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 職場碎碎念 ] 早點下班小撇步: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準時下班?」

我是一個設計師,從我開始入行以來,前輩就告訴我,這個行業沒有人在準時下班的,也聽過很多設計師加班到凌晨的血淚史。

今日事今日畢,放過工作上事事追求完美的自己準時下班就是要好好愛自己

如果一般上班族工時以8小時計算,扣掉上廁所、人際交流、箇中大小的會議,實際大概專注工作的時間就是約三小時? 其餘的時間你在做什麼呢?由於我工作屬於天天面對電腦,大多數我們這樣的工作性質自由度都算很夠的,主管跟老闆的要求大部分都是,在上班時間內能把工作完成,其餘的時間也就睜隻眼閉隻眼。

但就我自己的觀察,常態加班的比例還是很高,因為大多數的人把其餘的50%的時間處理自己的情緒、逛網站、或是與人交流。不過也不能因此打翻一竿子的人,有的人是因為自身的還沒進入狀況,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去理解跟消化,怎樣把手邊的工作完成。

所以我大致上分成幾個點來分享,我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與產值。

學校的功課就在學校完成吧!回家就能好好玩

我相信學生時代,應該聽過自己的師長或是其他長輩都會這麼說,現在新時代的小孩是在學校做補習班的功課,去補習班做學校作業,很是辛苦!

那出了社會的我們,說實在因為年紀一天一天大,體力也不如前,甚至記憶力也不似年輕般的強,加上很多的家務事、甚至結了婚的有小孩的,更是完全沒有私人時間可以好好的充實自己,下班一回到家只想要躺平或追劇耍廢。

其實我還在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常說,當學生是最幸褔的時候,當時的我們,我相信沒人能懂。教會我這個道理的,還真的是我出社會的第一份在餐廳的工作,我相信在餐飲業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生活是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的。工作需要配合各種節慶、客人的用餐時間,甚至重點客戶在空班的時間來訪,也得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而且還不算加班時數得繼續服務。

那時候餐廳的某組長每天早上的Briefing說完今日工作重點項目之後,都會說一句話「我們的目標,今天9點下班,大家盡快把手邊工作完成!」

對於餐廳來說9點離開餐廳打烊是很奢侈的行為,因為當時的餐廳接客人的時間是到9點,對於想多賺錢的店長,甚至接客接到9點-10點,畢竟台灣的餐飲文化還是以客為先。

所以當時組長每天的那句話,讓我學會了如何在工作中設定目標,當你心中有了這個目標,也清楚自己手邊的工作排程還有哪天未完成的,自己工作一段時間後,也清楚該花多少時間去完成任務,自然就會盡可能的在時間內想方設法地完成,不論是請同事協助,或是自己尋求更快速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

所以有了這樣的觀念,之後也運用在我個人的職涯成長與轉職過程。那究竟該如何執行呢?

先清楚手邊任務的「輕重緩急」與「急迫性」

就我的觀察,就算已經在社會工作很長一段時間資深工作者,也不一定就能理解輕重緩急觀念對於工作效率提升的助力。輕重緩急的觀念也是我在餐廳工作的時候學習到的經驗。

某次參與公司講座,講師提到時間矩陣的分類方式,其實幫助我只是空想的概念給歸類了。

raw-image
重要:代表價值觀、使命和重要目標的事
緊急:需要立即注意與處理的事務
raw-image

一次,在我們進行大專案且時間有限度的狀況下,身為小輩的我對於前輩們的過度焦慮感到好奇,後來經我細細觀察,其實前輩們的焦慮,來自於求好心切。但主管每天耳提面命:「時間緊迫,先把大框架的部分交出去,後續的優化,等我們有空的時候再來完善。」

從主管的幾句話其實已經劃分兩件事:時間性跟優化。不過前輩們還是很焦慮覺得優化也要在時間內完成,因為來自於之前不好的經驗。很多時候,工作上的焦慮、擔心、害怕,都來自於之前不好的經驗,不過我覺得不是每件事情的發展走向都會一模一樣的複製,時間背景人事時地物都不同。內心需要保有更多的彈性去應變各種可能。

所以這時候第一個矩陣裡,我的筆記寫著「來自上司的需求」很多的時候,都是由高層討論出來的決定,直接下來出來給我們小螺絲釘執行,這樣的時候只能相信主管的決定,有可能有其他我們不知道的考量,所以必須先做A才能做B。

我告訴前輩,問問焦慮的自己:「先深呼吸,此時此刻的現在,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

超額完成工作是自己的本事,但前提是要完成本分的工作。

做自己的PM,幫自己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

工作幾年,我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工作的方式,所以並沒有多加去跟同事交流,之後到現在這間公司後才發現,原來大部分的同事覺得,管理工作是PM的事,我心裡想:「哎呀!怪不得天天加班了」。

