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實戰演練 | EP3:建立團隊共識的橋樑-產品目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全新產品工具「房仲管家」即將上線

延續上兩集的假設情境故事(還對劇情搞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先跳回看第一集第二集),接著下來的劇情發展:
產品經理Hank將消費者Persona、用戶體驗地圖、競爭者內外分析...等研究工作都討論完畢後,且也擬訂了產品策略,並找齊了參與產品開發的工程team,歷經了將近半年的研發時間,上線了一個全新產品工具—「房仲管家」
團隊興高采烈的將全新產品「房仲管家」在公司所有人面前,進行開箱展示,產品的主要價值也一併說明—提供一個房仲可從案源開發到配案一條龍完成的加速高效工具,產品旅程的實際使用情境:
情境一:房仲使用此工具將待售物件上架後,當有買家送出預約看屋的表單之後,房仲會收到一封簡訊,連結將帶有買家的個人預約聯絡資訊,以及買家在平台上搜尋房屋資訊的相關大數據客戶買家報告,比如說買家感興趣的區域,偏好可接受的坪數,內心可接受的預算範圍區間,喜歡房屋類型或社區...等。此份報告將可協助房仲能更全面掌控買家的輪廓。不僅如此,這時還可利用我們產品提供的買家自動配案功能,符合買家需求的物件就可透過訊息或通訊軟體分享給他,並邀請他看屋。
情境二:平常房仲在開發客源時,可使用買家客戶清單功能,每次都能將開發中的客戶需求條件新增或修改名單資料,之後還能透過「房仲管家」的大數據物件配案功能,自動化的將合適的物件與買家配對。
情境三:房仲對於有興趣想關注的區域或物件,可隨時使用「房仲管家」關注功能,將物件與區域收錄關注清單,後續如有刊登狀況或實價登錄的變化與更新,房仲就可獲得最即時的通知,以全盤掌握市場面的資訊。
這時運營數據資深經理Amy就提出了一個觀點,團隊對於產品的使用旅程與輪廓看來都有清楚的理解,但在開始正式上線讓用戶體驗這個全新產品前,仍有一個任務必須要確定,就是定義產品目標,以及產品的北極星指標(不懂北極星的朋友可以先跳出看這篇:產品數據建構流程 | EP3:找到你的北極星)。
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清楚的評估獲知這產品是做得好,還是做得不好,目標英文是Goal(也有另一種說法是Outcome),指標的英文則為Metrics,兩者通常是相對應的。
Amy接下來跟大夥解釋了,如何找出商品目標。首先,必須拉高自己的視野,回到用戶的角度,仔細想想當初做這產品的初衷是甚麼。而當確認產品目標後,通常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目標,並選擇合適的指標來評估目標,假如無法透過數字來量化目標,就無法提升與優化產品,所以目標只有被轉化成可測量的數據後,才能稱做可執行的指標。

特別留意Counter Metric這陷阱

Amy說到一半,喝了一口茶,舉回「房仲管家」這個新產品:
既然目標就是開發產品的初衷,那當初為什麼要開發此產品,原因也相當的顯而易見,就是希望〔讓房仲在案源開發到配案能更有效率。〕,所以根據這個目標,開始思考對應的北極星指標是甚麼?在此之前,特別提醒一點,留意我們所重視的北極星指標是否會造成另一指標的負面效應,這種會被影響的指標稱做Counter Metric。
舉例來說:假設我是銷售線上課程的負責人。之前我已確定產品的北極星指標是〔每周訪問您網站的用戶數量〕,目前每週有 10,000 名造訪用戶,並且您的轉化率為 1%,這意味著每週可銷售 10,000 * 1% = 100 堂線上課程。這時我與行銷團隊策畫一個每週線上抽iphone的活動,現在每週有100,000名的造訪者,北極星指標足足成長了10倍,可是每週卻只有增加50堂線上課程,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因為這些被贈品吸引的訪問者,可能實際上根本不關心也不了解我在網站上銷售的核心產品,所以,他們所做的只是註冊參與抽獎,然後他們從不轉換。還有,原本典型造訪的用戶群反而不太因為抽獎活動的大量曝光,而找不到所需內容,因而困惑離開我的網站。換句話說,這行銷活動不僅沒有將參與抽獎訪的用戶進行轉換,而且還趕走了本來會轉化的原始用戶。
所以Counter Metric是確保當我們去衡量優化主要北極星指標時, 不會對業務造成另一方面損害的guardrail(護欄),更詳細的說明,可參考:

北極星指標的拆解

因此,Hank也補充說明,指標在訂定前,還需考量符合SMART原則:
  • 明確性(Specific)
  • 可衡量(Measurable)
  • 可達成(Achievable)
  • 相關的(Relevant)
  • 有時限的(Time-bound)
經歷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後,團隊選擇的北極星指標定為送出配案分享的連結不重複瀏覽次數(以每週來做觀測),因為透過連結網址的不重複瀏覽數,第一,可表示房仲是否常使用配案分享的功能;而第二,假如房仲將配案連結分享出去,而買家都沒點擊瀏覽,代表配對成效不佳,相反的不重複瀏覽數愈高,也能說明配對品質是好的,所以買家才會被吸引而去瀏覽。。
故由整體來看,產品目標的建構模型可拆分成:
房仲管家」北極星指標拆解步驟_1
用戶造訪代表用戶對於此產品的使用程度,而有效名單建立則是用戶有沒有實際體驗產品的核心功能。所以接著進一步往下繼續拆解,將兩個因子再分解成更小因子:
「房仲管家」北極星指標拆解步驟_2
以上這北極星指標的拆解過程,有確保了避免過度的虛榮指標觀測,且皆已包含Counter Metric的防護效果。

小結

本集主要談產品經理如何訂定產品目標並決定要往哪一個方向前進,還要想辦法讓團隊成員一同參與並理解目標是甚麼,當大夥都有一致的觀點後,才能更順利的使團隊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另外,也透過我們先前一直設想的案例來說明如何實際操作。希望這樣可讓大家對實務操作面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下一回,我們將探討怎麼獲客,以及如何讓用戶啟動我們的「房仲管家」這個全新產品,下次見!。
資料參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39內容數
在瞬息萬變的數位宇宙中,不堅持永遠的Yes或No,自許以流量成長的阿甘精神,碰撞激盪出各種有趣的科技行銷手法,涵蓋產品數據、社群互動、廣告技術、內容創造、會員經營...等面向,一點一滴的帶大家進入產品Martech的領域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吃故窩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開始,我們先來重新回顧一下上一集(產品實戰演練 | EP1:課程心得解鎖)說的情境狀況吧: Facebook的前產品副總提到一個好的「產品策略」有四個特點: 有想法的,想清楚、解釋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 客觀的,詳細列出風險取捨。 可以執行的,能馬上操作進行的策略。 明顯的,就是聽起來理所當然的。
接著下來這幾天的系列文章,我就會針對近期手邊工作,剛好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例(有經過改編),主要情境為: 房仲常抱怨買家客戶資料太多太雜,要找的區域、預算、需求都不太一樣,有沒有辦法透過甚麼工具,可以讓房仲了解並分類買家的輪廓,讓他們能省時省力的把適合的物件推薦給買家
一開始,我們先來重新回顧一下上一集(產品實戰演練 | EP1:課程心得解鎖)說的情境狀況吧: Facebook的前產品副總提到一個好的「產品策略」有四個特點: 有想法的,想清楚、解釋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 客觀的,詳細列出風險取捨。 可以執行的,能馬上操作進行的策略。 明顯的,就是聽起來理所當然的。
接著下來這幾天的系列文章,我就會針對近期手邊工作,剛好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例(有經過改編),主要情境為: 房仲常抱怨買家客戶資料太多太雜,要找的區域、預算、需求都不太一樣,有沒有辦法透過甚麼工具,可以讓房仲了解並分類買家的輪廓,讓他們能省時省力的把適合的物件推薦給買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當你得到STP細節之後,你就可以把内容製作成ChatGPT的bot,並把下面的To Do List開始量化。例如你想擴展粉絲數量和讚好量寫成自己KPI,我想從9XX個粉絲在六個月内增長到1000名,並做到10%銷售額增長。當你定好之後,就可以好好苦惱如何策劃社群行銷。
Thumbnail
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不知道該如何分配資源?如果有的話,那麼今天要介紹的 波士頓矩陣 就能幫助你解決這個煩惱!波士頓矩陣就像是個產品成長指南,將產品分為四種不同類型:明星、問題、金牛、瘦狗。透過分析產品的市場成長率和相對市場佔有率,就能了解產品的現況與發展潛力,進而制定合適的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衡量客戶成功團隊的績效,以及在建立客戶成功團隊的初始階段的六項指標。
