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啟了我的業餘部落客身分
在2022年4月的時候,隨著疫情再度爆發,讓我又重新開啟了WFH的工作模式,減少了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反而多了些沉澱契機,仔細思考一下,我可利用空出來的時間多做甚麼事。
考慮了許久,產生了一個念頭,或許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是個不錯嘗試,藉由長時間實務上的操作案例,一步步梳理原本在腦中多年的經驗與資訊,化成文字或圖片,還可順便審視整理自己的思緒架構,是否可相互進行關聯整合,但又怕自己半途而廢,所以就從最簡單免費的medium或方格子下手吧,等到沒有放棄可持續半年後,再考慮自架網站經營。(實際測試比較後,發現方格子在使用度與功能面上,還是對中文創作者比較友善些,最後就選擇了由方格子開啟我的業餘部落客身分!)
產品數據建構流程
第一次的文章主題我想訂為「產品數據建構流程」,而為了讓這整系列的文章更容易閱讀與理解,決定以自身最熟習的產業案例—房屋交易平台產品做為起點(之後這主題系列下的文章,都會由一個虛擬產品「好好居」進行示範),以實際參與產品開發的工作角色,一步步拆解如何從零開始建立整個產品的數據分析架構。
首先的開場,就從最多公司容易忽略的一項環節—「分析產品現況」介紹起。
實務上,初步的分析工作絕對不能少,準備事項就是需清楚理解目前手上的產品面臨了何種商業情境(或困境),此時,學生階段所學過的SWOT分析、五例分析、BCG矩陣….等就派上用場了,但等等~別急著馬上套用模型工具或框架,分析的關鍵點還是要先理解產品所在的「市場戰略位置」。
舉個例子來簡單說明:
房屋交易平台的市場,具有獨特的寡占性,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不外乎就是59X、樂X,以及一些房仲品牌自己架設的網站與APP,另外,要進入這市場並沒有那麼簡單,還需跟那一群房仲大大們建立好關係, 連哄帶騙的使他們願意付費給平台(?) 😜~喂,認真一點,其實回歸產品本身,就是要將功能、服務與UI/UX做好,用戶感到滿意後才會持續付費使用;而說到產品的用戶,房屋交易平台比較繁瑣的是,還有雙邊的目標用戶需要照顧,一邊是買家(想買或想租房子的用戶),另一邊則是賣家(想賣或想租出房子的用戶),兩邊的需求都要考慮並滿足。
淺聊產品生命週期
當我們可以清楚理解手上這產品的市場情勢、競爭者、目標客戶與營收模式等資訊後,接下來還需思索它的生命週期落在哪一區段中(文章
Exploit the Product Life Cycle提到,產品生命週期可劃分成四個階段
Market Development、Growth、Maturity、Decline)。
- Market Development:驗證目前的產品市場定位,目標是尋找到產品的第一批Early Adoper,這個時期的重點就會放在「蒐集早期用戶的回饋」,即時發現,即時改善。這個時候的修正成本是比較低的,用戶還能接受早期產品不夠完善,有些錯誤都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透過不斷調整方向直到找到正確的市場定位(Product Market Fit)。
It's better to have 100 people loving you than finding 1M who just sort of like you."-----Brian Chesky, Co-founder of Airbnb
- Growth:產品價值慢慢受到使用者的認同,且有能力大量拉新用戶,在產品不斷優化下,活躍使用者有爆發性的成長,所以這時期看的是產品增長速率。
自主採用(Individual Adoption):透過廣告、免費試用、E-mail...等接觸使用者。
擴散(Diffusion):透過網絡效應、團體方案...等擴張使用者數。
- Maturity:市場上維持高市佔率,且獲取與留存用戶達到一定程度的動態平衡,這時期的觀察重點就會放在如何讓使用者持續使用(Retention),以及如何做好顧客關係管理或忠誠顧客策略。
以下圖來說,我們會希望客戶留存率隨著註冊週數(Cohort分群)逐漸提升,而舊有的Cohort分群使用者流失情況逐漸降低。
- Decline:用戶與營收成長動能產生停滯或衰降,需透過功能或商業模式擴張找到下一階段的成長契機,也可以稱做「重新設計」(Re-design)。
回到「好好居」這產品上,假設該平台進入房產市場已有十年的歷史,且台灣房屋交易的熱度在近幾年達到高峰後,餅看起來就這麼大,買賣用戶要持續往上漲是有難度的,在這樣的評估底下,合理認為此類產品應落在成熟階段裡,並有很大的機會若不多做甚麼的話,將會在一兩年內走入衰退階段。
因此,接下來「好好居」的產品開發重點就會建構於,如何在原始功能中垂直創造新的產品價值,或透過跨產品的橫向銷售,激勵用戶持續使用。
以上的思考邏輯還是簡化過的,尚不需太多的專業技術背景,就能大致說出個產品故事出來,可是就需花時間蒐集產業面的資訊,以及透過內外部的訪談交流,真實理解市場上遇到的狀況。
所以想踏入產品數據分析領域的朋友,先記得不要太快跳過此步,就直接開始一股腦地蒐集數據,分析產品的使用功能;這像是棒球比賽的競技對陣,敵方投手是誰及善用哪種球路,都需要調查清楚,才能策略性的排定出對戰成績好的選手打序,如果教練都一套模式幹到底,說句玩笑話,那就應證了PTT鄉民最愛調侃的,放個西瓜在休息室當教練都可了~對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