你每天早上,進公司第一件事是什麼呢?或是,你每天下班前,會有審視今天進度跟明天進度的習慣嗎?我近期聽了幾場講座,了解越是位階越是高的管理者都有「列清單」的習慣。

我自己是用比較快速簡便的方式,幫助自己釐清每天的工作項目。

我自己是習慣用Trello幫助自己管理。規模比較大的公司,PM也會選用Jira或是Monday。比較偏個人化使用的有Evernote 或 Notion。大部分的人都用習慣的養成至少要28天,我覺得你可以使用你自己喜歡的工具,只要能幫助你記憶的都可以去嘗試,現在也有很多專門針對工作管理清單的APP。

raw-image
工具輔助的重點還是在於「用得習慣、用得舒心,真正幫助到自己!」

我之前待的公司規模都很小,案件都比較偏獨立完成,也不需要與其他人共同創作,所以公司沒有聘請專業的PM,或是有這個職務,不過也不會特別安排設計師的工作。

大腦的記憶容量有限,雜事這麼多,不可能事事都用能腦子記,手寫筆記的方式我覺得比較類似便利貼,後續還是得好好整理到自己的工作清單上。也是有很多工作者會使用「電腦版的便利貼」,不過我自己選擇用Trello的原因是,可以分成很多卡片,也可以記錄自己做過多少案件,這樣在建立作品跟資料的時候,很快就能找到相關資訊。

列清單很花時間?

我覺得這個列清單的習慣,就在於你看得懂的就可以了!因為是給自己看的。而且整理工作清單的方式,也可以幫助自己釐清案件的進度,加快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結案的速度。

但是規模比較大的公司,如果已經有共同使用的專案管理工具,我覺得這樣是最好的。專業的PM會指派任務,而且會看到每個人的工作進度,如果是共同協作的部分,注意事項,或是該工作任務的重點已完成或未完成的細節,我自己也會詳細的記在共同的專案管理工具裡。(一方面也替自己拉分數,寫得越詳細,主管會覺得你工作很認真XD!)

即使公司有這樣的工具,但大多數的人可能還是會記在自己習慣的工具上,不過我建議還是要詳細記載在共同的地方。記錄清楚,一方面可以減少資訊的缺漏,二方面與之協作的同伴,也可以清楚目前的專案的進度進行;也可以減少來回溝通需要加開會議的時間。

我從餐飲業走進辦公室工作,轉換環境的過程其實吃了很多虧,因為工作模式完全不同,餐飲業的工作幾乎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等著主管指揮你的工作,不是你的工作不用特別去做。

但是辦公室的工作不同,沒有人會主動去告訴你,你什麼時候、什麼時間點,該去完成什麼事,就算告訴你這個案子有壓時間內完成,可是通常不能「只」在被告知的時間完成,得「提前完成」。得考量到,後續是否有其他同事或部門得接手你的工作,是否需要留時間給自己多翻確認等等。

所以104上的徵才條件上,通常都會附註一條「能夠獨立完成工作」,這意思有很多種,能不能在時間內完成;能不能不依附別人把工作完成;工作能力是否能承擔交派給你的任務。即使公司有專業的PM管理專案,不過那也是部門的PM不是你個人的秘書。

當你清楚手上任務的輕重緩急後,就可以開始幫自己手邊工作開始做歸類

raw-image

我自己的歸類是按照案件的類型來區分,因專案都是比較有時間性跟關乎營收的重點項目,如果你的工作類型,比較繁瑣,時間顆粒比較密集,或許就要像列旅遊行程一樣,從大到小(每月、每週、每月)的時間規劃跟目的性質去規劃自己的工作。

raw-image

說這麼多,根本還是情緒問題

工作跟方法,其實大家都知道,但不一定會徹底執行,會造成加班的理由百百種,但我覺得很時候都是心理影響外在的因素。比如說A主管看不慣B主管,可能為了搶功而多做事不必要的事,遭殃的還是我們小螺絲釘。或是看不慣某同事,心裡鬱卒了一整天。抑或是主管一早就說了些什麼,讓你心裡不舒服一整天,影響了工作效率,說來說去都是別人的問題,是嗎?(笑

當然有可能因為公司要達成業績目標,有可能的短暫衝刺,但我覺得善用工具及調整工作習慣,可以幫助自己不要加班到太晚。如果一直處於加班無上限的公司,我想或許你可以考量其他天地,我個人主張是生活品質與工作得兩全的。

但如果是因為情緒問題而影響到的工作,或許當你情緒到一個極點的時候,該找一個可以切斷你高漲情緒的方式,幫助自己先安靜沈澱下來,問問自己:「現在什麼是最重要的?」慢慢地深呼吸,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我會告訴我自己:「此時此刻的現在,沒有什麼人事物比我完成工作更重要!」

