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克服拖延症」、價值美金 $80 的 Virtue Map 課程,真的有效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花錢可以克服拖延症,你願意嘗試看看嗎?我上了專治拖延症的線上課程 Virtue Map。這堂課教什麼?誰適合來上這堂課?讓我一一解答。

「Virtue Map 」是什麼?

Virtue Map 是一堂以「克服拖延症」為主題的全英語 E-mail 課程,購課後每天會收到 1 封信,連續 87 天,透過文字和圖片分享 24 種克服拖延症的工具。付費成為學員以後,還有「共學小組」的選項,不需再付額外費用即可加入。
收費:官網售價美金 $79.99,但通常結帳頁面會再有折扣。
Virtue Map 廣告頁面

課程內容在教什麼?

目前我上到第 63 天,前 10 天的課程主要分析個人行為模式、找出拖延的惡性循環,也會教拖延與自信心的關係,以及如何設計獎賞機制、減少自我批判。工具的部分我特別喜歡的有:Getting Things Done、80/20 法則、瑞士起司時間管理模型(Swiss Cheese Method)、人生平衡輪(Wheel of Life)。感覺得出來,部分課程有點原子習慣的影子。
幾乎每天都會有一些小作業,帶你回想、拆解過往的行為模式,並為未來制定可行的計畫。
Virtue Map 課程頁面:瑞士起司時間管理模型範例,將「做簡報」任務拆解,
再加入收桌子、喝水、洗杯子的小休息。

Virtue Map 有用嗎?

課程剛開始的幾周,我感受到很強的動力,對於手邊的案子都很積極執行,也能告訴自己要接受任務帶來的不適感,確實有改善我交稿的時程。但幾個月過去之後,又開始故態復萌,需要去複習過往的課程內容,提醒自己哪裡需要調整。
「共學小組」給我很大的支持,我被分配到跟來自澳洲和印度的兩位同學同組。我們每周開半小時的線上會議,回顧上週的進展,以及下週的目標。持續一個多月以後,我們開是變熟,能更敞開地分享自己的狀態。大家不批判彼此,都很尊重對方,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
整體而言,開始上 Virtue Map 之後,我每周花 30 - 40 分鐘上課,更全面地認識「拖延症」的成因。最大的改變其實是利用學到的技巧,建立對生活有益的習慣,我的冥想、每日步數、記帳、閱讀都有所進展。然而知易行難,最關鍵也最困難的——面對工作的拖延——改善速度相對緩滿。
上了 Virtue Map 之後,日常習慣的建立變得有效率,但工作上的拖延改善速度緩慢。

Virtue Map 的矛盾:需要自律

Virtue Map 就跟所有線上課程一樣,需要很大的自制力,像我購課已經 4 個多月,才上到第 63 天,還有 24 天的內容待消化。如果沒有「共學小組」的同學,恐怕自己一個人會更不容易完成。這樣的設計其實有些矛盾,因為會來上課的人本身就是拖延狂魔纏身啊,怎麼期待大家能自動自發上完課呢。

關於 Virtue Map 的爭議

購課前我沒有做太多研究,後來發現 Virtue Map 其實有些爭議。首先關於背後的製作團隊,只有留下 Philip Vénereau 的名字,搜尋後只找得到一個有 60 幾個粉絲的 IG 頁面,他有什麼背景可以來教這堂課?官網完全沒有解釋。其次,官網提到 Virtue Map 獲 New York Times 和 Business Insider 報導,但我找不到相關文章。
另外,Virtue Map 強調是針對每個人的拖延慣性客製課程,但網路上有人表示大家收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Virtue Map 官網頁面的創辦人 Philip Vénereau,他有什麼背景可以來教這堂課?

我推薦 Virtue Map 嗎?適合什麼樣的人?