說明目標式社會計量的目標、一般性運用原則、延伸與提醒、問句舉例。
說明目標式社會計量的目標、一般性運用原則、延伸與提醒、問句舉例。
Thumbnail
有別於試圖直接從數據中找出洞察,商業分析的精髓在於先思考 so what——從定義目標開始,做出商業決策的雛形後,才用數據去支持假說。這篇文章介紹 A/B 測試的技巧,以及摘櫻桃的應用,解說數據篩選的操作、摘櫻桃的好處,以及企業案例:數位轉型後的報社,亞馬遜CEO貝佐斯改造百年郵報。
Thumbnail
《峰值體驗》是關於使用者體驗分析的入門書,適合商業分析、行銷、使用者體驗研究工作者閱讀。本書強調基礎分析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以及使用者訪談可透,過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面向的分析,找出公司問題所在。此外,本書建議找出並改善「MOT」(關鍵時刻),並聚焦資源。
Thumbnail
達到1000萬下載意味著產品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要達到一億,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滿足全球多元化用戶的需求。這包括了對不同文化、語言和市場趨勢的觀察,以及對產品進行地區化和個性化的調整。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市場擴張」和「用戶忠誠度」。同時「提升用戶留存」和「增加用戶參與度」變得至關重要。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和不同產業的產品經理交流時,滿多人提到會訂出產品指標,但也有公司不看產品指標,只看功能有沒有符合客戶使用情境,因此這篇想整理我對產品數據的初步理解,以及整理幾個可能需要看指標的產品。
Thumbnail
當你得到STP細節之後,你就可以把内容製作成ChatGPT的bot,並把下面的To Do List開始量化。例如你想擴展粉絲數量和讚好量寫成自己KPI,我想從9XX個粉絲在六個月内增長到1000名,並做到10%銷售額增長。當你定好之後,就可以好好苦惱如何策劃社群行銷。
Thumbnail
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不知道該如何分配資源?如果有的話,那麼今天要介紹的 波士頓矩陣 就能幫助你解決這個煩惱!波士頓矩陣就像是個產品成長指南,將產品分為四種不同類型:明星、問題、金牛、瘦狗。透過分析產品的市場成長率和相對市場佔有率,就能了解產品的現況與發展潛力,進而制定合適的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衡量客戶成功團隊的績效,以及在建立客戶成功團隊的初始階段的六項指標。
說明目標式社會計量的目標、一般性運用原則、延伸與提醒、問句舉例。
說明目標式社會計量的目標、一般性運用原則、延伸與提醒、問句舉例。
Thumbnail
有別於試圖直接從數據中找出洞察,商業分析的精髓在於先思考 so what——從定義目標開始,做出商業決策的雛形後,才用數據去支持假說。這篇文章介紹 A/B 測試的技巧,以及摘櫻桃的應用,解說數據篩選的操作、摘櫻桃的好處,以及企業案例:數位轉型後的報社,亞馬遜CEO貝佐斯改造百年郵報。
Thumbnail
《峰值體驗》是關於使用者體驗分析的入門書,適合商業分析、行銷、使用者體驗研究工作者閱讀。本書強調基礎分析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以及使用者訪談可透,過進店、轉化、複購、推薦四面向的分析,找出公司問題所在。此外,本書建議找出並改善「MOT」(關鍵時刻),並聚焦資源。
Thumbnail
達到1000萬下載意味著產品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要達到一億,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滿足全球多元化用戶的需求。這包括了對不同文化、語言和市場趨勢的觀察,以及對產品進行地區化和個性化的調整。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市場擴張」和「用戶忠誠度」。同時「提升用戶留存」和「增加用戶參與度」變得至關重要。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