希望我的老深雜談,裡面的其中一句話,可以幫助正在找答案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niYang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說真的,我還沒賣過知識型商品,但是我有執行知識型商品的經驗,而且還蠻豐富的。未來我也不知道會不會販賣,但是我先就我執行的經驗,來大概說一下這兩件事情有什麼不一樣,至少先釐清之後,也可以讓我自己少踩一點地雷。 我自己對於知識型商品的定義就是:商品的主體是服務,就是販賣自己的技能或者是知識,總之實體的東
Thumbnail
說真的,我還沒賣過知識型商品,但是我有執行知識型商品的經驗,而且還蠻豐富的。未來我也不知道會不會販賣,但是我先就我執行的經驗,來大概說一下這兩件事情有什麼不一樣,至少先釐清之後,也可以讓我自己少踩一點地雷。 我自己對於知識型商品的定義就是:商品的主體是服務,就是販賣自己的技能或者是知識,總之實體的東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但是我在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訴我自己:要把工作跟私人的時間切開。到現在工作了好幾年,我還是秉持著這個原則,一下班沒事的話就是回家去做自己的事,我覺得目前看來還真的是一個蠻正確的做法。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但是我在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訴我自己:要把工作跟私人的時間切開。到現在工作了好幾年,我還是秉持著這個原則,一下班沒事的話就是回家去做自己的事,我覺得目前看來還真的是一個蠻正確的做法。
Thumbnail
少年維生的煩腦? 工作! 人生命中,有大半輩子都在為了工作。 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生計。 一方面是為了成就感。 不是多麽高尚的工作,才能有成就感。 把工作環境整理乾淨, 就會有莫名的成就感(?) 我們範圍縮小一點,我想聊的事。 工作是否佔據你一整天? 是否能幫助你成長? 有幾種可能。 像是加班/兩段班。
Thumbnail
少年維生的煩腦? 工作! 人生命中,有大半輩子都在為了工作。 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生計。 一方面是為了成就感。 不是多麽高尚的工作,才能有成就感。 把工作環境整理乾淨, 就會有莫名的成就感(?) 我們範圍縮小一點,我想聊的事。 工作是否佔據你一整天? 是否能幫助你成長? 有幾種可能。 像是加班/兩段班。
Thumbnail
前言 在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的第一集,某個配角在社交平台發了一則訊息,訊息寫著:「日本人明明那麼討厭遲到,但為什麼對下班時間這麼寬容」,其實這句話不只套到日本,在很多國家也是,當然台灣也是不例外。 準時上班,然後最好繼續加班....無嘗加班,這我想是很多老闆的心聲,但是,這對上班族就,不見得很友善了
Thumbnail
前言 在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的第一集,某個配角在社交平台發了一則訊息,訊息寫著:「日本人明明那麼討厭遲到,但為什麼對下班時間這麼寬容」,其實這句話不只套到日本,在很多國家也是,當然台灣也是不例外。 準時上班,然後最好繼續加班....無嘗加班,這我想是很多老闆的心聲,但是,這對上班族就,不見得很友善了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準時下班?」 今日事今日畢,放過工作上事事追求完美的自己,準時下班就是要好好愛自己 列清單很花時間?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準時下班?」 今日事今日畢,放過工作上事事追求完美的自己,準時下班就是要好好愛自己 列清單很花時間?
Thumbnail
這篇來聊聊我從各種經歷的事情中,感受到的關於「時間」的想法… 時間完全自由之下,就真的自由了嗎? 很多人都會很羨慕我說,你真好,時間很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會要趕著早起上班,平日也可以外出,不用假日出去人擠人。 試問,時間完全自由之下,就真的自由了嗎? 當然可以解讀為:每天都是假日,因為我的確
Thumbnail
這篇來聊聊我從各種經歷的事情中,感受到的關於「時間」的想法… 時間完全自由之下,就真的自由了嗎? 很多人都會很羨慕我說,你真好,時間很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會要趕著早起上班,平日也可以外出,不用假日出去人擠人。 試問,時間完全自由之下,就真的自由了嗎? 當然可以解讀為:每天都是假日,因為我的確
Thumbnail
身為職場資歷最淺的菜鳥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和大家不一樣」,不準時下班,儼然已是職場的潛規則,左顧右盼又不知所措的你又是什麼時候打卡下班呢?然而,晚下班真的能夠代表你的工作表現嗎?其實只要懂主管的心,用對工具,下班時間一到,我們一起帥氣轉身離開。
Thumbnail
身為職場資歷最淺的菜鳥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和大家不一樣」,不準時下班,儼然已是職場的潛規則,左顧右盼又不知所措的你又是什麼時候打卡下班呢?然而,晚下班真的能夠代表你的工作表現嗎?其實只要懂主管的心,用對工具,下班時間一到,我們一起帥氣轉身離開。
Thumbnail
每天晚上不到兩點絕不上床,早上手機鬧鈴總要響個三、四次才心甘情願起床,接著開始快快快,急著買早餐、送小孩、趕捷運公車,一定要準時刷卡上班。到了周末經常睡到傍晚才吃早餐,晚上迫不及待和好友相約拼宵夜場;已婚有小孩的,不是趕著回婆家、娘家,就是接送孩子上補習班、才藝課。   在時間上老天爺是公平的,每
Thumbnail
每天晚上不到兩點絕不上床,早上手機鬧鈴總要響個三、四次才心甘情願起床,接著開始快快快,急著買早餐、送小孩、趕捷運公車,一定要準時刷卡上班。到了周末經常睡到傍晚才吃早餐,晚上迫不及待和好友相約拼宵夜場;已婚有小孩的,不是趕著回婆家、娘家,就是接送孩子上補習班、才藝課。   在時間上老天爺是公平的,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