實際上過這堂課之後,我會推薦給喜歡自我探索、願意花時間寫作業的人。看完 E-mail 其實不需要很多時間,但真正有幫助的是思索作業給的題目、制定計畫、嘗試執行再修正。
即使你已經讀過很多拖延症、時間管理相關的書,但病情尚未好轉,我認為 Virtue Map 還是值得一試,因為課程的作業設計得很不錯,能夠直指問題核心,可以把 Virtue Map 視為一本「克服拖延症」的練習簿。
最後,Virtue Map 目前只有英文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想市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也受拖延症所苦、總是無法準時完成任務嗎?讓擁有 20 年拖延經歷的我,與你分享我所嘗試過的解決方法、我如何重新架構對拖延症的認知,並從前主管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你也受拖延症所苦、總是無法準時完成任務嗎?讓擁有 20 年拖延經歷的我,與你分享我所嘗試過的解決方法、我如何重新架構對拖延症的認知,並從前主管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是分享一個人在參加劉軒老師的線上課程後,對時間管理力部分的體悟與實際應用的心得,包括對拖延症、未來目標導向、蔡加尼克效應等的討論與應用。作者檢討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分配,並分享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想法。
本文介紹了利用WOOP來制定工作或生活目標,根據未來目標導向型的時間觀思維來降低拖延症狀的方法。內容包括WOOP的應用,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三種心理學方式。同時也提到了未來目標導向的正面與負面想像,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的詳細應用方式。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課程講到幾種行爲心理學的技巧可以來降低拖延症,而此篇介紹遊戲化工作流程來掌控及時行樂猴,相對於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容易在我們大腦中獲勝,畢竟誰不喜歡立即性的滿足跟享樂。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來滿足及時行樂猴,使用電玩的一些上癮特性來套用到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引導大家完成工作。
當人步入中年的時候,會開始更有一個未來目標的導向,刺激自己對人生的下半場規劃與想像,比如說退休後的生活,人要怎麼過完這一生,我想為孩子留下什麼等等,我只能說這段話百分百擊中我內心的想法,這就是我想要改變自己往未來目標去做努力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拖延症認真來說不是時間管理問題,是一個情緒管理問題,通常源自於負面情緒,像是焦慮、恐懼等等,當我們遇到一個艱難且高挑戰性的任務時,我們下意識會去不去理他,造成拖延,直到我們迫於必須在最後關鍵時刻必須完成它,才不得不去處理。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利用課程所學的的時間管理技巧(80/20法則,艾森豪矩陣,1-3-5策略 & 時間箱)來優化我人生目標跟排序,以及非工作日的行程安排。
這門線上課程探討工作焦慮的四大面相:資訊、時間、情緒、溝通。作者對於「時間管理」有很大的興趣,並希望透過課程學習如何平衡工作、個人和生活,以及掌控時間及順序安排。
Thumbnail
這本書從「租賃理論」出發,提出七個可執行的原則,幫助讀者克服拖延症。透過選擇自律,習慣不斷地付出租金,讓讀者學習如何享受奮鬥過程。作者羅利.瓦登透過心得分享與行動指南,提供讀者實際的執行方針。希望擁有拖延症的讀者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改變方式。
這篇文章是分享一個人在參加劉軒老師的線上課程後,對時間管理力部分的體悟與實際應用的心得,包括對拖延症、未來目標導向、蔡加尼克效應等的討論與應用。作者檢討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分配,並分享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想法。
本文介紹了利用WOOP來制定工作或生活目標,根據未來目標導向型的時間觀思維來降低拖延症狀的方法。內容包括WOOP的應用,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三種心理學方式。同時也提到了未來目標導向的正面與負面想像,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的詳細應用方式。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課程講到幾種行爲心理學的技巧可以來降低拖延症,而此篇介紹遊戲化工作流程來掌控及時行樂猴,相對於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容易在我們大腦中獲勝,畢竟誰不喜歡立即性的滿足跟享樂。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來滿足及時行樂猴,使用電玩的一些上癮特性來套用到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引導大家完成工作。
當人步入中年的時候,會開始更有一個未來目標的導向,刺激自己對人生的下半場規劃與想像,比如說退休後的生活,人要怎麼過完這一生,我想為孩子留下什麼等等,我只能說這段話百分百擊中我內心的想法,這就是我想要改變自己往未來目標去做努力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拖延症認真來說不是時間管理問題,是一個情緒管理問題,通常源自於負面情緒,像是焦慮、恐懼等等,當我們遇到一個艱難且高挑戰性的任務時,我們下意識會去不去理他,造成拖延,直到我們迫於必須在最後關鍵時刻必須完成它,才不得不去處理。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利用課程所學的的時間管理技巧(80/20法則,艾森豪矩陣,1-3-5策略 & 時間箱)來優化我人生目標跟排序,以及非工作日的行程安排。
這門線上課程探討工作焦慮的四大面相:資訊、時間、情緒、溝通。作者對於「時間管理」有很大的興趣,並希望透過課程學習如何平衡工作、個人和生活,以及掌控時間及順序安排。
Thumbnail
這本書從「租賃理論」出發,提出七個可執行的原則,幫助讀者克服拖延症。透過選擇自律,習慣不斷地付出租金,讓讀者學習如何享受奮鬥過程。作者羅利.瓦登透過心得分享與行動指南,提供讀者實際的執行方針。希望擁有拖延症的讀者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改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