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們只需認識,並且從未分離。

    一早享用著太太幫我準備的早餐,開心的準備享用時,內在浮現了一股微微的不安。
    感受一下不安,看著包裝的塑膠盒,內在好像有一些觀點,我覺得生菜包裝本身就很佔空間,而且用過就丟了也不環保跟浪費(我要強調這是觀點,我並不是環保的推動者,只是內心有評價就會產生可以借題發揮的觀點)。
    就在我覺察這些矛盾時,我也在好奇這些觀點跟評價是從哪裡來?
    有意思的是接下來腦中浮現一些過去小時的記憶。從小外婆照顧的時間居多,常會聽到她說小時候有多辛苦。
    她最常說的故事就是:小時候是家中的替代大姐(有六個姐妹她排行第二,大姐早夭,就是她幫忙照顧妹妹們),走路上學都是打赤腳,也沒有鞋子穿。中午回家只要摸到本咖(電鍋)是涼涼的就默默地落淚,然後去做事,知道自己這一餐又沒得吃了。
    年紀再大一點是需要到左鄰右舍的親戚家中去賒米來煮的,這些故事對我來說雖不可考,但也是我最常聽到,並且從小至今竟然有時會形成畫面出現在我腦海中的。
    後來成長自己有記憶的外婆就是很節儉,後來好像外公早逝,他自己很年輕就守寡,這是另一個故事,只知道外婆就是節儉又很沒有安全感,控制欲很強。而媽媽是一個很順從的女兒,從開始賺錢就有交給外婆。
    這些年學習家族治療,也才隱約能夠對於當年的外婆有比較多樣貌的看見。
    外婆一生省吃儉用,媽媽給的錢也捨不得吃跟用,晚年臥病在床時突然跟我們說想要吃橘子,當時我們跟媽媽剝給她吃,她已經吞嚥都有困難了。
    最後外婆過世之後,我們在整理遺物時,才發現只有少部分的現金,跟一疊一疊的借據,其中還有幾個用借據包起來的金戒子,好像有些錢都借了出去。裡面的人我們也都不認識,我想也不可考了....
    這些都是我在早餐時腦還中快速閃過的畫面,雖然有些從外婆口中聽到的故事,有些是我當年自己的經驗,然而卻都一幕幕的留在我的心田上。
    早上因為一個包裝盒的觀點,原來背後還夾帶著這麼龐大的資料庫跟數據在運行,我覺得一方面有趣,也覺得特別。
    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總有很多對於生存的焦慮與不安,雖然生衣食無缺,對於金錢有匱乏感,但卻始終未曾真正的缺乏。而後來自己也漸漸地意識到,原來匱乏只是一種感受。
    這幾年透過一些的學習跟成長,自己慢慢感到可以安頓自己,既使外在的環境跟現實的生活仍充滿許多挑戰,但卻能感覺到內在是富足跟穩定的,有時還能感受到沒來由的喜悅。
    經過早餐的事件引起的內在機制,我試著用陪伴跟理解的方式看待那個過去的事件,也用接納跟允許的方式看者當下自己的評價跟一連串的回憶,似乎對自己也多了一些的看見。
    我相信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跟這些影響我們的人是這麼地靠近,佊此的關係是這樣的緊密,當然的,我們勢必也學習、承接了一些他們重要的生命故事跟經驗。
    而我也想信這些故事會影響著我們,為我們帶來正向的意義,也是我們紀念他們跟愛他們的方式。當我明白這是愛,我也就多了很多的滋養。
    我想薩提爾說我們都來自家庭,也都承接著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學習跟成長就是去看到這些影響的動力來自哪裡?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要看到後「如何重新去看」,「以現在的眼光看」。而學習的目的也是幫助我們在看到之後可以重新的做出選擇。
    看見不是要我們成為事件的受害者,而是成為有選擇的人。
    我感謝這些過往的重要人、事、物,他們加總的成就了現在的自己,我也喜歡現在的自己,而且只要帶著好奇與覺察,在日常中我們隨時有機會跟這些加總的愛連結在一起。
    記得我的老師曾說:家族歷史就像是一個鬼魂時不時會出現,沒有好好地正視它、看清楚,它會以為它是來干擾我們的,我們只要好好的認識並統整它,它們也會像一守護靈一樣的護念著我們。
    我們只需認識,並且從未分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用寫作探索自我~以讀人豐富生命!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