋交易的熱度在近幾年達到高峰後,餅看起來就這麼大,買賣用戶要持續往上漲是有難度的,在這樣的評估底下,合理認為此類產品應落在成熟階段裡,並有很大的機會若不多做甚麼的話,將會在一兩年內走入衰退階段。

因此,接下來「好好居」的產品開發重點就會建構於,如何在原始功能中垂直創造新的產品價值,或透過跨產品的橫向銷售,激勵用戶持續使用。
以上的思考邏輯還是簡化過的,尚不需太多的專業技術背景,就能大致說出個產品故事出來,可是就需花時間蒐集產業面的資訊,以及透過內外部的訪談交流,真實理解市場上遇到的狀況。
所以想踏入產品數據分析領域的朋友,先記得不要太快跳過此步,就直接開始一股腦地蒐集數據,分析產品的使用功能;這像是棒球比賽的競技對陣,敵方投手是誰及善用哪種球路,都需要調查清楚,才能策略性的排定出對戰成績好的選手打序,如果教練都一套模式幹到底,說句玩笑話,那就應證了PTT鄉民最愛調侃的,放個西瓜在休息室當教練都可了~對吧!😜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39內容數
在瞬息萬變的數位宇宙中,不堅持永遠的Yes或No,自許以流量成長的阿甘精神,碰撞激盪出各種有趣的科技行銷手法,涵蓋產品數據、社群互動、廣告技術、內容創造、會員經營...等面向,一點一滴的帶大家進入產品Martech的領域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產品生命週期的四個階段:引入、成長、成熟和衰退,並分析每個階段的產品策略。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靈活運用敏捷和精實方法,以提高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與用戶滿意度。此外,基於 Go-to-Market 策略的框架,我們強調在進入市場前制定清晰的產品價值主張、目標市場以及促銷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在開始任何網路營銷策略之前,深入了解市場是必須的。這包括競爭對手分析、行業趨勢以及市場需求。 競爭對手分析:了解主要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產品優勢和劣勢。 行業趨勢:追蹤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趨勢,預測市場未來走向。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在快速變遷的商業世界中,了解產品生命週期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產品從誕生、成長、成熟到衰退的每個階段,都涉及複雜的市場策略和商業決策。本文將深入探討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揭示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延長產品壽命,並在文章最後引入分鏡表的概念,討論其在產品策劃階段的應用與重要性。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在不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Idea 階段要迅速做出原型並讓使用者試用,MVP階段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並在一週內完成,發布階段要找到product-market fit等等。還有講述選擇技術棧、持續迭代、以及如何招募等。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且能夠快速的迭代。
Thumbnail
達到1000萬下載意味著產品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要達到一億,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滿足全球多元化用戶的需求。這包括了對不同文化、語言和市場趨勢的觀察,以及對產品進行地區化和個性化的調整。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市場擴張」和「用戶忠誠度」。同時「提升用戶留存」和「增加用戶參與度」變得至關重要。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產品生命週期的四個階段:引入、成長、成熟和衰退,並分析每個階段的產品策略。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靈活運用敏捷和精實方法,以提高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與用戶滿意度。此外,基於 Go-to-Market 策略的框架,我們強調在進入市場前制定清晰的產品價值主張、目標市場以及促銷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在開始任何網路營銷策略之前,深入了解市場是必須的。這包括競爭對手分析、行業趨勢以及市場需求。 競爭對手分析:了解主要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產品優勢和劣勢。 行業趨勢:追蹤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趨勢,預測市場未來走向。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在快速變遷的商業世界中,了解產品生命週期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產品從誕生、成長、成熟到衰退的每個階段,都涉及複雜的市場策略和商業決策。本文將深入探討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揭示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延長產品壽命,並在文章最後引入分鏡表的概念,討論其在產品策劃階段的應用與重要性。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在不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Idea 階段要迅速做出原型並讓使用者試用,MVP階段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並在一週內完成,發布階段要找到product-market fit等等。還有講述選擇技術棧、持續迭代、以及如何招募等。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且能夠快速的迭代。
Thumbnail
達到1000萬下載意味著產品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要達到一億,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滿足全球多元化用戶的需求。這包括了對不同文化、語言和市場趨勢的觀察,以及對產品進行地區化和個性化的調整。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市場擴張」和「用戶忠誠度」。同時「提升用戶留存」和「增加用戶參與度」變得至關重要。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